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见人心更显人性--向浙大郑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疫情之下人生百态!

前有浙大教授郑强痛斥"不要管那些留学生,他们的家庭不但有大把的钱还有超强人脉。那么小的学生送到国外留学,不了解中国历史,长大后怎么会爱国呢?大多数不会回国服务的。"


疫情之下见人心更显人性--向浙大郑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又来了一位中国驻俄罗斯张汉晖大使的“带病闯关”论:“在疫情完全结束前,中俄之间陆路口岸的旅客检查功能绝不会再开启。疫情完全结束才能开启。滞留远东的中国公民,他们就在当地接受隔离,同时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准备生活到疫情结束。”

在人性面前表现出的漠然,更可悲的是还有相当一批人群情激愤,仿佛出国闯天下的人都是罪人,都是现在和以后的阶级敌人。那真是:


义愤填膺

和而同气

团结一心

今天就看看历史,看看离开祖国闯天下,那些小小的留学生是不是“那么小的学生送到国外留学,不了解中国历史,长大后怎么会爱国呢?大多数不会回国服务的。”



01—中国近代留学生--共赴国难100人


中国近现代的留学热潮,是从著名的“庚子赔款”之后,美、英、法、荷、比等国相继与中国订立协定,退还超过实际损失的赔款。退还款项除了偿付债务外,其余悉数用在教育上,中国每年向上述国家输送相应的留学生,庚款留学生由此产生。

疫情之下见人心更显人性--向浙大郑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1909年、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晓国文、英文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第一次招考录取了47人,第二次录取了70人,第三次录取了63人,三批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80人,为中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中的许多新学科的创建者大多来自这些留美学生。

金岳霖、陈省身、竺可桢、钱学森、杨振宁、詹天佑等等,不知道郑教授认识这些人么?我能肯定的是,这些人没有一个认识郑教授。

疫情之下见人心更显人性--向浙大郑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2—中国近代留学生--新中国诞生与成长


当年学历史的时候,我记得总会讲到从实业救国到政治革命,可以说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看,领导中国政治革命和改革的先驱们,留学背景之人比比皆是。这两位还需要多说么?从日本归来的留学生们主导了从满清到走向共和。

现在居然还有人在抨击鲁迅,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些人是不是“人血馒头”吃多了啊。


疫情之下见人心更显人性--向浙大郑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49年后,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即七大常委中,6人均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开国元帅中有6位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共63人,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过的42人,占三分之二。


疫情之下见人心更显人性--向浙大郑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疫情之下见人心更显人性--向浙大郑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03—不去看看真正的世界 哪里来的真正的世界观


从古至今,向先进文化学习始终是人类的原动力。我们至今引以为荣的大唐盛世,日本有大量的遣唐使来学习;俄罗斯的彼得大帝,为了国家强盛自己到瑞典学习造船。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出国留学正是出于学习先进文化与技术, 既为个人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为社会和祖国做更多的贡献。从小我们就知道,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落后就会挨打,我看现在有些人是忘了疼了。

再说现在的疫情,多少人口口声声说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疫情之下,把孩子们,把学生们接回祖国啊。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关爱,感受到大众的亲情,这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相信在防止疫情方面,中国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为什么不让他们回国亲身体会下不同的国情下我们真正的优越性?

请问那位大使,你把这些闯世界的人一边关在门外,一边还喊着“你们要爱国啊”,你这就是违反人性。疫情之下见人心,疫情之下更显人性!向郑教授与张大使致敬,谢谢你们让我们领教了什么是“狭隘的民粹主义精神”与所谓的“集体利益至上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