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行业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和农产品,喝茶作为一件生活中的常见事情,为什么茶行业水这么深,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作为消费者,买个茶这么难?

为什么茶行业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

首先,茶叶作为一个非标的农产品,很难有大型的头部品牌企业,我们在买电视买冰箱洗衣机的时候有很难有这样的困惑,因为已经形成的几个大型的品牌,一般也就是这几个品牌去筛选,但茶业,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茶叶品牌,多半是区域性的品牌,或者是品类性的品牌。

为什么茶行业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

我们说到天福会想到铁观音,武夷星会想到大红袍,正山堂想到正山小种,或者是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等,目前把品类做的比较齐全的相对用标准化来做的比较好的还是我们茶行业大家诟病很多的小罐茶。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还是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小罐茶,这才是茶产业的方向。

为什么茶行业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

其次,是茶叶消费者不成熟,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就是物美价廉,至于物美不美就很难知道,尤其是茶叶,你看大红袍,如果没有喝个大半年专喝大红袍,认真系统的喝,是很难会有一定的品鉴水平的。所以更多的评价就是价廉,这也是很多不良商家打着精品茶叶的贴标,拿不知名不知出处的茶叶远超出成本的价格销售,你说心动不心动,所以对C端市场做好茶叶是不容易卖的出去的。

为什么茶行业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

然后,是市场监管问题,说实在的目前的单位监管体系,不可能会监管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哪怕能监管到部分,也因为处罚力度、生产商的犯罪成本太低让劣质茶充斥市场,也就是有朋友说的劣币驱逐良币。当市场上满地是100到500之间的金骏眉,500元的马头岩肉桂,就挤占了真的金骏眉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茶行业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

说个真事的事情:我知道一位开茶庄的朋友,租金一年15万,店里还请了位茶艺师,工资差不多6万一年,再算上多如牛毛的费用,20万一年是最基本的。按500一斤茶叶的均价计算,400斤茶叶已经无形中没有,按照300的均价来计算,666斤茶叶已经交了费用。

为什么茶行业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

一个茶庄一年能卖多少斤茶叶?做得极好的茶庄算上批发过不了2000斤(不算十大名茶所在地),一年能销售1000斤茶叶脸上都可能已经笑开了花,500-1000斤是常态(夫妻店)。那还是按一年1000斤的销量,300元一斤的均价算,去掉600斤,还有12万在当下的社会能干嘛?别忘了,还有库存茶叶没算在里面。

为什么茶行业充斥着骗子和大师?既不讲行业规范,又不讲道德诚信?

这位朋友第一年老老实实做好茶和本地茶,亏得底朝天,夫妻差点离婚,第二年想明白了,大部分换成仿制茶,正宗的雨前金坛雀舌线下零售价不会低于500元,而四川湖北的雀舌只要300以内,利润还高些,生意逐步上了正轨.......

所以,怎么可能不“以次充好。”生活所逼,没有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