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研究傾向性問題談(五)(六)(七)

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一邊倒傾向

當代學術研究有這樣一種趨勢,凡是課題實驗之類,幾乎沒有不成功的,凡是研究前人學術著作的幾乎一邊倒的全盤肯定,似乎被研究者的思想觀點無可挑剔。正面研究老子的人,簡直把老子看成是正確思想的化身,肯定老子的無為思想,甚至否定漢武唐宗的開拓疆土,甚至用《道德經》的思想否定“清官”,胡說“ 有人查證,清官可惡,甚於貪官”。否定老子思想的人,不去深入的研究,把老子的思想說得一無是處。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恰恰沒有秉持“守中”(第六章)的原則。


句讀不規範

標點符號的使用現在已經有了國家標準。為古文加句讀是一項綜合工作。在為古籍加標點時,有的研究者隨意性大,有的研究者本身思維就不夠清晰。有人在該加標點處不加標點,在不該停頓處加了標點;有人以為只有分號有表示並列的作用,便頻頻使用分號,一句一“分”,讓分號剝奪了逗號的權力;有人忽略了語言的邏輯層次和語氣的自然停頓,甚至在同一組中出現不同的標點,舉例如下:

錯誤的句讀: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正確的句讀:道衝,而用之或不盈。(第四章)

錯誤的句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正確的句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第十二章)

錯誤的句讀:百姓皆謂:“我自然。” 百姓皆謂我:“自然。”

正確的句讀:百姓皆謂“我自然” 。(第十七章)

錯誤的句讀: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正確的句讀: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第四十一章)

錯誤的句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正確的句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第四十九章)

錯誤的句讀: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正確的句讀: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

錯誤的句讀: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正確的句讀: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第六十七章)

比較典型的是第三十四章關於“可名於小”與“可名於大”的標點,混淆了原本清晰的邏輯關係: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正確的句讀應該是: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具體分析見該章[語法分析]與[解讀與點評]。

標點符號是會說話的,它們的重要意義不只是簡單的提頓,它還表現語言之間的各種邏輯關係。在為古籍句讀中,還可以讓“破折號”發揮作用。


顧左右而言他

做學問是腳踏實地的行為,不是誇誇其談。有的研究者出了厚厚一本書,實際圍繞《道德經》的內容是少之又少,空談了許多不著邊際的話;有的人憑空製造出新奇特的釋義,譁眾取寵以吸人眼球;有的人對《道德經》根本就沒有理解,卻大講特講《道德經》——對這些人來說,《道德經》只不過是他們著書演講的招牌,他們講的要義與《道德經》的思想甚至背道而馳,這實際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徑,這是弄虛作假的浮躁文化現象。

以上列舉的種種表現,都不是以正常的且正確的思維方式與思想方法理解、解釋《道德經》。不正常的思維、超出常理的解釋必然產生歪理邪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