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革命老區人”過上新生活

飲水思源,勿忘老區。從三亞市區往西約50公里,是梅山革命老區。

嶄新寬闊的道路,整齊乾淨的小洋樓,孩童繞著院落嬉戲,老叟於樹蔭底下乘涼。在新時代,老區不老,反而“顏值”飆升,煥發“童顏”。4月21日,記者走訪革命老區長山村、梅東村、梅聯村和梅西村,用筆觸記錄下“革命老區人”的那些新生活。

吃上“芒果飯”,蓋起小洋樓

當天一大早,長山村村民陳圖光騎上一輛摩托車,從他的果園來到村委會,商討“採摘園”事宜。今年60歲的陳圖光是“走江湖”出身。上世紀80年代,從農校畢業的他,獨自外出闖蕩,一闖就是十多年。

“在外面打拼久了,就想回家做自己的產業,靠自己的雙手致富。”陳圖光說,1998年,他懷揣“芒果夢”,回到長山村,一口氣種下了60畝芒果。經過20來年的精心管理,芒果每年能給陳圖光帶來十幾萬元的純收入。

收入增了,陳圖光蓋起了兩層小洋樓。今年他又受到啟發,搞起了“採摘園”項目,目前道路、圍牆、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已開始建設,預計明年開園。

長山村往西2公里,便是梅東村。近些天,村民陳文傑、孫容夫婦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去芒果地務工,兩人加起來一天可掙400元。在梅東村,像陳文傑夫婦一樣自家有產業,又能在家門口務工的不在少數。

“歷史上梅東村就比較缺水,解放初期老百姓只能種植花生、地瓜等耐旱農作物。”梅東村黨支部書記林元富告訴記者,梅東村老百姓身上流淌著“革命熱血”,他們勤勞勇敢,從未放棄。

“經過長期摸索,老百姓因地制宜,都種起了芒果,家家戶戶有產業,收入可觀,村裡超過三分之二的家庭蓋起了兩層小洋樓。”林元富說。

舊貌換新顏,民宿迎“候鳥”

樓房錯落有致,道路乾淨整潔,院子種滿花花草草,一片歲月靜好的模樣——這是記者在梅聯村的所見所聞。

“梅聯村沒有貧困戶,沒有建檔立卡戶,人民生活比較富裕。”梅聯村黨支部書記桂萬光說,興許是“底子好”,使得梅聯村的村民“點子多”。

每年冬天,梅山地區都會聚集一批“候鳥”老人。梅聯村村民從中看到了商機。2016年,在村“兩委”班子帶領下,村民開始整治人居環境,家家戶戶搞好門前衛生,為的是把周邊“候鳥”老人吸引過來,發展民宿實現增收。

孫珠瓊是梅聯村首個品嚐到民宿發展甜頭的人。早些年,她從一家材料廠下崗,回到梅聯市場租下一間房子開小賣部,因其待客熱情周到,很快就賺了錢,蓋起了五層小洋樓。“房子多了就想到了開民宿。”孫珠瓊說,2016年梅聯村第一家民宿在她家開業,開業後人氣旺盛,每年都會盈利。

桂萬光介紹,目前梅聯村有100多家民宿,每年接待近10萬人。

與梅聯村相鄰的梅西村,近些年也是舊貌換新顏。

梅西村黨支部書記孫照安告訴記者,為吸引“候鳥”老人入住梅西村民宿,每年春節村裡開展的各項文娛活動,會把一半的節目分配給“候鳥”老人,這不僅促進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且有效增進了村民和“候鳥”老人們的感情,讓“候鳥”老人們對梅西村有了“歸屬感”。

“感情好了,老人們在這裡過慣了,年年都會回來,還帶著新朋友,村裡的民宿業自然也會興旺起來。”孫照安說。

依山又靠海,吃上“旅遊飯”

行走在梅聯村的角頭灣,連綿的海岸線上,沙灘如銀,漁船搖曳。經過幾年時間的環境整治,小漁村發生了“蝶變”,這讓梅聯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盼。

“現在梅聯村的海灣接近原生態,未來兩年我們將發揮優質海灘資源,發展休閒漁業。”桂萬光說,依託良好民宿產業基礎,打造海釣、潛水、海洋牧場等產業,可以幫助村民再增收,提高幸福感。

而在長山村,美麗鄉村建設已步入正軌。據長山村委會主任羅丕仁介紹,長山村總土地面積約1.3萬畝,盛產芒果、南藥等農產品,具有較好的農業自然資源條件。長山村作為三亞市2018年美麗鄉村示範村,已被列入《海南省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三亞市2018年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實施方案》。

“目前相關公司已在長山村啟動共享農莊項目,將打造健康醫養、耕遊學育為特色的‘健康農業共享農莊示範村’,推動長山村全方位發展,實現村民增收,讓村民吃上‘旅遊飯’。”羅丕仁說。


來源: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洪光越 實習生 劉盈盈

審核:賈遠平 沈曄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