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休假的?

头条热点


我们现在提倡是双休,但其实很多人都只能休息一天,然后还有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也可以休息,既可以出去旅游也可以宅在家里,完全看自己选择。我们不禁在想古人是否也是双休呢?或者说古人又是怎么休假的呢?今天小祁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古代的休假制度。

因为古代没有咱们现在这样的公司制度,当然也就没有我们这样的职员了,所以只能以古代的官员休假制度来了解一下。由于朝代不同,官员的休假制度也不同,但是大致遵循随时间推移而假期越来越少的规律。

汉朝

古代官员的休假制度最早是汉朝时期建立的,当时并不叫休假,而叫“休沐”,所谓“休沐”就是指沐浴和休息。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也就是说官员每工作五天就要放一天假,这个是常规休息。


除了常规休息以外,每年的冬至、夏至会各放五天假,然后特殊的日子比如皇帝的生日就会放假三天,各种假一年算下来大概能休70多天。

当然古代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丧假,这个假期可是非常的长,正常是27个月。因为古代大多以儒治国,而按照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职期间,如果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27个月,这个就叫丁忧。当然有时候朝廷会根据实际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这个就叫“夺情”。

唐朝

到了唐朝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官员也是越来越忙了。因此唐高宗时期,将此前的做五休一改成了“十日休沐”,也就是每工作十天才放一天假,因此又被称为“旬假”。比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虽然常规休息少了,可是节假却多了很多。唐朝有三个“黄金周”,即春节、冬至、清明(加寒食)各休七天。然后还有中秋和夏至是分别放三天,还有什么元宵节、中元节、重阳节以及每逢节气都要放假一天,就是只要是个节几乎都要放假。

除此之外还有探亲假,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而官员又通常不在本地任职,所以为了照顾官员,特别安排有探亲假。这个假期是按照距离区分的,也就是如果父母在三千里外,每年有35天假,如果在五百里以外则是15天假。

接下来的几个假很特殊,一个是田假,相当于现在的农忙假,有15天。还有一个是授衣假,这个是九月备制寒衣的假,也是15天。


还有皇帝、孔子、老子的生日,也会放一到三天假。前前后后加起来得有100多天的假,只想感叹一句,唐朝的官员是真的幸福!

宋朝

其实宋朝的假比唐朝还要多!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的朝代!

宋朝沿袭了唐朝的旬休制度,而且宋朝也是逢节必修。宋朝有多达五个“黄金周”,即元旦、元日、寒食、冬至和天庆节(宋真宗时期创的,后世没有流传下来)各休7天。圣节(皇帝的生日)、上元、中元、夏至和腊月各放三天假。


全年节假日76天,再加上常规休息36天,一年能达到112天休息。

元朝

官员的假期在宋朝达到了最高峰,到了元朝却急转直下,假期迅速减少。

元朝依然沿用旬休制度,但是很多节假日被取消。元世祖忽必烈规定:若遇天寿、冬至,各给假两日;元正、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给假一日。”

所以元朝的假期是很少的,一年只有16天假,再加上旬假36天,一年就是52天假。

明清时期

从明朝开始,旬假就被取消了。

估计因为朱元璋比较勤劳,他要求官员也要多上班,每个月只有5号放一天假。然后节假方面,元宵节长达十天,元旦放五天,冬至三天。所以总共加起来也只有30天。


后来朱元璋去世后,估计大臣就找皇帝抱怨休假不合理了,所以就加了月假三天,但是一年下来也就只有50多天。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到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息一天,时间长了,国人也就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看了这么多,不知道各位是喜欢现在的节假日安排,还是更喜欢古代的呢?欢迎留言评论探讨噢!


小祁说历史


现在,上班的人,最盼休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享受节假日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节假日,我们可以与亲朋相聚,增进亲情友情;可以游山玩水,放松身心;可以宅在家里,享受悠闲时光。休假之后,再投入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其实,我国的休假制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那么,古人是怎样休假的呢?

1.汉代,五日一休沐。

《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说,每工作五天,就能有一天回家休息。除了有事、生病可以请假之外,还有固定的节假日。

2.唐代,全年1/3时间都在放假。到了唐代,节假日得到官方政府的确立。《唐六典》记载,唐代官员每十天可以休息一次,称为“旬假”;其余节日,有放假七天的,有放假四天的,有放假三天的,也有放假一天的。除此之外,皇帝的生日也会放假,还有探亲假、婚假、丧假。其中,探亲假根据官员距离父母的远近有不同的规定,在三千里外的,每三年可以休假三十五天,五百里的则每五年可以休假十五天。农忙时也有“田假”,而且根据当年的天气,以是否适宜耕种,做出随机调整。

3.宋代,假期超多的朝代。宋朝基本上是继承了唐朝的“旬休”制度,但是也做了一些调整。全年节假日一共放54天。(不包括旬假)到了宋神宗时期祠部重定假日,全年休假76天加上旬假,假期少说也有112天,当然和唐朝一样,宋朝也是有特殊假期的:家中有人生老病死、婚丧娶嫁都可以请假。

4.元代,一朝回到解放前。元朝沿袭了唐宋“十日一休沐”的旬假制度。不过,忽必烈意识到这么多假期官吏都不好好工作了,于是他颁布了一道圣旨:全年16个节假日加上36个旬假,一年总共也就只有52天法定假日了

5.明代,假期严重缩水。到了明代,只保留了冬至、元旦、元宵的假期,其余的节假日都被取消。例行的休假更缩减到一个月一天。

6.清代,学习西方促改革。清代基本保留了明代的休假制度。辛亥革命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我国开始实行星期日休假制度。

休假制度的演变,也是一部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史。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好工作,享受假期,好好生活。





李白桃红


简单来说,休节假和定假。

这次疫情可谓将假期极限延长,让假期已经固定化的现代人体会到了什么叫超长假期,其实这种超长假期古人早就体验过了,而且是常态化的。

我们从秦朝说起,秦朝很短暂,也没有留下有关假期的记载,由汉初的情况反推,很可能秦朝压根不放假,家里有事之类的才能临时请假。

汉朝时建立了固定的休假制度,即每五天一次的“休沐”,也就是每五天可以休一天,这一天是用来休息养精神以及洗澡洗头发的。

但是洗完澡以后,大好时光如何度过?汉朝官吏就可以趁机遛鸟玩耍了,不用再担心繁忙的公务压身。

除此以外,一些节日比如冬至、过年形成,也有了放假的习惯。

接下来魏晋南北朝,就没有几天太平日子,几乎年年都在打仗。出于局势考虑,国家机器必须时刻保持运转,但人不是机器,总要休息,于是轮休制度出现了,全国官吏轮流休息,保证政府的正常运作。

到了隋唐时期,空前的盛世出现,假期制度也有了较大变化。

五天一次的“休沐”改为十天一次的“旬假”,也就是说,一个月放三天。看起来比汉朝差远了,可其实唐朝时已经出现了长假的概念,不再是之前的一天一天地放,像过年和冬至都可以带薪休假七天。

另外,唐朝的节日也远比汉朝要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有三天的假期。而且假期设置相当顾及家庭生活,儿子行弱冠礼放假三天,子女结婚放假九天,亲属去世按血缘关系远近放一天至七天不等的假(父母去世守孝三年)。要是学生,还有五月的田假(类似于农忙假),九月备制寒衣的授衣假,都是十五天。

唐朝皇帝许多都是虔诚信徒,要么信佛,要么信道,唐朝皇帝又认老子李耳为祖先,所以唐朝人有宗教假放,在佛祖诞老子诞辰都有假放,跟之前形成惯例的孔子诞辰、当朝皇帝诞辰并列。所以林林总总加起来,唐朝有五十多个节日,假期多达七八十天。

唐朝假期如此长,经济发达的宋朝也不遑多让。宋朝的节日与唐朝基本相同,只有佛祖和老子诞辰的假日都取消,其余假期时间有所减短,只剩下六十多天,但宋朝比唐朝多了省亲假,长达一个月,这样算起来,宋朝假期近百天,堪称历朝之最。

元朝开始照着宋朝制度放假,但元世祖忽必烈发现这么多假期,官吏都不好好工作了,实在太宽松,于是下诏大砍特砍。节假日被砍到十六个,加上常规旬假,也有五十多天。

明朝就更不客气了。明太祖朱元璋出身那叫一个苦啊,少年时碰上饥荒父母都饿死了,自己也去当了和尚。其实当时元朝朝廷是有拨款救灾的,结果全被那帮官吏吞了,灾民一分钱都没拿到,以至于很多人饿死。

少年时的悲惨经历,让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立志要肃清贪腐,为此,他不惜大用酷刑,剥皮等严刑峻法层出不穷。面对这样一位老板,官员们还想放假?想得美!

朱元璋对官吏的确狠得没话说,有人建议恢复宋朝假期,朱元璋理都没理,直接宣布一年的假期,一共三天,过年、冬至以及我朱元璋的生日,至于其他假期,想都不要想。

皇帝拥有无上权力,可以做很多事,但有些事情却强求不得,如一年三天假,本地上班的官吏还好,抽空还能回趟家,但是异地上班的就哭了,一天,连家都回不到,还探什么亲,几年都摸不到老婆的小手啊。出于现实考虑,洪武大帝最终也放松了,一年假期涨到十八天,没有旬假。

假期还是太少,等到朱元璋去世,继任者宣布增加月假三天,这才恢复到元朝的水平。

清朝基本学明朝,当然,学的是朱元璋。后来鸦片战争国门被轰开了,清廷才下令增设星期日制度,每周休息一天。

看完这些假期,是不是很想回到宋朝?不过以上假期都是公务员的假期,其余人,哪有闲工夫休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