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二戰時期,諾門罕戰役中的蘇軍傷亡大於日軍,這是為什麼?

宇澤歷史


諾門坎戰役,蘇軍傷亡25000人,日軍則傷亡19000人。在這場戰役,蘇軍和日軍,都發揮出了自己的所長。

蘇軍利用完善的鐵路系統,快速集結兵力,形成一個擁有800輛坦克裝甲車的裝甲集團軍。準備了18000噸炮彈,6500噸炸彈,7000噸燃料,4000噸糧食和4000噸物資、3000輛載重汽車。

64%的日軍是蘇軍炮火和航空炸彈造成。戰後,參加過諾門罕作戰尚存的日軍,對蘇蒙軍猛烈的炮火和坦克群摩托化步兵,從兩翼以驚人的快速迂迴包圍,仍記憶猶新,驚駭不已。

日軍也在這次戰役發揮出了自己的特點,打的非常瘋狂,比如,一位參加過諾門坎戰役的偽興安軍蒙古族軍官在回憶錄中說:在一次戰鬥當中,當蘇軍大炮開始猛烈轟擊時,蘇軍裝甲部隊開始發動衝擊。興安軍全部潰退,這時,他看到一大隊日本步兵舉著刺刀向著蘇軍裝甲部隊推進,硬是打退了蘇軍。

朱可夫評價日軍為:與我們在哈勒哈河作戰的日軍士兵訓練不錯,特別是近戰,他們守紀律,執行命令堅決,作戰頑強,特別是防禦戰。

蘇軍的裝甲部隊兩翼突破,大炮兵轟擊,轟炸機縱深轟炸。日軍的作戰頑強,射擊精度高,執行命令堅決等等特點,都在這場戰役當中,得到了體現。


深度軍事


1966年10月12日,日本靖國神社舉行了諾門罕戰役戰死者慰靈祭,當時《朝日新聞》報道的日本戰死者為18000多人。

當時雙方投入的兵力超過20萬,按照雙方公佈的戰損來看,蘇軍陣亡加損失是9703人,傷15251人,日本陣亡加失蹤是8440人,受傷8766人,而雙方的僕從軍隊諸如外蒙軍和偽滿軍因為投入兵力本來也很少,損失預計在數以千計的規模。

但鑑於蘇軍和日軍的戰報一向不準,雙方實際損失到底誰多,經過了這麼多年,其實是一個很難確定的事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雙方的傷亡比大致相當。

不過看待這個諾門坎戰役,可不能當做一般的戰事來看待,畢竟這是一群日本“北上”派積極分子主動挑起的戰事,也可以看做是日本大本營測試“北上”戰略到底OK不OK的戰略試水,順水推舟默認了關東軍不斷擴大戰事的規模,自然,關東軍幾乎把看家的坦克、飛機等重型武器也都用上了,不僅精心準備,並且企圖一舉擊潰蘇軍。

而蘇軍由於開始的準備不足,有點猝不及防,但在朱可夫接手後,把這場戰爭定位到“一戰定乾坤”的戰略高度,萬里迢迢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也幾乎使上了運輸能力的極限,晝夜不停地向前線運送人員、軍火和裝備,使得蘇軍在前線集結的兵力超過十萬人,並擁有了近千輛坦克和裝甲車,500多門大炮,500多架飛機,還有數萬噸的炮彈和炸彈,以及7000噸燃料、3000輛汽車,幾萬噸的糧食等物資,這種富裕仗,關東軍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諾門坎戰役中,蘇軍先後消耗了8萬噸的物資,其中炮彈就高達31000噸,而日軍消耗的物資不到2000噸,炮彈更是少得可憐,日軍拿得出手的坦克和裝甲車也只有蘇軍的六分之一不到。

整場戰役,蘇軍和日軍拼的就是鋼鐵洪流的碾壓優勢,面對蘇軍的裝備優勢,即使關東軍出動了最精銳的部隊,使出了最勇敢的“板載”衝鋒,但令他們絕望的是,不管他們戰死了多少人,蘇軍的坦克和裝甲車似乎還是一眼望不到頭,永遠打不完。

自然,不可否認,這些日本士兵是非常勇敢的,戰鬥力也很強,甚至強於蘇軍,蘇軍的坦克和裝甲車的損失就遠超日軍的損失,但關鍵的問題是,蘇軍不在乎部分戰役的得失,他們要的是最終迫使你知難而退。

面對蘇軍的“立體進攻”,天上飛機炸,地上坦克追,“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雖然作戰勇猛,但最終還是被蘇軍打的落花流水,硬生生打出了心理陰影。

蘇軍即使在戰役中傷亡大於日軍,但對於體量龐大的蘇聯來說真是毛毛雨,很快就能滴血復活,但這些毛毛雨對於日本來說可就是割肉了,割一塊還少一塊。

最終,蘇聯遏制了日本“北上”的衝動,從此為自己贏得了二戰中相對安全的西伯利亞大後方,而關東軍從此轉入守勢,在各地修建各種要塞和碉堡,投入重兵防守。

如同在蘇德戰場上,雖然蘇軍每場戰役傷亡都大於德軍,但最終德軍還是敗了。

與體量龐大的對手作戰,尤其是在關係國運的“滅國戰”級別,各方都極力發揮潛能和實力的時候,體量大小,基本上就決定戰爭勝負。


雲中史記


我不知道題主的這個結論是從哪裡來的,事實上,諾門坎戰役,日軍的死傷要遠遠高於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之前,日本還有窺竊蘇聯西伯利亞的想法,諾門坎之後,日本直接被蘇聯打出心裡陰影了,不敢再北上一步。諾門坎戰役可以看做是日本對蘇聯的一次試探,而面對日本不切實際的妄想,毛熊也是毫不手軟,用飛機大炮狠狠的教訓了這群武士道。那麼,諾門坎戰役的來龍去脈,戰鬥經過,以及最後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諾門坎戰役中的日軍)

一 諾門坎戰役起因:日本內部的南進與北進之爭

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擴張戰略中,原來有兩個戰略選擇:日本陸軍主張北進,將蘇聯作為主要假想敵,鞏固和擴大在中國的侵略利益,向北進攻蘇聯的西伯利亞;而日本海軍主張南進,以美國、英國為主要假想敵,以中國為根據地,向南進攻南洋群島。戰略的選擇關係到日本軍事力量重點的投置方向問題,所以,雙方為這個爭得不可開交。1936

年8月7日,日本最高決策層為了兼顧陸軍和海軍的利益,決定採取“南北並進”戰略。而要想北進,就必須要和蘇聯開戰,諾門坎戰役就是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二 諾門坎戰役經過

諾門坎戰役其實分兩個階段,可以稱為第一次諾門坎之戰和第二次諾門坎之戰,只是這兩場戰役之間相隔時間很短,一般統稱為諾門坎戰役。

第一次諾門坎戰役

諾門坎位於中國內蒙古與蒙古國交界地區,隔哈拉欣河與蒙古國相望,因此蘇聯又將“諾門坎事件”稱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關東軍第23師師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率部向駐守在諾門坎一帶的蘇軍第57特別軍發起攻擊,“諾門坎事件”爆發。後來,日本關東軍第6集團軍也投入了作戰。

為什麼日軍敢進攻蘇軍呢?這其實源於他們錯誤的判斷和不切實際的妄想。

開戰之前,日本認為經過“大肅反”後,蘇軍的戰鬥力已不足為慮,狂妄地宣稱日軍1個師團可以對付蘇軍3個師。在軍官的鼓吹下,關東軍各部隊的好戰情緒被激發起來,戰後日軍心理機構的調查表明:“幾乎所有參戰的日本士兵都熱切盼望與蘇軍交手,90%以上的軍官對蘇軍情況一無所知,卻毫無理由地輕視對手。”當時,日軍處在一種病態的“亢奮”中,蠢蠢欲動。此外,日軍認為蘇軍在諾門坎地區的兵站線長達750千米,按照日軍用平板車運輸的標準,大兵團作戰時的兵站線長度不能超過250千米。由此,日軍認為,蘇軍在這一地區不可能使用大兵團,日軍在兵力上將佔有壓倒優勢。

(諾門坎戰役中的日軍)

1939年5月27日,日軍向蘇蒙軍隊發起攻擊,第23師團騎兵聯隊和裝甲車部隊深入外蒙軍隊陣地後方,奇襲蒙軍指揮部得手,但由於日軍指揮官沒有指揮部隊及時撤離,反而被前來增援的蘇軍坦克部隊包圍。一交手,關東軍便嚐到了蘇軍的厲害,日軍的裝甲車比鐵皮罐頭厚不了多少,根本不是蘇軍坦克的對手,很快便被打成零件狀態。蘇蒙軍隊的1個噴火坦克連和裝甲車營輕而易舉地全殲了日軍這股快速部隊,只有部分日軍騎兵突出重圍落荒而逃。

這次戰役其實算是日本的一次試探性進攻,雖然馬上被蘇軍打的潰不成軍,但是這次小規模的失敗並沒讓日軍清醒,反而不甘心,還想著繼續增兵同蘇軍一較高下。

(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的BT-7坦克對日軍坦克有壓倒性優勢)

第二次諾門坎之戰

第一次諾門坎之戰後,斯大林敏銳地覺察到,日本的意圖是試探蘇軍實力,為日後進攻蘇聯做準備。他認為,必須堅決粉碎諾門戰役作戰略圖,徹底打消日軍不切實際的妄想。考慮到朱可夫在中國戰場考察過日軍作戰,對日軍有所瞭解,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對日作戰總指揮。

1939年6月5日,在日軍試探性攻擊後不到10天,朱可夫就到達戰場。根據最新情報,他認為必須向這一地區增派部隊,並決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裝甲作戰。

斯大林滿足了朱可夫的要求,連續向前線增派了5.7萬名士兵、542門火炮、498輛坦克、385輛裝甲車和515架飛機。斯大林對朱可夫只有一句話: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潰入侵的日軍,但行動不得越過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

不過,此時蘇聯的大部隊還沒有開進諾門坎,蘇軍加上蒙軍在諾門坎附近只有1.2萬人,而日軍已經集結了3.8萬人,日軍佔有絕對優勢。

(諾門坎戰役中的日軍)

7月2日,日軍趁蘇軍增援部隊還沒有到達戰場,向蘇蒙軍隊發起了猛烈進攻。面對日軍的進攻,朱可夫沉著組織防禦。雖然蘇軍人少,但是坦克和裝甲車卻多於日軍。朱可夫指揮坦克和裝甲部隊連續實施反擊,不斷折騰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日軍傷亡慘重。在兵力優於蘇軍的情況下,日軍被打得狼狽不堪。

於是,日本開始向諾門坎地區大規模增兵,還專門組建了第6集團軍實施諾門坎作戰,司令官名叫荻州立兵。這時,日軍兵力已達7.5萬多人,準備在8月24日向蘇軍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日軍沒有料到,蘇軍大規模的增援部隊已經到了戰場,並且先日軍一步發起了反攻。他們的惡夢來了!

8月20日5時45分,凌晨時分,此時日軍還在陣地上沉睡,朱可夫指揮蘇蒙軍隊向當面日軍發起猛烈的反攻。150架轟炸機、幾百門火炮向日軍前沿陣地、縱深炮兵陣地及部隊集結地域實施了猛烈的轟炸和炮擊。睡夢中的日軍非死即傷,僥倖活命者也被眼前這一切驚呆了。一個名叫小谷的日軍上士如此記錄當時的情景:

“炮彈遮天蓋地般地落在我們的前前後後,真可怕!觀察哨想盡一切辦法找尋敵人的炮兵陣地,但都失敗了。因為敵人的轟炸機在轟炸,殲擊機在掃射。敵人全線獲勝!”

(蘇軍大炮)

隨後,朱可夫下令全線實施進攻,日軍狼狽潰逃。作戰中,朱可夫展露了他嚴厲果斷的指揮風格。他曾在半天的時間裡,在一個師撤換了2位師長。當蘇軍向縱深進攻時,朱可夫命令步兵第36師攻打日軍的一個陣地。這個陣地關係到整個戰役的成敗,日軍抵抗得十分頑強,36師傷亡很大,師長髮現再次進攻有困難,於是向朱可夫請求暫緩進攻。朱可夫命令他再次進攻。過了一會兒,朱可夫打電話確認36師是否已繼續進攻,師長說,部隊傷亡大,一時還無法向前推進。朱可夫對師長說:“現在,我,朱可夫元帥,只問你一句話,你還能不能發起攻擊?”師長回答:“有困難!”朱可夫立即說:“好,我現在解除你的師長職務,讓參謀長接電話!”參謀長接過電話後,朱可夫問:“你能否繼續進攻,完成任務?”參謀長說:“沒有問題,司令員!”朱可夫說:“那好,從現在起,你就是師長了!”可是,這位新師長還是沒有組織起進攻。朱可夫還沒有聽完對方訴說困難的電話,就打斷道:“從現在起,你不再是師長,等候新師長的到來!”他轉過身,在自己的司令部裡找到一名上校軍官,向他明確了任務。第三位師長堅決按照朱可夫的意圖發起了進攻,最後終於攻佔了要地。

(朱可夫元帥)

戰役結果

朱可夫上將運籌帷幄,沉著應戰。在這次大戰中,蘇軍加蒙軍僅傷亡 6000餘人。損失飛機 78 架、坦克113輛。而日軍傷亡逾 5萬人。光是戰死的就有2萬餘人,傷亡極為慘重。裝備損失是蘇軍的5倍。打到後來,日軍幾無招架之力,被迫向蘇聯求和。

(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

在諾門坎戰役中,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日本為了獲勝,卑鄙地動用了石井部隊,即臭名昭著的731細菌部隊,秘密向河中投放鼠疫、鼻疽等烈性傳染病菌。不過,由於蘇軍的飲用水來自後方鋪設的輸水管,所幸沒有大的傷亡。而日軍就比較慘了,後勤設施遠沒有蘇軍完善,後來又被蘇軍切斷補給線,不僅彈藥缺失,還飢渴難耐。雖然日軍方面三令五申不準士兵飲用河水,但還是有不少士兵在極度乾渴下偷偷喝了河水,成了細菌戰的犧牲品。據戰後日本關東軍軍醫部統計,整個作戰期間,前線共有1173人因病因不明死亡,這可以說是關東軍的報應。

(日軍卑鄙的動用了細菌部隊)

戰役影響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慘敗後,才明白自己不是蘇聯的對手,進攻蘇聯無異於以卵擊石,北進戰略發生了動搖。不久,日本放棄“南北並進”戰略,開始南進— 偷襲美國珍珠港,引爆了太平洋戰爭。但是結果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又被美國按著暴打了一通。


一卷青史


耳聽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所謂“諾門坎戰役蘇軍傷亡高於日軍”的說法,現在流傳的版本要麼是按某度的數據,要麼是按日本人自己公佈的傷亡數字統計的,其實都是鬼扯。出現這種誤判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關東軍為了粉飾“皇軍之花”的戰鬥力和避免過分刺激軍部高層,其關於諾門坎戰役的戰報是經過大大縮水的。



(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

以1938年8月23日的戰鬥為例,小松原第23師團第72聯隊發起攻擊時,共有聯隊長以下官兵2295人投入戰鬥(滿編2900餘人),最終有2200人傷亡,戰損率高達95%,剩下的的鬼子兵僅夠編成兩個小隊。其第1大隊長西川少佐重傷被送進野戰醫院時,發現聯隊長以下殘餘軍官已經全部在醫院因傷集合,當場嚎叫:“第72聯隊完了”!

就是這樣一次幾乎全軍覆滅的戰鬥,在日本第六軍的戰報裡卻輕描淡寫為:“聯隊遭到一定損失”。然而戰後,左臂重傷未愈的聯隊長酒井美喜雄大佐立刻被逼自殺,無它,只有必須隱瞞真相,才會將戰場負傷的軍事主官滅口,畢竟這個鬼子大佐在作戰中已經很賣力氣了。



(朱可夫在戰場上)

根據普遍認可的資料,蘇軍在戰役中犧牲9703人,戰傷和戰病傷15952人,合計25655人,我們姑且認為它是基本準確的。而日本方面公佈的數字是多少呢?戰死和失蹤(就是沒找著屍體唄)8715人,戰傷和戰病傷10997人,合計19000餘人,從表面看起來蘇軍傷亡好像略高於日軍,其實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日軍兩個主力參戰師團戰損對不上數。

諾門坎戰役日軍的主力是先期投入的第23師團和增援而來的關東軍主力第7師團,前者是個有15000人的警備師團,在戰役中傷亡達到12000人。而第7師團是下轄第13、第14兩個旅團四聯隊的常備師團,戰時兵力應該在25000人左右(到達戰場三分之二),而該師團的傷亡率達到了70%,很容易計算出11700以上的傷亡,僅這兩個師團就傷亡23700人,已經遠超公佈的傷亡總數。

蘇軍在諾門坎的草原戰場上傾瀉了31000噸的炮彈和炸彈(日軍不足2000噸),在毫無遮掩的地域日軍只能以血肉之軀和板載衝鋒對抗,雖然也給蘇軍造成了嚴重的傷亡,但在如此猛烈的火力殺傷下要說日軍死了萬把人不到,絕對是不可能的。諾門坎戰役的彈藥消耗量是後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一半,德軍尚且傷亡數十萬計,難不成日本鬼子是鐵打的?

如果這兩個師團傷亡沒有過半,關東軍完全沒有必要一口氣增調第2和第4兩個常備師團,甚至準備調回第5師團。



(日軍的坦克和汽車)

日軍配屬的特種兵部隊還有相當損失

諾門坎戰役期間,關東軍出動了大批飛機、重炮和戰車部隊,試圖跟蘇軍打一場現代化鋼鐵戰爭。其結果是損失數百架飛機(第2飛行集團)、100多輛坦克裝甲車(第1戰車團),三個額外加強的野戰炮兵聯隊(大口徑重炮82門)也被炸的七葷八素,其中一個炮兵聯隊的22門加農炮全部損失,這些技術兵器的損失過程中,難道不死人的嘛?

期間臭名昭著的關東軍“731部隊”也加入戰團,結果由於配合失誤和不敢公開通知前線部隊,造成1300多名日軍被細菌感染,出於保密的需要,究竟死了多少鬼子根本無從知曉。



日軍故意將其他部分傷亡給忽略掉了

比如小松原太郎中將的第23師團,在戰役期間進行了多次補充,既有直接填進去的野戰補充隊,也有關東軍從其他師團抽調的所謂精銳補充兵,而這些補充兵員的傷亡日軍根本沒有計入在內,參戰的還有國境守備隊等二線部隊,也沒有詳細列明傷亡數字

另外在戰場上擔負輔助作戰任務的偽蒙軍、偽滿軍也有一定傷亡,比如3000多人的偽“興安騎兵師”戰後僅存300餘人,戰損率高達90%,而這些人員傷亡都被日軍無恥的抹掉了,反正死的不是日本人。



(戰死鬼子的鋼盔等裝備)

日軍戰後對關東軍的整肅非常之徹底

諾門坎戰役後,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和參謀長磯谷廉介雙雙被撤職,第六軍司令官荻州立兵和第23師團長小松原也被“下課”轉入預備役。東京的參謀本部除老大載仁親王因為是皇族例外,參謀次長中島鐵藏、作戰部長橋本群也被轉入預備役,如果真的如傳說中那樣日軍損失反而低於蘇軍,日本人應該加官晉爵才是。

除了戰後被逼自殺的高級軍官外,第64聯隊長山縣武光大佐、第13聯隊長伊勢高秀大佐、第71聯隊長森田徹大佐均被擊斃在戰場上,連同後方死亡的搜索聯隊長井置榮一大佐、第8國境守備隊谷部理睿大佐和那個倒黴的酒井,至少有六名聯隊長掛了,也就意味著六個聯隊失去了戰鬥力。1945年的湘西會戰日軍傷亡27000餘人,卻沒有一個大佐聯隊長死在戰場上,所以諾門坎的戰報明顯忒假了。



(蘇軍繳獲的歪把子)

其實在現有的文獻中(包括某度),也承認諾門坎戰役雙方傷亡在60000人以上,那麼去掉蘇軍的25000人戰損,日軍官兵的傷亡也必然超過35000人。因此二戰結束後,鬼子的什麼狗屁神社統計的諾門坎有18000多名死鬼是比較準確的,按照1:1的戰死與戰傷比,大概折算出鬼子至少有36000人的傷亡,與前面的數字基本吻合。

所以有些事情不要人云亦云或者譁眾取寵,認真研究和計算一下結論就清楚了,日軍在諾門坎的傷亡必然接近40000人。

(日軍飛行員)


度度狼gg


看到有人不信,先貼一下事實數據。

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9703人,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15251名傷兵中,由子彈造成的44.2%,由彈片(炮彈、地雷、手雷)造成的48.4%,由航彈彈片造成的6.5%,由刺刀的造成0.9%。)——俄羅斯克裡沃舍夫上將蘇聯解體後披露數據(英文版書名:《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日軍死亡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19000人。(其中62.7%損失於蘇軍的炮擊和轟炸)——日本陸軍省根據第6軍軍醫部數字公佈。

以下為蘇軍損失細目:

此戰,日軍的參戰主力就是一個第23師團,配屬了一部分技術兵器,該師團是一個新編成的3單位邊境警備師團,3個步兵聯隊都是新組建的,武器比在關內進行全面侵華戰爭的二流師團還差,人數只有1.5萬人。

在戰役開始後,日本關東軍為其加強了1個安崗戰車支隊(70輛坦克),4個步兵大隊,3個工兵中隊,1個高射炮聯隊和部分炮兵,湊夠了2萬人。

在戰役第二階段,除了原已在戰場上的野炮兵第13聯隊、獨立野炮兵第1聯隊外,又給23師團又增加了野戰重炮兵第1聯隊(150mm榴彈炮16門),獨立野戰重炮兵第7聯隊(100mm加農炮16門),穆稜重炮兵聯隊(150mm加農炮6門),不過並不滿員,沒有全部上前線。

關東軍為以上的重炮部隊,搜刮了不到5個基數的炮彈:包括4800發100mm加農炮炮彈,900發150mm加農炮炮彈,4000發150mm榴彈炮炮彈。

蘇軍在最後的進攻時,動用兵力為第一集團軍,下轄步兵第57師、82師、152師,摩托化第36師,坦克第6、11旅,裝甲第7、8、9旅,第5機械化旅,傘兵第212旅和炮兵第185團、反坦克炮第37、85營,第63、66、150防空營,共有498輛坦克、346輛裝甲車、542門大炮和515架飛機。

此時,日軍加強的安岡戰車支隊(以1個戰車大隊為主幹,約40輛坦克、裝甲車,1000人),在損失了18輛坦克、裝甲車,基本耗盡彈藥(每車剩5發炮彈)後撤退,死69人、傷67人,合計136人。

此戰,蘇軍共囤積了18000噸炮彈、6500噸航空炸彈、7000噸燃料、4000噸糧食和4000噸其他物資,擁有3000輛載重汽車,而23師團編制僅有71輛卡車(不計其他炮兵部隊的牽引車)。

好了,事實說完,而事實很讓中國人提氣,蘇軍以空前優勢的兵力、兵器,對日軍1個師團發動進攻,花費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大反攻階段近一半的彈藥投放量,打出這樣的勝利,而中國軍隊在關內面對的是遠超23師團水準的多個常備師團的進攻,也用血肉之軀讓他們傷亡慘重,中華英烈可謂不朽。

——————————————

而為什麼蘇軍以絕對優勢,打出了這樣的傷亡交換比呢?

歸根結底就是蘇聯的裝甲洪流,並不是蘇德戰爭時期的水平,而是以BT-3、BT-5、BT-7快速坦克為主的裝甲部隊,而這些輕型坦克在技術指標上與日本的八九式、九五式戰車相比,不存在壓倒性優勢,也就是BT-7的增強型好些。

而這些輕型坦克普遍只有13mm的前裝甲,讓缺少正經反坦克炮的日軍步兵的燃燒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炸藥包就更不用說了,此時的蘇軍還不是T-34坦克海的時代。

更重要的是,日軍23師團的步兵在蘇軍的裝甲合圍之下,士氣並沒有崩潰,甚至組織步兵群向坦克發動反攻,這就給蘇軍缺少步坦協同的薄皮裝甲部隊巨大的殺傷。

整場戰役下來,兩軍的裝甲戰損比是18:397。

而最終摧毀日軍在荒原上防禦的,實際上是蘇軍的大炮,從上面的傷亡數字就可以看出來,62.7%的人死於蘇軍的大炮和炸彈的狂轟濫炸,這玩意兒,日軍的血肉之軀可是擋不住的。

說到底,就是裝甲合圍戰術的技術裝備條件仍不成熟,兩軍實際上打得是用坦克替代了騎兵的“俄國內戰”,相對而言,戰鬥意志強悍的步兵,仍有極大的殺傷力。


劉三解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諾門坎之戰,表面上是偽滿洲和偽蒙古為爭奪這一地區的戰爭,實際上打仗的主力還是日軍和蘇聯,但是正如這個問題問的,諾門坎戰役並不是像我們以前知道的蘇聯六千打日本六萬,把小日本按在地上摩擦。



根據俄羅斯方面公佈的資料,我們完全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諾門坎。

此戰中,蘇聯方面是由戰神朱可夫,幾乎一個集團軍的兵力,擁有五百多輛坦克,各型火炮五百多門,小四百輛裝甲車,還有五百架飛機作為空中支援。不光如此,莫斯科也非常關注諾門坎,一火車皮接著一火車皮地往遠東送物資。


可是日本方面呢?

由於關內打得很激烈,當時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數量其實並不多。主要和蘇聯人打架的是第二十三師團。這個第二十三師團看編號好像是一個乙種師團,但這個師團紙面上的戰鬥力實在不咋地。這個二十三師團是日軍新建不久的部隊,師團下轄三個聯隊平均每隊只有不足三千人,遠遠比不上一個滿編師團的人數,而且不光人少,這些兵大部分還是新兵蛋子,諾門坎爆發時訓練都還沒完成,師團可以倚仗的重火力十二門120炮還是第五師團淘汰下來的舊貨。


但是就是這個二十三師團,幾乎是整個諾門坎戰役的核心,像什麼第二師團,第四師團,野戰重炮聯隊都是戰爭後期才開始趕赴戰場。

戰鬥開始時,二十三師團緊急加強至兩萬人。

整場戰鬥,日軍以劣勢兵力數次向蘇聯人發動進攻,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二桿子精神。在機械化裝備嚴重劣勢的情況下,日本人用燃燒瓶給蘇聯人的坦克部隊以迎頭痛擊。但是蘇聯人火力太猛,日軍儘管悍不畏死,但是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戰爭打了三個月,日本人敗退,蘇聯人也無意擴大戰果,諾門坎就這麼結束了。


諾門坎戰役,蘇聯坦克損失了280輛,各型彈藥消耗了三萬噸。死九千,傷一萬五。而日本坦克損失九十輛(可能是日本坦克本來就不多)。死七千,傷九千,病兩千(有一部分是被自己的七三一部隊給毒的)。死的人裡有百分之六十是被蘇聯人用炮彈炸死的。

看戰績,蘇聯人是以優勢兵力把日本人打敗了,但是日本人的傷亡卻比蘇聯小很多。而且,蘇聯當時打莫斯科保衛戰才消耗了八萬噸彈藥,打個諾門坎就用了三萬噸。怎麼看,我都覺得日本人輸得不虧。

守仁君認為,蘇聯軍隊之所以有如此表現,最關鍵的還是蘇聯戰爭經驗豐富的將領都被斯大林清洗了,朱可夫被人稱讚為蘇聯的戰爭之神,可是他在這場戰鬥中,所能做的也就是不斷和莫斯科要東西,在力量上佔據絕對優勢後,發動不惜代價的進攻。那個時候的蘇聯軍隊,裝備很好,但是能打仗的將領實在不多。在歐洲,德國入侵蘇聯的時候,蘇聯紅軍幾乎沒有一支部隊有一戰之力。1941年下半年,德軍摧枯拉朽般地推進到了莫斯科附近。是經過了數年戰爭的洗禮,蘇聯軍隊才變得強大。在此之前蘇聯人打仗基本就是拿人命和裝備去堆。1939年的蘇軍,更是如此。



還有,蘇聯人這次確實輕敵了,嚴重低估了日本人的戰鬥意志,他們以為日本人看到自己的鋼鐵洪流就會嚇得屁滾尿流。沒想到人家掏出燃燒彈就是一頓招呼。


諾門坎戰役,日本人打得很出彩。但是日本人也認識到了什麼事正真的機械化部隊,五百門大炮鋪天蓋地地轟擊,數百輛坦克犁地般地推進,日本人再也不想嘗試了。日本大本營因此放棄了北上打蘇聯,而是選擇利用自己強大的海軍和美國人扳手腕。


守仁讀仁


諾門坎戰役蘇軍的傷亡是少於日本的,這一點戰後從日軍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蘇軍披露的戰亡人數是大約9000人,而日軍陣亡高達2萬多人。其中的蘇軍傷兵多於日本,但是日本的數據都是由日本陸軍省公佈的,也就意味著有水分在其中。要知道日本陸軍省在對華戰爭開始後,聲稱三個月內擊落中國兩千多架飛機,這就可以質疑其數據的準確性了。

當時的日軍正處於南下和北上的選擇之中,而諾門坎戰役之後,日本幾乎是打消了北上的念頭,一直不敢招惹蘇軍。這就說明諾門坎戰役日軍是慘敗,並且戰後不少日軍患上了恐蘇症,由此可見諾門坎戰役絕對是日軍前所未有的慘敗。其實這也是正常的,畢竟日軍還停留在一戰水平,根本不是蘇聯裝甲部隊的對手。

而且蘇聯對這一場戰鬥十分看重,指揮官可以特意調來了朱可夫,以朱可夫的級別來打一場如此戰役,由此可見蘇軍的決心。事實上蘇軍一開始並沒有主動進攻,讓狂妄的日軍想要同日俄戰爭時期一般,等到日軍發起進攻之後,日軍的一個師團在蘇軍大炮的狂轟亂炸中直接打殘,18000人的部隊只剩下不到2000人。

在蘇軍的絕對火力的壓力之下,日軍居然沒有部隊敢於向前進攻,但日本大本營又不敢正視這個事實。於是日軍也瘋狂了一把,重新發動了肉彈衝鋒,一群群日本士兵抱著炸藥包衝向蘇聯坦克。但是恐懼卻是在蔓延,蘇軍的坦克似乎永遠都打不完,直到日軍崩潰之後,蘇軍坦克在停下腳步,三個月的作戰使得他們無意擴大戰果。而日軍從此不在有北上的念頭,諾門坎戰役確實是證明了在裝甲時代,戰壕戰已經逐漸被淘汰。


小司馬遷論史


我來歪個樓。看到這麼多朋友在討論蘇軍和日軍的傷亡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橫向比較一下。

因為蘇軍和德軍,日軍都交過戰。而美軍和德軍,日軍也都交過戰。進行橫向對比的話,我們可以間接的對比出蘇軍和美軍之間的戰鬥力。也可以間接的通過美軍和德軍對比出蘇軍和日軍的戰鬥力。

這種方法或許欠妥。但通過統計某一個時間段的作戰數據,來對比蘇軍和日軍的戰鬥力。也就是間接對比蘇軍和日軍的戰鬥力。我認為要遠比諾門罕一戰的對比要客觀和充分一些。

先說美軍。美軍無論是在歐洲的西線,還是在太平洋戰場上。他的作戰都很吃力,即使是在強大的海空優勢下。

以美軍為標杆,可以對比出。德軍的戰力。高於日軍。但如果排除機械化因素的話,德軍略高於日軍。

因為美軍跳島作戰的時候,在島嶼上的,大多是以步兵對日軍進行進攻。而在西線的話,美軍和德軍德軍是以機械化部隊進行較量。

所以很難有一個充分直接的對比。這裡只能假設美軍和德軍的機械化條件相同。但即使是這樣的話,仍然可以對比出美軍的步兵,作戰素質要低於德軍,略低於日軍。

橫向對比一下德軍的步兵作戰素質要略高於日軍。

這個時候再對比一下蘇德東線。結論很明顯。德軍的步兵作戰素質遠高於蘇軍。這個高比德軍高於美軍的高,要高一些。

但至少這樣一對比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日軍的步兵作戰素質是要高於蘇軍的。但這裡僅說的是步兵作戰素質。

回到諾門罕之戰。這個時候的蘇軍尚未經過與德軍戰爭的洗禮。他和日軍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機械化和炮火的優勢。而最大的劣勢在於步兵作戰的劣勢。

那麼說到這裡,其實已經很明顯了。諾門罕之戰,蘇軍的整體優勢確實大於日軍。因為畢竟這是背後國力的比拼。但步兵作戰能力上,蘇軍確實欠缺,日本很多。

這導致了蘇軍在強大的物質優勢向仍然沒有打出一個較好的成績。當然,最後雖然是打贏了,但是整體的傷亡比並不好看。

因此也不難看出朱可夫對日軍底層士兵素質的評價,是確實屬實的。至少通過這樣的對比,可以推斷出的事。可能是蘇軍在作戰期間,確實感受到日軍的步兵作戰以及部分素質。是其強大的優勢。因而才改用進行機動化和炮火有優勢的作戰策略。

同時這場戰爭雖然打贏了。但是為什麼最後簽訂的是停戰協議?本身也說明了朱可夫在這場戰爭中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或者說是整個蘇軍作戰體系的不足。

停戰協議這種事態不擴大化的決定。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蘇軍可能並沒有繼續持續作戰的強大後力了。並且他們也意識到,日軍雖然失敗,但其不是能輕視的對手。


該死的歌德


諾門罕戰役又名“諾門坎戰役”,這是二戰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因為交戰的雙方分別是蘇聯與舊日本帝國主義。在戰前,日本軍部還存在兩種進攻的爭議,即“到底是北上奪取蘇聯還是南下入侵中國”。

不過在戰後,領教了蘇聯裝甲力量優勢的日本人放棄了入侵蘇聯的計劃,並與蘇聯政府簽訂了友好條約,隨後就將進攻的矛頭全部對準我國。在這場戰役中,蘇聯軍隊雖然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但己方實際上也屬於慘勝,因為在諾門罕戰役中的蘇軍傷亡率遠高於日軍。


據二戰資料記載,蘇軍方面陣亡了2.5萬人,而日軍才陣亡了1.9萬人。在這場戰役過後,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對日軍做出了很高的評價。他說日軍訓練有素,尤其是在近戰白刃戰的時候表現的十分頑強。為此,蘇軍付出了慘烈的傷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諾門罕戰役)

據蘇聯人回憶說,日本關東軍的裝甲力量雖然不如蘇軍,但夜間偷襲和反擊戰術十分頻繁,因此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例如在1939年7月2日,日軍就用夜間偷襲的方式擊毀蘇軍幾十輛坦克和卡車,之後又不斷採取這種方式,給蘇聯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不過,真正造成蘇軍傷亡巨大的還是戰術問題。為了壓制日軍的反撲,蘇聯方面只能採取地毯式轟炸和大兵團推進的戰術,結果遭到了日軍的激烈抵抗。日軍通過伏擊和各種自殺式攻擊,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反擊。因此在整個戰役中,蘇聯方面除了士兵陣亡率高於日本外,消耗的戰略物資也是日軍的40倍左右。


歷史的荒野


從統計來看,蘇軍損失了25600多人,其中44%都是子彈帶來的傷害,另外48%是炮彈,手榴彈帶來的損害。還有6.5%是航空炸彈損害,0.9%是日軍的刺刀。

而日軍損失的19000人,當中62.7%都是蘇軍的炮擊造成的。37%的日軍是子彈造成的傷亡。蘇軍司令官朱可夫將軍就說過,“與我們在哈勒哈河作戰的日軍士兵訓練不錯,特別是近戰,他們守紀律,執行命令堅決,作戰頑強,特別是防禦戰。

在具體戰鬥當中,也是如此,就是在8月大反攻的時候,日軍還想可以通過反擊,一次迂迴反擊擊敗蘇軍。結果就在8月24日,出動了2個半步兵聯隊,在3公里正面進行反擊。結果,蘇軍出動了大批部隊。

包括步兵第57師,裝甲車第8旅,坦克第6旅,還有1個騎兵是,同時,蘇聯炮兵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全覆蓋炮轟。在地面上,蘇軍的2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也在肆虐著這幾千名日本步兵。

在最前邊的搜索隊,每分鐘都遭到蘇軍200發炮彈轟炸。戰壕不斷被炸平,最後,日軍就不斷挖新戰壕躲避在戰壕裡,在蘇軍坦克來回衝殺的時候。使用步機槍和擲彈筒殺傷蘇軍步兵。



最後的結果就是,日軍大部分都是炮彈炸死炸傷的,而蘇軍主要是子彈,手榴彈和擲彈筒殺傷的。不過,朱可夫將軍也說在諾門坎的日軍作戰頑強,守紀律。在真正的實戰當中,可以在大群坦克碾壓的情況,還能穩定的射擊戰鬥的部隊,其實也並不多。


一般在歐洲戰場,這種情況,包圍圈內的部隊就會發生崩潰,隨後就是投降了。蘇軍在諾門坎裝甲合圍以後,日軍沒有動搖,才發生了最後的短兵相接,造成了蘇軍的嚴重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