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控制慾是孩子的噩夢,請給孩子一些成長的自由

曾經有個媽媽跟我說“自己最苦惱是自己三歲的孩子每天要根據自己的要求穿衣服,不同意就哭和鬧,自己要被逼瘋了”。

有人就對此不解:三歲為什麼就會這麼叛逆呢?

其實,在1歲半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逐漸開始萌芽,他有了一種自主意識,表現為:我來、我要、我做,我的……開始有了自己的“土地”。

比如,孩子非要自己吃飯,不讓餵飯。這個時候,控制慾很強的媽媽就會認為寶寶還小,會把周圍弄髒或者是覺得自己喂是為了讓寶寶吃飯更輕鬆些,而堅持給寶寶餵飯。如果這時候寶寶依然拒絕,媽媽會感覺到這孩子太拗,太叛逆了。

父母的控制慾是孩子的噩夢,請給孩子一些成長的自由

在心理學上稱這個時期為“第一個叛逆期”。這實際上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吶喊”,就是“我要彰顯自己”!

父母控制慾過強會導致孩子兩個極端:一種會造成孩子性格懦弱無主見,凡事都要問家長意見,永遠長不大;另外一種是孩子會特別叛逆,不服管教,甚至和父母對著幹。

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慾很強的人。”那麼幸福的孩子也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沒有控制慾超強的父母。

這個條件看似簡單,卻暗示了孩子能自在發展的空間。

父母的控制慾是孩子的噩夢,請給孩子一些成長的自由

許多成年人,由於童年時和原生家庭過於粘連,其中衍生出來的問題,甚至需要花一輩子去克服。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關注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不該打著各種幌子對孩子加以控制。

那麼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尊重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勇於嘗試。家長對孩子自主、自發的活動的尊重就是對他們意志力的尊重。

父母的控制慾是孩子的噩夢,請給孩子一些成長的自由

一旦孩子獲得了家長的認可和肯定,這個“我”就有一種力量,獨立自主的人格也就慢慢形成了。

在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問題:“父母控制慾強是怎樣的體驗?”

一個親歷者回答:“如果你身邊有個人,無論你做什麼他都要糾正一下,並且要你完全按照他的意思來,否則絕不善罷甘休。一件小事就糾纏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這是噩夢。無奈這個人,是你的母親。”

我的表姐就是這樣,她嚴格把控著侄女的行為標準。比如侄女的書包必須按她的要求整理,水杯只能放在書包右邊;吃完飯,侄女習慣把碗放在左邊,表姐命令她一定要放在右側。

要求太多,侄女忍不住把苦惱寫進了作文,連老師都苦口婆心地勸:“別看整理書包是小事,但對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證明自己,形成個人風格的重要環節。

父母的控制慾是孩子的噩夢,請給孩子一些成長的自由

過多的控制會剝奪她獨立感的體驗,還得不到任何快樂。”直到這時,表姐才想起反思自己。

先問下自己:我的行為是出於恐懼和不放心,還是真的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如果是出於前者,不妨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

愛,不該是對親子關係的綁架,放手也並不等於失去;反倒是你緊緊握住的,才讓人難以呼吸。

希望每一位父母能做到:將管束變為更好的陪伴,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成長的童年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