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為什麼叫慈禧“親爸爸”,而不是叫“親媽媽”?

一德格天1


光緒皇帝稱呼慈禧為“親爸爸”是慈禧的要求,這並不符合滿族的習俗。眾所周知,光緒載湉並不是慈禧的兒子,其父是醇親王奕譞,咸豐皇帝的弟弟;其母是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妹妹。所以說,從父親來說,光緒是慈禧的侄子,從母親來說,光緒是慈禧的外甥。

同治十三年(1873年),年僅十九歲的同治皇帝病逝,但是同治無嗣,為了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慈禧違背慣例,擁立同治的弟弟載湉為新的皇帝,承祧咸豐皇帝,這樣慈禧就可以繼續以皇太后的名義垂簾聽政了。

再次垂簾聽政的慈禧,名為太后,實為太上皇,更喜歡宮裡的人以男稱來叫她。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和尊威,慈禧便讓皇帝稱她為“爸爸”,而在前面加上一個“親”字,則是為了表明光緒跟自己的親生兒子是一樣的,以掩飾非親之嫌。


老照片


光緒皇帝去給慈禧請安,然後恭恭敬敬地說:“親爸爸吉祥。”

是的,光緒皇帝叫慈禧親爸爸。

可是,慈禧明明是女人,光緒為什麼卻要叫她親爸爸呢?

光緒的生父奕譞是咸豐皇帝的弟弟,這麼算的話,光緒可以叫她伯母。

光緒的生母婉貞則是慈禧的親妹妹,這麼算的話,他又可以叫她姨母。

不過,同治皇帝一死,咸豐皇帝便絕了後,所以光緒是被過繼給了咸豐的,這麼算的話,慈禧是光緒的嗣母,他應該叫她皇額娘。

只是慈禧偏偏不喜歡這幾個稱呼,卻獨愛親爸爸這個稱呼。

從慈禧的外貌去看,她實際上不算是一個美人,她五官方正,反倒讓人一眼看去便會覺得她生得一副男人相。

這樣的慈禧,真的一點兒也不美,實在想不明白當時咸豐為何會看上她。

當然,她一開始入宮沒怎麼受寵,只是被冊封為貴人,第二年的時候也只是升了一級,成了嬪。

慈禧真正受寵是1856年之後的事了,因為她在這一年為咸豐皇帝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同治皇帝載淳。

如果沒有生下載淳的話,憑慈禧這樣的姿色恐怕是很難得到咸豐的寵愛的,更不用說在後來成為清政府的掌舵者了。

說實話,對於這樣一個生得一副男人相的慈禧,光緒皇帝叫她親爸爸,這個稱呼倒也很符合慈禧的長相。

只不過,慈禧讓光緒叫自己親爸爸,當然不是因為自己長得像男人,而是另有緣由。

1860年,咸豐皇帝被洋人嚇得拖家帶口地一路狂奔逃到了熱河行宮,雖然後來經奕訢和洋人談判,洋人已經同意撤軍,可是咸豐卻仍然不敢回京,只能以天氣變冷為由繼續賴在熱河行宮。

1861年,咸豐在熱河病逝,隨後由5歲的載淳即位,沒過幾個月,慈禧聯合奕訢、奕譞等人發動了“辛酉政變”,一舉將皇權攫取到了自己的手中,她也因此成為了清政府未來47年時間內的實際最高領導人。

實際上,早在咸豐病重臥床、難以理政之時,慈禧便已經開始為他批閱奏章了,從而讓她感受到了權力所帶來的快感和刺激,權力這東西,一旦沾染上了,也就很難戒掉了,這也是她執意要發動政變奪權的原因。

後來,慈禧又整垮了恭親王奕訢,如此一來,朝中更加無人敢對她說一個不字。

這時候的慈禧,雖然不是皇帝,卻已經勝似皇帝,因為不論是同治皇帝也好,是光緒皇帝也罷,誰不得聽她的話?

慈禧不是皇帝,勝似皇帝,只是一直沒敢學武則天一樣廢了同治或者光緒稱帝而已,可在她自己心中,她已經將自己當成皇帝了。

皇帝這兩個字,說到底是男性權力的一個巔峰。

所以,慈禧在心中將自己當成皇帝的同時,實際上也在有意地將自己推向這個方向,當然這不是說她將自己當成男人來看待,她只是想讓人們這麼去看待她,這樣也才不會那麼牴觸她掌控清政府。

她讓光緒叫她親爸爸,也是為了能夠讓光緒明白和接受這麼一個事實——她才是清朝實際上的“皇帝”。

即便從倫常的角度去看,也會得出這個結論,因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

慈禧只有讓自己站到了光緒的父親這個位置之上,她才能更名正言順、心安理得地控制光緒,從而掌控皇權,這就和乾隆禪位當太上皇之後仍然繼續把持朝政一樣。

所以,慈禧才會讓光緒皇帝叫她親爸爸。

只是光緒皇帝做夢也想不到的是,他最後會死在自己這個親爸爸的手上。

1898年光緒在康、梁等人的鼓動下發動變法,隨後慈禧發動政變軟禁了光緒,她當時甚至想要廢了光緒,只可惜受到了洋人以及部分廷臣的阻撓,所以沒有成功。

1900年,慈禧逃離京城之前,將光緒的寵妃珍妃投井。

她打壓和控制了光緒幾十年,在精神和心理上幾乎徹底地摧毀了光緒皇帝,所以她極為害怕自己死後會遭到光緒的清算,這才打定主意在自己臨死前毒死光緒。

1908年11月14日,光緒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親爸爸會對自己下手,喝下了親爸爸讓人送來的酸奶之後,沒過多久便中毒身亡了。

1908年11月15日,心中再無羈絆和擔憂的慈禧也嚥下了最後一口氣,這口氣上不來,也隨之而去了。


史不知味


關於“親爸爸”這個稱呼,有一個小故事。

慈禧對光緒十分嚴厲,一般都對他苛刻而冷酷,稍有不順就罰跪不起,在身體和精神上給他施加很大的壓力。最令光緒帝苦惱的是,他每次請安的時候,對慈禧說“皇太后吉祥”,總是得到慈禧的一聲冷哼,有時候甚至會莫名其妙地大為光火。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光緒帝百思不得其解。



在清宮劇中,光緒帝稱呼慈禧太后為“親爸爸”。比如電視劇《走向共和》裡,光緒帝一口一個“親爸爸”的叫著慈禧太后。難道滿人有叫“親爸爸”的習慣?

其實在考究清朝滿族所有習俗中,根本就沒有“親爸爸”這個稱呼。

什麼?沒有這個稱呼?莫不是慈禧太后自己創造的?


滿族人稱父親為“阿瑪”,母親為“額娘”。清朝皇子稱父親為皇阿瑪,母后為皇額娘。那麼,按照滿人習俗,光緒帝應該叫慈禧“皇額娘”才對,為何偏偏叫個“親爸爸”?

對,爸爸,還親爸爸?大家都知道,如今爸爸指父親、指男性,而慈禧太后讓光緒帝叫自己為“爸爸”,明顯是想“男性化”自己。前面故意加個“親”字,是想以此來宣示關係親。(慈禧意思:雖是過繼的,但像親兒子一樣親。當實際上越強調親,越不親。)

因此,從諸多方面也體現出來了讓光緒喊自己為“親爸爸”,不乏慈禧的政治用意和心理需求,也體現了慈禧太后有意“雄性化”自己而爆棚的權力慾。

光緒帝自從稱呼慈禧為“親爸爸”之後,慈禧每聽之心裡必是非常高興的。


晚清時期,慈禧太后一直大權獨攬,權力慾極重,可以說普天之下她是最大的了。人一旦掌握最高大權一久,又在等級制度的最頂峰,無人束縛,心裡難免會滋生出突破自身角色束縛的妄念。(比如有沒有對皇帝角色心癢癢?比如有意雄性化自己欲意何為?)。


畢竟,有武則天這個千古女皇榜樣在前。心裡即便有這種想法,對權勢熏天的女人來說,也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女皇和皇太后之間,慈禧不過只差一定帽子罷了。

但是由於性別的束縛,以及中國傳統禮教思想的束縛,最終慈禧沒敢跨出自身“皇太后”的角色。其實在慈禧太后的內心裡面,特別是掌握大權之後,渴望“自己若是個男人該多好”。所以說,在光緒帝稱之為“親爸爸”的時候,這種扭曲的心理得到了一定的滿足。


光緒帝,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父親是大清醇親王。光緒帝4歲時,就被慈禧太后過繼為兒子,並接進皇宮,由自己從娃娃抓起,灌輸教導光緒帝。


而光緒帝從小從心理上就非常害怕慈禧,像老鼠見了貓一樣,所以為了免於處罰,不免要想方設法的討好慈禧。


光緒帝雖貴為一國之君,法理上和名義上是最高統治者,但誰都知道背後的慈禧太后,才是實際最高掌權者。

光緒帝稱呼慈禧為親爸爸,一是讓慈禧從心理上成為了“太上皇”,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不能當皇帝”的遺憾,也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慈禧“雄性化”爆表的野心。


說說慈禧太后的另外一個著名稱呼,由最懂她的李蓮英發明的,你就明白什麼叫異曲同工。

總管太監李蓮英,第一個稱呼慈禧為“老佛爺”,如此左一句“老佛爺吉祥、老佛爺萬壽無疆”,右一句“奴才給老佛爺請安”,慈禧樂開了花。


朝臣們知道慈禧喜歡,紛紛討好,就迅速在朝中流行開來,這就極大滿足了一個寂寞老女人的虛榮慾望。老佛爺,非女性化稱呼,而是男性化稱呼,慈禧也是“爺”了,而且還是一尊像佛一樣的爺!


所以,“親爸爸”這種稱呼,對慈禧來說是非常願意接受的,而光緒帝為了巴結慈禧,也不得不一直延續著這個稱呼。慈禧死後,清朝也無人再叫這個稱呼了。

【撰文:峰子哥;點關注更多趣歷史!】


峰子奇觀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稱呼,就是在看張黎導演的“走向共和”,當時心裡一驚,這叫什麼稱呼?土不土洋不洋,男不男女不女,後來自己去查查資料,發現還真是這麼回事。

親兒子同治死了以後,慈禧為了垂簾聽政,把妹夫醇親王的兒子,四歲的載湉捧上皇位,外人看來她是大權在握,其實自己十分心虛,一來她是個女的,雖說是太后,但是長期垂簾名不正言不順,二來兒子是別人的,哪天說不定就的出事。

心裡十分扭曲的慈禧,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力,搞到兩個稱呼,一個就是老佛爺,現在我們看電視都習慣了,慈禧一出現大家都喊老佛爺,彷彿這個名字就是她專屬,其實不然,清朝歷代皇帝都有稱為佛爺的傳統,因為女真族的首領最早稱為“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為“佛爺”,所以入關以後皇帝都被稱為佛爺,只不過用的不廣。慈禧手握大權,儼然是太上皇,但名義上不是,所以來個偷樑換柱,讓一幫奴才帶頭稱呼她為老佛爺,其實就是把自己當皇帝,結果大臣們一看這勢頭,立馬投其所好,都喊老佛爺,這名字就叫開了。

再有就是親爸爸,按照滿語,喊父親叫“阿瑪”,母親“額娘”,和親爸爸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慈禧有些心理變態,覺得叫太后什麼的凸顯她是個女的,不好聽,所以喜歡別人用男人的稱號稱呼自己,老佛爺就是個例子。但是皇帝不行,的叫“爸爸”,後來覺得這還不夠味,對外放話,既然是妹妹的兒子,就和自己親生的一樣,所以的叫“親爸爸”,所以光緒從小就喊慈禧為“親爸爸”,這個老妖婆還十分受用。

權力使人變態,慈禧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慕鄉關


有關“親爸爸”這個說法,在正經史料裡面未見提起,但是在幾乎可以被當做信史讀的高陽先生的《慈禧全傳》裡有提到,而《翁同龢日記》裡也有記錄,基本可以坐實。

說起來挺諷刺的,慈禧既不是光緒的生身父母,更不是男的。她和光緒之間的關係,如果只按血統來算的話,應該是光緒的大姨兼四大媽。因此,讓光緒叫她“親爸爸”,就顯得別有深意了。

由於光緒是在四歲的時候被抱養到宮中的,是慈禧和咸豐法統上的兒子。因此,慈禧必須要讓他明白,誰是他的父母——是她和咸豐,而不是醇王和七福晉。別小看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每個朝代的小宗入繼大宗的時候都要鬧一回,從漢哀帝到宋英宗再到明世宗,每次都有,而且每次都是以小皇帝的生父生母取勝告終。

有鑑於這些前車之鑑,慈禧當然不能容忍自己還活著,醇王就跑到自己頭上做“太上皇”。實際上,從光緒登基到醇王去世,慈禧一直提防著這件事,對醇王的敲打就沒有斷過。

那麼,光緒就該叫慈禧母后了。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有個坎兒過不去——那就是慈禧的妹妹是光緒的親媽,而且光緒登基的時候她還活著,老姊妹倆還老是見面。這個問題就比較尷尬了,說光緒的時候怎麼說?你大侄兒,我兒子?

慈禧可以對任何福晉這樣,但是對自己的弟弟妹妹,慈禧一向都是非常慈愛的。所以,她不能強迫光緒叫她母后或者皇額娘。再加上慈禧又喜歡被人當女漢子(比如叫她老佛爺,這在之前是皇帝的專有稱呼),所以,就叫親爸爸吧。

正好,也提醒一下光緒,你親爹是我,醇王只是你七叔!



青言論史


光緒對慈禧的這個稱呼,有人說是滿族傳統,因為滿人管老爹叫“阿瑪”,反而會把老孃叫“爸爸”,所以慈禧就是光緒的“親爸爸”,也就是親孃。

聽上去好像是那麼回事,但實際上,滿人確實叫老爹“阿瑪”,但老媽卻是“額呢”(即額娘)——有個清國宗室後代(據說是慈禧太后的侄孫女)寫的書裡就是這麼說的。

當然皇室稱呼又有些不一樣,漢人朝代,普通人稱呼父母為“爹”、“娘”,皇室子女則稱其父母為“父皇”、“母后”。而在大清國,光緒與慈禧是侄子和伯母關係,也是甥姨關係,最親近也只能算是過繼母子關係,以常理論,“皇額娘”是最合理靠譜的叫法。

但實際上,光緒在向老佛爺慈禧太后請安時說的一句話是:“親爸爸吉祥!”

為什麼不叫“皇額娘”?慈禧沒這麼做,難道是她潛意識裡在給妹妹保留了一個母親的名分?

或許有這個可能,但更大的因素,顯然不是這個。慈禧的親生兒子是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同治皇帝。19歲那年病死。皇位由誰來繼承?慈禧拍板,讓小叔子醇親王的4歲兒子載湉來做,便是光緒帝。

光緒帝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從父系這邊稱呼,光緒帝得稱慈禧為伯母;從母系這邊稱呼,得稱慈禧為姨母。

但事實上光緒要這麼叫,慈禧馬上就得翻臉。因為她的地位,其實是太上皇。只不過一般意義上的太上皇,都是皇帝的父親。慈禧咋辦呢?

光緒皇帝能管慈禧叫皇阿瑪嗎?不能,因為就法理而言,光緒繼承的是同治的地位,同治才是他的皇阿瑪。當然,這樣就亂了輩份,實際上光緒和同治是同輩,在法律上也算是咸豐的兒子。

光緒皇帝能管慈禧叫皇額娘嗎?也不能,因為就法理而言,光緒如果算是咸豐的兒子,那麼慈安才是他的皇額娘。

所以慈禧就尋思開了,小光你就甭叫阿瑪額娘了,我雖然是個女人,你卻得管我叫“爸爸”,而且要加個“親”字。因為:“皇帝的父親是醇親王,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這個“親爸爸”,其實和“老佛爺”是一個思路。“爺”是滿族人對男性的尊稱,慈禧很喜歡。再來個“爸爸”,其樂融融是也。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光緒帝載湉把慈禧太后叫親爸爸,看起來很獨特,其實合乎歷史的邏輯。

朝野都喊老佛爺,光緒卻稱親爸爸。或許,在慈禧太后看來,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是妹夫醇親王,他的妻子就是我的親妹妹。

那麼,我妹妹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是不是一樣,因此叫親爸爸似乎沒什麼大毛病。


這其中的稱呼邏輯與心理世界當然是有一些感人的,但是親爸爸之名卻明顯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掩飾了實質上的非親之嫌。光緒與慈禧的關係比較微妙,我們可以梳理一下:

從血緣關係出發,以父系這邊稱呼,光緒帝得稱慈禧為伯母;

光緒生母是慈禧的親妹妹,以母系這邊稱呼,得稱慈禧為姨母;

同治皇帝沒有子嗣,以政治過繼來說,光緒需要喊慈禧一聲母后。


在著名的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中,就生動地演繹了光緒帝叫慈禧親爸爸的場景,光緒唯唯諾諾,慈禧非常威嚴。根據《清稗類鈔》中的記載:

光緒朝,宮廷自皇帝以次及於宮眷,均呼孝欽後以男稱,有時亦呼老祖宗,又或稱之為老佛爺,德宗則稱之曰親爸爸。

如果我們較真,正確稱謂應該是“皇爸爸”更為恰當一些。皇太后是朝野的稱呼與名分,親爸爸是私人稱謂。根據滿族習俗的專家研究,親爸爸這一說法有源遠流長的根據,同時也體現了與慈禧光緒之間的權力結構。在滿族文化裡,爸爸不是專門指代父親,也指代母親和其他親人女性,比如姑爸爸,就像是老佛爺的象徵意義一樣。晚清宮廷女翻譯德齡公主回憶道,慈禧特別喜歡光緒稱她為親爸爸,一會親爸爸吉祥,一會親爸爸萬事如意。另外,在葉廣芩《我的姑母珍妃瑾妃》中記載:

爸爸是滿族人對姑母的稱呼。

慈禧作為掌權的女性,正統性與合法性畢竟不足,讓承嗣的光緒皇帝喊自己親爸爸,一方面能夠安穩住朝野的輿論與流言蜚語,另一方面慈禧的兒子同治已經去世,光緒雖然不是自己的親兒子,但老太后畢竟也希望母慈子孝。

歷史確實微妙,光緒慈禧母子之間恩恩怨怨,貌合神離,親爸爸還是不如真爸爸。

所謂親爸爸,頗有一些寄託,過繼來的兒子,勝似親兒子,父母的關係也是親戚,更加親上加親。慈禧是一位鐵腕女性,親爸爸不僅是威權下的服膺,也凸顯了慈禧作為帝國實際統治者的事實,自然是一箭雙鵰。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將權力玩轉得爐火純青的女人,一個是唐朝時期的武則天,公然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另外一個就是清朝時期的慈禧太后,雖然她沒有成為女皇帝,但是皇帝之於她而言,已經只是一個傀儡,形同虛設。

就是這樣一位特別的女人,與大清江山的斷送脫不了關係,後人很多都對她十分不滿,可是這又能怎麼樣呢?想當初這個女人也曾風光一時,就連皇帝,也要對她讓三分才行,關於慈禧的故事,且待我慢慢細說。




一、慈禧如何從一個蘭貴人成為老佛爺的

慈禧最先的時候只是咸豐皇帝的一個蘭貴人,基本上按照常理而言,她不僅長相一般,而且能力也不是最顯眼的,根本沒有機會成為權力中心的人物。可惜造化弄人,慈禧寫得一手好字,而懶惰的咸豐剛好需要這樣一個人來幫自己寫字,慈禧的機會就此擁有。

一開始慈禧只是在咸豐的監督下幫忙處理簽字之類的事情,後來咸豐越來越懶,就讓慈禧參與一些簡單的朝政工作,因此慈禧得到不錯的鍛鍊,心中對於權力的慾望也越來越明顯,最後終於徹底釋放出來。



咸豐比較短命,他去世後讓自己兒子,也就是慈禧的親生兒子同治成為皇帝,同治在位期間,慈禧作為母親,當然是需要親自輔佐的,她將咸豐留下來輔佐同治的8位大臣慢慢收拾,最後權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裡,同治皇帝已經成為實際上的傀儡皇帝,慈禧反而掌握實權。

可惜同治皇帝比他爹咸豐還要悲慘,年僅20出頭就去世,沒有子嗣可以傳位,最後慈禧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妹妹生的兒子繼位成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光緒皇帝也許沒有想到,這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機會,實際上卻是一場噩夢的開始,光緒一生不得志,完全活在慈禧的控制下,可悲可嘆。



而慈禧,卻從原本的一個蘭貴人,如今成為一國之主,太監都要叫她一聲老佛爺,就連皇帝光緒,也只能無奈叫她“親爸爸”。


二、光緒為何叫慈禧“親爸爸”

慈禧明明是一個女人,為何光緒皇帝要叫她為“親爸爸”而不是“親媽媽”呢?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下三個。

1、血緣關係

光緒皇帝是慈禧妹妹的兒子,與慈禧自然是有血緣關係的,因為當時慈禧保舉光緒成為皇帝,自然相當於再生父母,所以按理來說光緒皇帝認慈禧做乾媽未嘗不是不可以,乾媽的稱呼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都會叫“親媽”,也就是說光緒按照正常程序叫慈禧一聲親媽是對的。


但是慈禧在當時的地位已經不僅僅是一句親媽就可以表示的,並且慈禧看起來根本也不像一個女人,她內心對權力的渴望超過正常男人,所以光緒假裝把她當做一個男人,根據血緣關係直接叫她“親爸爸”,這樣一來皆大歡喜。

2、地位使然

就像武則天時期一樣,武則天成為女皇帝,身份已經完全不一樣,如今慈禧雖然沒有稱帝,但是實權在握,大清江山完全掌握在她手裡,她的身份地位等同於當時的皇帝,或者是類似於乾隆擁有實權一般的太上皇。

根據這些複雜關係,光緒為了穩固自己的皇位,只能降低身份叫慈禧一聲“親爸爸”,只要慈禧的地位穩固了,光緒的皇帝之位暫時也不會有什麼危險,這個屈辱求全之策也是可以的。

3、討好慈禧

慈禧是一個居功自傲、盲目自大之人,特別喜歡別人的稱讚,不喜歡別人說實話批評她,太監李蓮英經常在她身邊,深知慈禧的愛好,所以告訴光緒以後叫慈禧“親爸爸”,這樣會讓慈禧開心,光緒也可以少受一些苦頭。


當時的老佛爺稱號也是李蓮英這些人想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討好慈禧太后,慈禧開心了,升官發財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光緒也許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努力討好慈禧的同時,慈禧生命已經逐漸接近尾聲,自私的慈禧太后,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對光緒說“吾不能先於爾死”,然後有人給光緒送去一碗湯,不久後光緒一命嗚呼。

在光緒去世後不到24小時,慈禧也一命嗚呼,慈禧死後,清政府很快就把她風光大葬在已經修好的地宮中,光緒卻一直等了很多年,清政府才籌集出錢為他建造皇陵,將其安葬。

在1985年考古學家清理光緒陵墓時,發現一個十分重要的秘密,後來經過科學分析研究,發現光緒的體內含有大量砒霜,也就是說,當時光緒突然死亡,並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故意為之,這個人是誰呢?大家心知肚明!



結語

權力是一個神奇而喪失人性的東西,會讓人變得失去人性,慈禧就是這樣,為了權力,為了虛榮,可以挪用國庫僅有的用於北洋艦隊的軍費來舉辦六十大壽,為了權力,哪怕最後自己生命即將結束,也要拉一個墊背的!



嗔痴歷史觀


不是“親爸爸”,是“姑爸爸”。

光緒皇帝把慈禧太后稱為“gubaba”。這一點問題都沒有。



看了一些朋友的解答,覺得說得太玄乎了。說慈禧太后喜歡男性稱呼,想給人家當爹,這比較搞笑了。

估計大家還是把漢語的發聲習慣與滿語的親屬稱謂搞混了。當然,這也是受一些電影電視劇的影響。



姑爸爸是滿族對長姑母的的稱呼。舉個例子,有篇文章叫《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裡面談到過這個稱呼:

【民國元年,唐海沂出生在這樣一個封建大家庭裡。這個家族由於珍妃被貶以來開始衰落,但由於瑾妃還在宮中,瑾妃可以不斷將宮中的財物賞賜給孃家,家庭生活還是十分優裕的。

唐先生說從他記事起,他就知道有個姑爸爸(滿族稱姑母為“姑爸爸”)住在宮裡。但他從來沒聽家裡人講另一位姑爸爸珍妃的經歷。也許家裡人不願意在孩子的心靈上投下陰影。

關於珍妃的事,是他長大以後才慢慢從其他方面逐漸瞭解到一點的…… 】

這裡面明確說到,滿族人把姑姑叫做“姑爸爸”。

按照一般情況下,滿語中把姑姑叫“gu”,也可以直接叫 gugu,這個詞本來就是從北方民族語言裡音譯的。 而對於父親的姐姐,祖父的長女姑姑可以叫 baba(爸爸),滿族把長房的女性長輩叫爸爸。

現在大家明白了,瑾妃是唐海沂的姑姑,她在家裡是長女,所以唐海沂就把瑾妃稱為“姑爸爸”。



《清朝的皇帝》一書中記載:

【慈禧的父親惠徵,父官至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時當道光末年,洪楊起事,惠徵守土無方,革職留任,旋即病歿,遺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長。”】

那麼光緒與慈禧太后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

光緒的阿瑪奕擐是咸豐皇帝的七弟 ,

光緒之母葉赫那拉氏是西太后妹妹 ,

光緒既是西太后侄子加之又是外甥 ,

慈禧太后在家中是長女,

所以,光緒稱呼慈禧為“姑爸爸”。

電影和電視劇中拍成光緒稱呼慈禧太后為“親爸爸”是一種以訛傳訛的錯誤。



除了這個錯誤,還有一些稱呼也是錯的,比如說“皇額娘”。

滿語中對母親的稱謂,書面語為eme,而在口語中則為eniye。讀起來類似於“額涅”,譯成漢語的時候,為了貼近漢語的意思,就通常寫作“額娘”。

如果母親成為皇后,兒子則應該稱呼母親為“皇后額涅”。

電影和電視劇中的“皇額娘”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在滿語中,這兩個稱謂詞是同位語關係,而母親是不能做皇帝的,只能稱“皇后·額涅”,而不能稱“皇·額涅”

所以,父親是皇帝,可以有“汗·阿瑪”(電影中誤稱為皇阿瑪),但絕對不可能有皇額娘。 正宗滿語裡母親是額涅,不使用“額娘”這種稱呼。

早期在滿文中母親的讀音就是額瑪,蒙古語和滿語相同,也把母親稱為“eme”。而現在吉林的一些滿族地區還習慣把母親叫做“額涅”。



後來清朝入關,坐了天下,逐步與漢族文化的融合,在上層階級中,就出現了三種稱呼:

嫡母――阿家

生母――奶奶

庶母――額娘

所以,有些電影和電視劇中的稱呼就是錯誤的,包括大家經常看的神劇《雍正王朝》中,四皇子胤禛和老十四胤禵把德妃稱為“皇額娘”就是明顯的雙重錯誤:德妃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庶母。

但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滿族老百姓們,只能夠娶到一個老婆,仍然是叫eme。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恰好是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緊張的一個佐證!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關係問題,是近代史上最讓人驚奇驚歎的一對關係,有人倆人關係和睦,光緒帝對慈禧太后孝順有加,但也有人說慈禧太后處處時時想著法編排光緒帝。(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比如說慈禧太后喜歡將吃不完的飯才喊光緒帝去吃,慈禧太后的御宴雖然人不多,但卻經常喊皇帝以及親王前去蹭盤沿。

這本來是好事,以慈禧太后與光緒帝的緊張關係,經常走動,尤其是這種充滿家庭氛圍的生活場景,其實是很容易增進雙方的感情的,慈禧太后少婦守寡,光緒帝作為兒皇帝,按說能夠排解慈禧太后由於家庭生活缺失帶來的心裡空虛。

但是慈禧太后喊光緒帝去吃飯,並不是讓光緒帝吃飽吃好,而是慢慢的虐待,慈禧太后不喊停,光緒帝就得一直吃,這帝王家的飯菜不比尋常人家,一個菜倆菜搞定,甚至說沒有菜也能湊活著過,慈禧太后的御膳往往幾十上百道菜,直接撐到肚皮要爆!


這是光緒帝與慈禧太后交往過程中的一苦,再有就是慈禧太后對於光緒帝在乎的日常,往往是逆之而行,同時把光緒帝看中的東西,要麼一毀了之。

比如說光緒帝他爹醇親王府有棵上百年的參天大樹,有好事的風水師為了巴結慈禧太后,就說這棵樹旺光緒帝,遲早光緒帝會取而代之,這就觸及了慈禧太后最敏感的部位,直接喊人一砍了之,當時的太監不敢動手,慈禧太后大怒,親自帶人去砍。

等光緒帝得到消息趕到時,樹已經被伐倒,害的光緒帝哭哭啼啼好幾里路。

因此可以說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的關係很緊張,緊張到光緒帝稍微有點翹尾巴,就會被慈禧太后狠狠地一棍子打回去,光緒帝從心理上恐懼慈禧太后,因此有“親爸爸”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