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倒閉的P2P企業中,陸金所為什麼活了下來?

在螞蟻金服之後,中國又有一個在全世界都數得上的“重量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準備上市了。


10月8日,陸金所提交招股書,擬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融資規模或達20億-30億美元,有望成為美股迄今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陸金所在招股書中將自己定義為“技術驅動型個人金融服務平臺”,而它過去更廣為人知的,則是“中國P2P一哥”的身份。


背靠中國平安的P2P平臺,曾是陸金所的核心業務,這個業務曾經催生了無數互聯網金融獨角獸,最後也拖垮了數千家企業。根據銀保監會的統計,截至2020年8月,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已僅剩15家,比2019年初下降99%。


陸金所是為數不多的上岸者,在徹底的脫胎換骨後,即將上市的陸金所又有什麼新故事?


藉助P2P成長的陸金所


P2P的英文是peer-to-peer lending,是人對人的借貸。本質上,P2P平臺是個中介,通過撮合需要錢的借款人和有閒錢的投資人,收取中介費。


在中國,P2P被稱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除了人對人之外,還可以是企業對企業。


從這個角度來講,P2P是有其自身的價值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順應了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和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P2P的瓶頸在於它“中介機構”的定位。從理論上來說,P2P平臺只負責“拉皮條”,如果借款人出現違約情況,平臺是沒有責任的。不過,P2P平臺大多會做一定程度的風控,減少自己的壞賬率,以便建立口碑,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千家倒閉的P2P企業中,陸金所為什麼活了下來?


銀行和P2P一樣,也有壞賬,但銀行有一個叫“資金池”的東西,它彙集了所有投資人的錢,分批借給借款人。如果有一個借款人換不上錢,就可以從池子裡補。


由於P2P本身“信息中介”的定位,監管不允許它建立自己的資金池。補救措施的限制,對P2P平臺的風險把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1年創立的陸金所,也是從P2P起家,這家背靠大樹的平臺藉助於互聯網金融的東風,推出了收益高於同期銀行理財的P2P產品,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個人投資者,其業務規模在2015年就超越了美國老牌P2P平臺Lending Club。


千家倒閉的P2P企業中,陸金所為什麼活了下來?


從2014年開始,就不斷有陸金所準備上市的傳聞,而此事一直被擱置,也和公司的P2P業務分不開關係。


其實從2015年3月開始,陸金所的管理層就察覺出國內對互聯網金融政策收緊的趨勢,於是陸金所開始調整戰略,主動剝離P2P業務,讓其獨立於公司主體運營。


即便如此,陸金所代銷的資產也遭遇過多起踩雷事件,大筆借款逾期未還,造成了大規模投資人的投訴和維權,這間接也對陸金所和其背後平安集團的商譽產生了影響。


千家倒閉的P2P企業中,陸金所為什麼活了下來?


脫鉤老業務


在招股書中,陸金所也回顧了自己脫掉“P2P”帽子的過程:2017年不再提供B2C產品;2019年停供個人P2P產品;2020年,P2P產品客戶資產佔比下降至12.8%。


雖然名義上已撇清了P2P業務,但陸金所還有沒能完全撇清的“舊歷史”,陸金所官網依然有3年期的售罄產品,年化收益高達8.4%,要到2022年才能全部結清。


千家倒閉的P2P企業中,陸金所為什麼活了下來?


同時,陸金所的P2P平臺依然佔據行業的頭把交椅,截至6月底,其待還餘額為984億元,遠超第二名玖富普惠的480億元。


不過總體來看,陸金所大體上已經從P2P的泥潭中掙脫出來,它的幸運,和背後的中國平安功不可沒,平安集團的背景就是陸金所的信用背書,讓它擺脫了一系列財政和監管上的麻煩。


中國平安也不是萬能的,它無法用自己的錢去彌補陸金所剩下的虧空,於是有人推測陸金所可能會通過IPO募集到的資金去兌付P2P出借人的出借資金。中國證監會明確表示募集的資金不能用於償還債務,但美國上市公司的確有這方面的先例。


陸金所的新業務也可以填補P2P債款的空洞。


在去P2P之後,陸金所的

主營業務變成了放貸和賣理財產品,在放貸業務中,陸金所的用戶主要針對小微企業,理財產業也不是面對普羅大眾,2020年上半年,陸金所有75%的資產來自於資產規模大於30萬元的客戶,總體人均用戶持有資產規模達到了3萬元之多。


雖然陸金所服務的對象可以說是中國的“中產階級”,但這兩項業務分別在中國非傳統金融機構市場中已經排名第二和第三。


陸金所新業務的盈利能力也頗為可觀。從2017年至2019年,陸金所營業收入從278億元增至47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1%;淨利潤從60億元增加至133億元,複合增長率達49%。


2020年上半年,陸金所營收達到257億元,淨利潤達到73億元,增長還在持續。


可以預計見的是,陸金所早晚會和P2P徹底兩清,不過這無法否認這個業務的功勞。


P2P網貸為陸金所積累了大量的早期用戶,個人投資者的資金也成為陸金所提供的貸款資金來源之一。P2P也為其此後的財富管理業務奠定了基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加持,原本都是希望去幫助陸金所做更好的信息核查和風險管控。


如今陸金所的核心業務依然是放貸,依然是順應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和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本質沒變,形式卻大不相同。經過了P2P的洗禮,殺出重圍的陸金所,承載的或許也不僅僅是金融市場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