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媽”,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所謂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總結的社會和自然現象,人生智慧,讀起來朗朗上口,代代相傳。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有些已經過時了,比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樣關於天象的,現在有了更準確的天氣預報。但有些老話,放在今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媽”。

農村俗語“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媽”,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為什麼說“藝多不養家”

與這句話對應的還有一句“藝多不壓身”,多一門手藝,多一個可能的機會,多一個選擇,所以越多越好。但樣樣會,樣樣都不精通,最終也只會一事無成,養家都困難。尤其是在當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每一門技能的儲備人才都多了去了,只有把一門手藝做好做精,才能保持競爭力不被快速取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個別的天才,大部分人,一輩子,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都受用不盡了。

農村俗語“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媽”,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藝多不壓身”與“藝多不養家”其實也是不矛盾的。與傳統文化裡的“博約”理念是有一定的一致性的,“博”是博覽眾長,開闊眼界,“約”是精一的功夫,在博覽眾長增長見識的基礎上,專一把一件事做好。尤其對於年輕人,多接觸多瞭解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然後選一個喜歡的把它做好。須切記不可浮躁,今天開車,明天當廚子,後天學美髮,什麼都想學,什麼都不精,最終一事無成。

為何“兒多不養媽”

農村歷來都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也追求多子多孫,枝繁葉茂。總想著,兒孫多了,總會有個孝順的來養老吧。所以,哪怕在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候,就是牽牛揭瓦,打游擊,也要多生幾個。兒孫多了就孝順嗎?往往正相反,就像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農村俗語“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媽”,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兒女多了,在兒女的平等對待上難免會不出錯,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並且兒女多了,兒女間難免會生出許多計較,比較的心來。小編陪著媽媽看了不少家庭調解節目,大多因為贍養老人鬧到電臺、法院的,都是兒孫滿堂的家庭。要麼彼此間覺得自己吃虧,其他兄弟姐妹佔便宜。要麼總覺得自己困難,其他兄弟姐妹應該多照顧點。最終是老人反而都不管了。

農村俗語“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媽”,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媽”,這句老話算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寫照,在當下似乎也並不過時。把簡單的事做極致,就成了不簡單的人,保持核心的競爭優勢在當下是很重要的。兒女呢,只要孝順,一個不少,兩個不多,兒女成雙是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