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見人心更顯人性--向浙大鄭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疫情之下人生百態!

前有浙大教授鄭強痛斥"不要管那些留學生,他們的家庭不但有大把的錢還有超強人脈。那麼小的學生送到國外留學,不瞭解中國歷史,長大後怎麼會愛國呢?大多數不會回國服務的。"


疫情之下見人心更顯人性--向浙大鄭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又來了一位中國駐俄羅斯張漢暉大使的“帶病闖關”論:“在疫情完全結束前,中俄之間陸路口岸的旅客檢查功能絕不會再開啟。疫情完全結束才能開啟。滯留遠東的中國公民,他們就在當地接受隔離,同時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準備生活到疫情結束。”

在人性面前表現出的漠然,更可悲的是還有相當一批人群情激憤,彷彿出國闖天下的人都是罪人,都是現在和以後的階級敵人。那真是:


義憤填膺

和而同氣

團結一心

今天就看看歷史,看看離開祖國闖天下,那些小小的留學生是不是“那麼小的學生送到國外留學,不瞭解中國歷史,長大後怎麼會愛國呢?大多數不會回國服務的。”



01—中國近代留學生--共赴國難100人


中國近現代的留學熱潮,是從著名的“庚子賠款”之後,美、英、法、荷、比等國相繼與中國訂立協定,退還超過實際損失的賠款。退還款項除了償付債務外,其餘悉數用在教育上,中國每年向上述國家輸送相應的留學生,庚款留學生由此產生。

疫情之下見人心更顯人性--向浙大鄭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00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六年,北京爆發了“庚子之亂”。當時,幾十萬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入京圍攻各國使館。1901年,李鴻章被迫與各國簽訂恥辱的“辛丑條約”,同意向十四國賠償白銀四億伍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庚子賠款”。

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羅斯福總統退還中國“庚子賠款”中超出美方實際損失的部分,用這筆錢幫助中國辦學,並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

1909年、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從全國招考庚款留學生。當時對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曉國文、英文外,還須“身體強健,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第一次招考錄取了47人,第二次錄取了70人,第三次錄取了63人,三批庚款留美學生共計180人,為中國培養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中國近代科學發展中的許多新學科的創建者大多來自這些留美學生。

金嶽霖、陳省身、竺可楨、錢學森、楊振寧、詹天佑等等,不知道鄭教授認識這些人麼?我能肯定的是,這些人沒有一個認識鄭教授。

疫情之下見人心更顯人性--向浙大鄭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2—中國近代留學生--新中國誕生與成長


當年學歷史的時候,我記得總會講到從實業救國到政治革命,可以說從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看,領導中國政治革命和改革的先驅們,留學背景之人比比皆是。這兩位還需要多說麼?從日本歸來的留學生們主導了從滿清到走向共和。

現在居然還有人在抨擊魯迅,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些人是不是“人血饅頭”吃多了啊。


疫情之下見人心更顯人性--向浙大鄭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49年後,中央第一代領導核心,即七大常委中,6人均有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中華人民共和國10位開國元帥中有6位在國外留學或工作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員共63人,在國外留學或工作過的42人,佔三分之二。


疫情之下見人心更顯人性--向浙大鄭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疫情之下見人心更顯人性--向浙大鄭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3—不去看看真正的世界 哪裡來的真正的世界觀


從古至今,向先進文化學習始終是人類的原動力。我們至今引以為榮的大唐盛世,日本有大量的遣唐使來學習;俄羅斯的彼得大帝,為了國家強盛自己到瑞典學習造船。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願意送孩子出國留學正是出於學習先進文化與技術, 既為個人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也可以為社會和祖國做更多的貢獻。從小我們就知道,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的落後,落後就會捱打,我看現在有些人是忘了疼了。

再說現在的疫情,多少人口口聲聲說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疫情之下,把孩子們,把學生們接回祖國啊。讓他們感受到祖國的關愛,感受到大眾的親情,這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我相信在防止疫情方面,中國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為什麼不讓他們回國親身體會下不同的國情下我們真正的優越性?

請問那位大使,你把這些闖世界的人一邊關在門外,一邊還喊著“你們要愛國啊”,你這就是違反人性。疫情之下見人心,疫情之下更顯人性!向鄭教授與張大使致敬,謝謝你們讓我們領教了什麼是“狹隘的民粹主義精神”與所謂的“集體利益至上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