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绵竹市什地镇同义村临近五福场,靠近什地场镇,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现有4300余人,土地5400余亩,物产丰富,知名度很高。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关帝庙

这里的关帝庙为清代庙宇。在清代中国凡乡一级的地方,都建有关帝庙,供奉关羽神像。关羽是中国人的仁义崇拜对象,其忠义感天动地,深受国人喜爱。1949年这里属什地乡第七保, 1952年取名同义村,人民公社化后又叫什地公社七大队。关帝庙就是大队部办公地方。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关羽像

同义村村部所在地,在旧社会就很有名气。一沟溪水旁种有一排排的麻柳树,所以又叫麻柳树店子。张、陈两姓人家在这里开店,有住家户,开有饭店、茶铺、药店、歇客店和赌场。过往客商络绎不绝,三台、盐亭担油盐的脚夫经常在这里歇足,住宿。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小镇,十分热闹。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小镇人家

茶馆里头说评书、讲圣谕、摆围鼓远近闻名。摆围鼓就是川戏坐唱,又叫玩友(票友)摆会,会长就是保长张炯。会员很多,什么样的角色都有。凡是能唱的戏迷都可以来唱。主要有鼓师张福田、吉永进,会唱的有陈欲丰、陈多富、兰志富、徐安城、张光金、鲜德虎、唐泽生、马永立。逢年过节,玩友闲暇无事,夜晚就在茶馆坐唱川戏。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川剧变脸

1952年,办土改庆翻身,同义村组织宣传队,以唱新川戏为主。队员有20多人,有村领导管理。演出剧目有《蒋介石倒霉》《群丑图》《光荣灯》《送哥哥参军》等,同时也唱一两出传统折子戏,很受群众欢迎。这年腊月三十晚上,天降大雪,剧团就在台上唱个通宵。几个老贫农,如张尚志、曾道、张友志和王兴成等几十个人也看通宵。

县委工作组王彪帮助票友们成立了“什福业余川剧团”,并派县委宣传部詹志静来辅导。从此,每年都要派两名演员到县文化馆学习一周。后来,绵竹县城的玩友也来参加剧团,有生角王兴武、冯国祥、林老旦、谢麻子,琴师有李育、田坤山等。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川剧座唱

1956年大搞合作社,为了庆祝建社,各地都请剧团演出。有马尾乡、东北乡、绵远乡、兴隆乡、五福乡、齐天乡,德阳柏隆、孝泉,罗江李家湾、略坪、永新等地。节目有古装传统戏,新戏《新媳妇》《重园》,花鼓和金钱板等。演员来自各地,剧团成立有团小组,成份不好的人不能进剧团。剧团不卖票,伙食由当地负责晚饭一顿,演完后各自回家,只留两三个人守道具。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川剧演出道具

这年冬天,罗江县一个合作社请剧团演出。当地村干部介绍来了一位高手女票友,20多岁,人很漂亮,自报节目。演出的台上功夫很好,特别是脚下功夫,踩跷在舞台三寸边上走“边泥上水”。正演得上劲的时候,她假意遥望江景,一脚踩虚,掉下约半个身子,一跃又在台边走“边泥上水”。这主要是亮足下和腰杆功夫,当时台下巴巴掌不断。演出后,她卸完妆就走了。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川剧女演员

后来听说她姓陈,是某村会计的妻子。当时高国光还是一位年轻人,能唱会演,能书会画,在剧团十分活跃。他很羡慕地写下一首顺口溜:

白鳝踩跷台边缘,正是仙女下了凡。

忽然一足跌下水,一跃又上台边边。

1957年剧团在马尾乡东林寺演出,高国光正在家里害坐板疮,突然来人用自行车搭他去演出。赶到演出地点时已是晚上,快开演了。当天晚上节目是《水淹金山》,他马上化妆成韦陀,锣鼓一响,忘了疼痛,在台上青儿和白蛇把他疮抓破了,脓水顺着大腿淌。当时他根本不知道痛,就把戏演完了。几天后,疮好了,回想起来,这就是“艺到成时方无我,剧瘾浓时兴更高”。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白蛇传

1959年,绵竹汇演,高国光在马尾钢铁厂自编自演川剧《打足马》,得到二等奖,还录了音,在广播站播放。当时他在农田劳作,听到自己的唱腔:“一见我妻把决心下,每天要挑五百八……”心里真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1964年,结合中心工作,排演《夺印》《两个队长抗日》《巴河渡口》《樟河岸上》。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后,演样板戏,开始演川剧,后来演京剧。有次汇演在绵竹剧场,演出《打虎上山》《智斗》,得到绵阳地区徐允禄的好评。后来,各地请他们演出的不断。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智取威虎山

1972年修红岩支渠,公社通知去红岩慰问演出。出发时天降小雪,走过土门镇,雪越下越大,并且还是雨夹雪,走到红岩时全身都湿透了。民工们热情地给他们烧火烤衣服、取暖。晚上演出开始,是在露天台上搭了晒席,民工们和当地群众打着伞,戴着草帽冒着雨雪把戏看完。晚上睡觉时,高国光衣服都没干,只好把衣服盖在被盖上烘干。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戏迷

1973年一天,高国光二哥通知他说,大队长叫他到九大队陈家幺店子演出。他回家拿起随身道具到演出地点。剧务叫他演《八阵图》开锣戏。锣鼓一响,和以往大不一样,鼓师是德阳川剧团的田和兴、邱绵礼、刘泽义、张福田、曹胜吉,都是高手。高国光上台后浑身是劲儿,台下巴巴掌不停。演出《八阵图》几十场以来,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喜欢,这就是人缘和艺缘。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川剧表演

上世纪70年代初农业学大寨,同义村是四川省农科院、畜牧局的试点,推广良种母猪繁育,推广良种猪只,同时大搞四级农科网。当时,县上有农科所,公社有农科站,大队有农科队,生产队有农科组,农科站里配备五大员:农业技术员、土肥员、种籽员、化验员、气象员。高国光是七大队农科队的土肥员,同时又是气象员。当时,绵竹县的四级农科网在全国都是闻名的。后来,副县长唐云成还代表绵竹县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介绍经验。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山西大寨

为了配合种植双季稻,绵竹县特意从湖南华容县请来了有经验的农民技术员,来指导种植双季稻,试点就在什地镇同义村。绵竹农业局派了蔡及刚,气象局派了殷坤才到同义村配合,学习种植双季稻,吃住都在同义村,加上省农科院、畜牧局驻点的人。村上还办了一个伙食团,下派干部交钱或交粮票,试验田就在同义村大门口。农科队就在村旁边,建了一个小型气象观测站,高国光负责观测记录。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插秧

种植双季稻时,第一季春节过后,三月初就育苗。当时推广火炕育苗(温室大棚烧火加温),水稻种籽在育秧盘上或竹篾笆上,秧苗长势很好,出温室就练苗(放在自然环境中去适应),然后插秧。湖南华容的农民技术员把田整得平平整整,水淹得不深不浅,恰到好处。如果练苗和插秧后,不遇降温或者寒潮天气,那么即使生长缓慢,也问题不大。如果遇上了强降温和寒潮天气,就会出现大面积死苗的现象,只能补苗。这一来,收获时间就耽误了,对下一季的影响很大。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水稻

绵竹春季寒潮和降温是一大气候特点,秋季收获第二季时,正是阴雨连绵,降温很快。所以,绵竹的气候不适应种植双季稻,尽管当时强行推广,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产量不高,品质不好。

同义村的试点情况,每天要向县上农工部报告,要给县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郑成明汇报。材料在县广播站播出,向全县推广。经过几年的折腾,教训是实实在在的,费工费时,劳民伤财。当时,广大的农民和农业干部总结的“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就是种植双季稻的真实写照。

绵竹老农高国光善于唱戏人缘好,认为当初种植双季稻属于瞎指挥

养猪

同义村的养猪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良种猪繁育取得了成果。至今,这里还有畜产品加工厂、猪鬃厂、金轮盘具厂等企业存在。(高国光讲述;殷坤才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