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什么诗体现出人们把家乡建设的美丽?

用户8744021609475


问题 :孟浩然什么诗体现出人们把家乡建设的美丽?

导读

孟浩然,唐代诗人。

没错,就是“诗仙李白”公开表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那个“孟夫子”,再具体一点便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天湖北襄阳)人,字浩然,后世人称“孟襄阳”,就山水诗歌的成就,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诗佛王维”合称为“王孟”。

他一生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如今的湖北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孟山人领略大自然的美景,长期与勤劳朴实的村民打成一片,耳闻目染,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所以他的诗歌中总洋溢着田园牧歌般的温情。

他一生没有仕途的烦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长期隐于江湖,远离庙堂,更无车马之喧嚣。所以他的山水诗明丽澄净,自然古朴,后世文人称之为——“诗隐”。

上苍,为他关上了一扇门,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这就是孟浩然的宿命。

  • 纵观孟浩然的人生轨迹,他有着唐代著名诗人为数不多的经历。那就是虽然有名望,却一生未官,这似乎和传统封建文人修:齐、平、治的“入世观念”背道而驰。
  • 其实不然,孟夫子在自己的青年时代,也曾有一颗积极进取的报国之心,只是由于种种特殊原因,或者说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而未能如愿,累累若失,无奈之下放弃了这一“人生理想”。心安理得地归隐田园,平静地做一个有情怀的隐士。
  • 据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孟浩然传》,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均有记载:(孟)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不知是玄宗的问题,还是孟夫子的“不幸”,此次邂逅注定成为历史的一个谜。孟浩然就此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 倘若他的“蓝颜知己”大诗人王维来评价孟浩然这一段经历,他会痛心地说:老孟呀!我们都努力了,但你没有作官的命,还是回家种地去吧!既然如此,也就如东晋陶渊明所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有时我们在想,如果孟浩然的有生之年,真能讨得“一官半职”(按他的性格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估计也做不到多大的官),也许唐代就少了一个著名的“田园诗人”,也许便少了千古流传的“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后半生与山水田园相伴的“孟夫子”

唐代的“田园诗派”中,最大特征就是恬静自然,孟浩然自然也不例外。这归结于中国传统士大夫文人千古不变的一种情节:每当在宦海沉浮与洁身自好发生冲突的时,常把“山水田园”作为避风港,也可以说是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 孟山人陶冶在大自然中,借江山之助,取自然之景物,创造出风格自然平淡的山水田园佳作,客观明了地反映了其人生“价值取向”与“审美境界”。
  • 中国古代文人在人生的价值取向上,常把回归自然、归隐山水田园作为追求理想人格、高扬个体精神的归宿与极境(返归自然)。
  • 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把自然作为观赏对象和描写题材(风物天然),创造出众多意境浑融完整的山水田园佳作,风格上强烈地追求自然平淡之美(风格自然)。

诗人回到淳朴的大自然的同时,也回归到了艺术的自然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回归自然,既是一种人生理想和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准则和崇高的美学境界。

孟浩然笔下的美好家园

  •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他隐居鹿门山后到一位村居的老朋友家里做客的情形。诗中描绘了闲适自然的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朴素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美好家园的热爱,对淳朴民风,真挚友情的赞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优美纯朴的田园风景画和乡村风俗画。

【小节】

如果将其用镜头记录下来,也是一帧邻里和谐共处的乡村美景,也符合如今所倡导的“共创和谐幸福生活”的治国理念。所以说,早在1300多年前,“田园诗人”孟浩然便为我们描绘出了“和谐社会,美丽农村”的蓝图。


  •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小节】

孟浩然的这首诗,登高望远,而情随景生,表达了他思念友人之情。然而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诗人远望之所见,无意中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农村优美景象,这也许就是诗人心目中的“桃源”,也就是诗人理想王国中的田园。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兵法天下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一一【唐】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689一740)字浩然,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孟浩然以五言诗著称,开唐代山水派之先河。诗意清幽,恬淡自然。

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境内。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鹿门山在岘山东南约二十里处,有孟浩然的别业(别墅)。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躋。

石壁疑削成,衆山比全低。

晴明試登陟,目極無端倪。

雲夢掌中小,武陵花處迷。

暝還歸騎下,蘿月映深溪。

一一【唐】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頂》

这首诗写登望楚山所见胜景,抒发了对家乡山水的赞美之情。

望楚山:又名楚山,在今湖北襄阳西南。

会稽:今浙江绍兴一代。此句意谓襄阳的山水比江南还美。


白溪釣客


第一感觉就是这个《过故人庄》了,孟浩然写的乡村风光,仔细一想,应该符合你的要求了。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完美,这首初中学过的,还是可以默写出来。

如果就以题目的“人们把家乡建设得美丽”,诗里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就很切合题意,意思是“翠绿的树木围绕着村落,青青的山峦横卧在城外”。全诗叙事流畅,用语通俗易懂,描绘了一幅好友欢快相聚的田园风光,孟浩然确实无愧于与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这里也友情提供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今天提及的孟浩然、王维,大家还有他们别的好诗吗,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