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沒有趕上“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沒有遇到西方列強侵華戰爭,結果會怎麼樣?

笑擁江山攬風月


歷史不能假設,所以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沒有答案的。但不妨解決這個問題,談幾個有趣的小問題。

第一,清代在沒有西方列強入侵的情況下,是不是能維持更長的時間?

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國祚時間最長的是唐將近300年,明王朝排第二276年,清王朝排第三267年。從這一點上來看清王朝還是比較成功的,尤其是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同時在晚清時期又遭受了比較劇烈的外部打擊。

但是,縱使如此,在沒有列強入侵的情況下,清王朝也很難維持更長的一段時間。有可能會略長一些,但也很難突破300年大限。

原因很簡單,列強入侵雖然對清王朝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但縱觀清王朝的整個衰亡歷程,內部問題始終是主要的原因。從乾隆中期開始,清王朝就已經進入了下降通道。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社會流民問題。乾隆時期的白蓮教問題,叫魂引發的全國性的風波,嘉靖時期的天理教刺殺事件。這些社會問題實際上是清代社會矛盾激化,政府管理能力下降的表現。晚清時期,雲南和西北的少數民族問題,太平天國運動,北方的捻軍,極大的消耗了清政府的國力,對於清政府的打擊其實遠在西方列強之上。甲午戰敗以後,革命思潮開始湧動,南方各地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武裝動亂。最後是在武昌起義之後導致了清王朝的徹底崩潰。可見清代的社會問題,早在乾隆時期就已經開始惡化,並不是在道光時期才開始的。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西方列強對於清政府不僅有打壓的一面,也有扶持的一面。在太平天國運動以前,清政府和西方列強是完全對立的關係。但是在太平英國運動爆發之後,雙方有了共同的敵人,逐步開始形成利益上的同盟關係。而在之後的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清末新政當中,其實都可以看到西方人的影子。在這個過程當中,西方列強實際上幫清政府維持住了局面,也就使得清政府的國祚延長了。兩者相抵消,很難說西方列強極大地縮短了清政府的統治期。

第二,清政府能夠像西方國家那樣,實現近代化的改革嗎?

答案是不可以。具體原因有兩點。

第一,從整個國家層面上來講,沒有近代化的轉型因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萌芽的研究在中國歷史學界曾經紅極一時。但是現在大部分歷史學家傾向於否定中國曾經存在一個資本主義萌芽。應該說中國從明代乃至於宋代時期就有了一些近代社會的特色,但是並沒有形成向近代社會的轉型因素。至於原因,現在也是一個謎,沒有辦法解釋清楚。明清時期手工業的僱傭勞動並不是資本主義萌芽。

西歐的資本主義萌芽是在亞平寧半島也就是現在的意大利城邦國家中孕育出來的。這個萌芽既是一個經濟現象,也是政治和文化現象。從經濟上看,出現了商業資產階級。從政治上看,以城市自治為基礎,構建了小範圍內的資產階級管理。從文化上看就是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中國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沒有形成類似於西歐的資本主義萌芽。因此中國也就不可能在沒有外來驅動力的情況下向資本主義轉型。

第二,滿清貴族是社會改革的天然障礙,但又是清政府的統治根基,換句話說,清政府和近代社會是天然矛盾的,不能共存。

從晚清時期的表現來看,滿清貴族徹底腐朽,但又不願意放棄自身的權利和利益,所以就成了社會改革的最大阻力。在這種情況下,謀求不去除清政府而實現君主立憲形式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維新變法失敗以後,社會民眾的心態逐步轉向革命,在新政推出以後社會大失所望,主流民意普遍轉向革命的主要原因。

那麼類似於日本式的實權君主形式下的立憲模式是否可取呢?答案同樣是不可以。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幫天皇奪取權力,而中國的立憲改革實際上是要把皇帝的權力削弱。一得一失差別是非常大的。而且伴隨著皇帝權力的削弱,整個滿清貴族都要讓渡權力。他們也不會答應。

第三,中國能否因此而避開一個艱難的近代化的轉型歷程?

有很多人把中國近代的艱難轉型歸咎於清政府的無能。這種觀點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是並不全面。

任何一個國家在進行近代化改革的時候,都必須經歷一個艱難的轉型過程,所有的國家皆是如此。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從1640年到1688年前後持續了近半個世紀,期間經歷了內戰和多場政變。法國的近代化轉型是從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整個過程之血腥暴力,在人類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其後又經歷了數十年的共和與復辟勢力的鬥爭。德國的近代化歷程和統一歷程是一體的。而在統一過程當中經歷了多場戰爭。統一以後,又經歷了多場戰爭。俄國的近代化轉型始於農奴改革,之後又分別經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其後又採用高強度的收集模式,以農業補貼工業才實現了短期內的迅速工業化。美國的近代化歷程是通過兩場戰爭奠定的,第1次是獨立戰爭,第2次是內戰。日本的近代化歷程是從倒幕運動開始的,明治維新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社會矛盾嚴重,政府採取了高壓管制措施。之後又通過兩場對外戰爭,增強了國力。二戰失敗以後又經歷了一次民主化改造。

從世界主要國家的近代化歷程來看,都是在血與火當中走出來的一條苦路。沒有這樣一個過程,社會變革不能徹底,工業化就沒有辦法奠定,近代化轉型無從談起。輕鬆轉型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用戶4325101516


清朝遇到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是歷史的必然,因為沒有一個老大帝國會躲過近代化浪潮得衝擊,但是也沒有任何一個老大帝國能像清帝國那樣,能夠平穩落地,既避免了諸如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那樣分崩離析的結局,也避免了諸如莫臥兒帝國淪為殖民地的結局。

清帝國為中國領土主權提供了全部的法理基礎

好了,如果真如題目所說,清朝沒有遇到近代化浪潮的衝擊,那麼清朝也有兩個致命的挑戰。

一是人口爆炸。這個問題是歷朝歷代都沒有的嚴重挑戰,因為只有清朝人口突破了一億的大關,到了道光時期突破了四億。

這既是清朝的成就,也是清朝的挑戰,因為清朝對老百姓又出了讓步,對稅收進行合理化調整,並鼓勵工商業發展。所以,清朝老百姓的經濟負擔大幅降低,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

當時很多窮省家家戶戶都有餘糧,足夠釀酒甚至出現浪費糧食的情況,很多地區都重新定義了奢侈的標準。所以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人口自然會大幅增加,因為老百姓都是根據生活水平決定生育的。

但是挑戰是,人口爆炸造成了農業人口過剩。因為古典中國是農業文明,主要經濟生產方式胡適種植業,再土地折中生產資料有限的情況下,人口增加只能導致人均佔有土地的數量減少,人口過剩是必然的。

那年頭可沒有計劃生育

清朝對此的解決辦法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除了鼓勵墾荒之外就是移民,把老百姓遷移到邊疆區搞開發建設,或者是允許老百姓出洋討生活,基本上都是治標不治本。

如果清朝是一個工商業文明主導的貿易帝國,人口過剩還真不是一個問題,而且說不定清帝國還能締造一個比康乾盛世更大的輝煌。

第二個就是經濟危機。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銀本位帝國,貨幣是白銀。清朝自康熙年間開海以來,隨著商品的大量出口,白銀也大量湧入,最後的結果就是白銀貶值,導致白銀購買力降低,造成通貨膨脹。

當然清帝國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帝國從上到下都沒有經濟學的概念,這個經濟問題解決不了,只能造成老百姓生活水平降低,而且整個清朝也沒緩過勁來。

這進一步說明了工商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也進一步說明了農業文明相比於工商業文明是一種低維文明。

所以,在這兩個歷朝歷代都沒見過的挑戰的作用下,清帝國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清帝國看似完美的解決了歷朝歷代都頭疼的挑戰,但是蒼天饒過誰,你能解決傳統挑戰,自然會有新的挑戰等著你。

所以即便是沒有近代化浪潮的衝擊,清帝國依然會走向衰落,走向崩潰。另外,從文明進步的角度來說,近代化浪潮的衝擊也是好事,因為戰爭是文明的催化劑。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清朝建立於1644年,滅亡於1911年,歷時267年。如果沒有西方列強的入侵,是否可以延綿更長的時間呢?

統計中國封建王朝,大多沒有超過300年的。最長的漢朝407年,那是算了東漢和西漢的。

在歷史學的範疇內,300年可以算做中國古代一個封建王朝的極限了。假如沒有西方列強,清朝能否突破這個極限呢?

恐怕是不能的。下面從兩個角度嘗試分析下:


一、在1840年前,清朝的現狀

在英國打開國門前,中國已經是內憂外患了,社會內部矛盾非常突出。嘉慶皇帝即位的時候,乾隆皇帝留下來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庫虛空、官員腐敗、人口過多、宗教起義、災害頻發。


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領導豫東、京畿天理教的武裝造反,這就是天理教之亂。組成這支隊伍的人數出乎意料的多,一路集結了大量閒散的勞動力,人數不斷地壯大,規模也越來越讓人警醒。這組民間發展的隊伍不斷向著紫禁城攻打,直至攻進了皇宮,大肆在皇宮裡掠奪,拿得動的就搶走,拿不動的就燒砸搶,毀於一旦,這不僅在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絕無僅有,在世界歷史上也是聞所未聞。

而王朝走向滅亡的徵兆,農民起義頻發。


二、西方列強並不希望清朝滅亡


列強並不希望清朝滅亡,因為清朝滅亡後,他們無法和一個混亂的中國做貿易,彼時的列強已經進入了帝國主義擴張階段,他們的首要目標是爭奪市場,而不是相隔萬里之遙的土地。

如果有一個比清朝好一點的替代品,他們是願意扶植他的,曾經迅速崛起的太平天國一度被納入他們的扶植名單,但是太平天國的態度比清朝強硬很多.大清的存在,可以讓他們在華利益得以繼續維持。


正如在生物學領域,人類的壽命極限在120年左右。在清王朝到達300年左右的週期時,也比將走向滅亡。


紀錄之影


一、這數年未有之大變局早在明朝就有了。1492年開始西方殖民東方侵略亞非拉,將中國在東南亞的屬國佔領,將美洲的土豆、紅薯、玉米和菸草等農作物引進中國。科學家牛頓確立金本位後,更是把全世界特別是拉美的白銀流入中國,改變中國。

二、今天的中國人把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成天大的事,當年天朝上下可沒當回事。滿清入關兩百年,軍事上早就雄風不再,政治上日益腐朽無能。加上人口暴增,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洪秀全若不是搞太平天國得罪了整個漢族地主官僚集團,滿清和蒙元唯一的區別只是時間長短罷了。


劉傑無圖乾貨


這個問題問的好,如果清朝沒有趕上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沒有遇到西方列強侵華戰爭,結果大飛哥認為他會滅亡的更快,其實西方列強的侵華戰爭,使中華民族遭受巨大挫折的同時,也在客觀上使清朝的統治階層認識到了自己和西方的差距,有效的轉移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使清朝得以苟延殘喘數十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央以恭親王為代表,地方上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及張之洞為代表,打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使清朝的統治的以延續。

這期間,發生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起義之初一路勢如破竹,攻佔南京後若非洪秀全集團的內訌和腐敗,極有可能北上攻佔北京,將咸豐帝趕出山海關,回到他的東北老家。太平天國的滅亡,除了清政府全力絞殺外,西方列強的加入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戰爭期間,西方勢力為清政府提供先進的武器和裝備,甚至直接組織人員參與對太平天國作戰,這當中最著名的就是華爾的洋槍隊,在中外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太平天國最終滅亡了。



洋務運動開始後,清政府在多個方面學習西方列強,一度使國家實力明顯上升,這期間國家沒有大的動亂,緩解了社會危機,很多士大夫認為清朝自此迎來中興,這一時期有被稱為“同治中興”。這是西方列強侵華對清朝統治所帶來的積極的一面,對清政府維護統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果說當時中國沒有遭到外敵入侵,清政府有可能會更快的亡於內亂,清朝自乾隆末年,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這場運動整整持續了嘉慶一朝,咸豐年間又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這場運動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當時清政府依賴的八旗勁旅已不復當年之勇,所以太平天國運動要是沒有外來勢力干涉的話,鹿死誰手還不好說。即使清政府能把這場起義鎮壓下來,它的統治基本也是土崩瓦解。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分析一下當時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是誰,是湘軍包括後來的淮軍,這都是漢族官僚的武裝,因為八旗和綠營當時已經沒有任何戰鬥力,清政府無奈只能使用漢族官僚的團練武裝。長此以往,即使曾國藩、李鴻章不反,別的手握重兵的將領是否會反,這都是不確定因素。

再一個方面,清朝已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開始走下坡路,此時可謂是國困民乏,人口大規模增加,生產力卻沒有上去,小農經濟趨於崩潰,遇到天災、人禍後,國家極易發生崩潰,明朝滅亡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所以,大飛哥認為,如果清朝沒有趕上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沒有遇到西方列強侵華戰爭,在它的統治之下,階級矛盾會更加尖銳,農民起義會越來越頻繁,太平天國、捻軍都會對它造成致命的打擊。


大飛哥愛歷史


如果清朝沒有趕上“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沒有遇到西方列強侵華戰爭,清朝照樣會走向滅亡。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鴉片戰爭前的清朝形勢。

有人說康乾盛世,也是清朝衰落的開始,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對,更準確的來說,是乾隆後期清朝開始走向衰落。


乾隆上臺後,在前期取得一些成績,如徹底平定準格爾等,但是隨著康乾盛世的繁榮,乾隆不再保持前期的勵精圖治作風,開始安於享樂。

  • 乾隆中後期,吏治敗壞,重用大貪官和珅,全國貪官汙吏盛行,甚至很多人買賣官員,靠花錢買來的官員,上臺後進一步搜刮民財,欺壓百姓,造成民怨沸騰。而乾隆的幾次下江南,更是花費巨大,勞民傷財,皇帝經過之處的官員也趁機大肆勒索百姓,加重了沿路百姓的負擔。

  • 吏治的腐敗,也直接影響了西南地區改土歸流後的統治,由於清朝所派官吏對苗族人民“盜行魚肉,搜刮欺壓當地少數民族,侵佔苗族人民的土地,將“苗地”化為“民地”。如湖南永綏廳(今花垣縣)“環城外寸地皆苗,不數十年,盡佔為民地”,這些貪官汙吏對苗民的欺壓剝削,導致苗民不堪重負,爆發了苗民起義,起義的苗民領袖提出了“逐客民,復故地”的口號,得到苗族人民的普遍支持。這次起義繼續了12年之久,直到嘉慶十一年(1806年),才在清兵的鎮壓下失敗。

  • 在苗民起義的同時,湖北又發生白蓮教起義,他們以“官逼民反”為口號,短短數月就達數萬人的規模,從嘉慶元年爆發一直到嘉慶九年(1804年)才被鎮壓下去,前後歷時長達9年,席捲湖北、四川、河南、陝西、甘肅5省,消耗清朝軍費1億之多,給予清朝以極大打擊。

  • 而緊接著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又爆發了天理教起義。在這次天理教起義中,林清率人攻打清宮的行動,使清廷大為震驚,嘉慶皇帝哀嘆說:“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可見,在鴉片戰爭前夕,吏治腐敗、官風墮落的情況非常嚴重,清朝內部的階級矛盾尖銳,階級鬥爭此起彼伏,清朝的統治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危機。

而在起義中,起義軍能夠快速發展壯大,並長期不能被消滅,暴露了清朝八旗兵和綠營兵已經喪失入關時的強悍戰鬥力,只能依靠和扶持當地地主武裝對抗起義軍,軍隊的墮落使清朝面臨更加嚴重危機。



所以,即使沒有近代史的再來入侵,清朝也會因為階級矛盾日益不可調和而動盪不安,並最終被推翻。

明歷史,知興替,懂得失,歡迎大家關注津城沐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津城沐雨


這個“如果”問題都沒法回答。這並不是一個歷史偶然時間,而是大航海時代及工業革命雙重作用下的歷史必然。但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暫時來開開腦洞。

西方列強侵華戰爭基本上是以鴉片戰爭(1840年)為時間起點。首先,在這個時間點上至滿清入關已進兩百年。所以就算沒有西方列強,清政府在1840年之後的百年間被推翻的可能性極大。原因有二,其一,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鮮有超過300年壽命。其二,滿清賴以縱橫天下的八旗軍隊已經報廢。否則就不會需要曾國藩自練湘軍來平定太平天國。就算沒有西方外患一定也會有農民起義的內患,而缺少了強有力的可靠武力,滿清的統治能力就會崩盤。最終陷入治亂循環。

當然,歷史沒有“假如”,中國不可能置身於“大變局”之外。


太極小書蟲


數千年未有的大變局,說的是李鴻章時代?

如果是,李鴻章時代是外國入侵的時代。但是也是中國變革的時代。比如玉米紅薯傳入中國,養活了4億中國人。

李鴻章時代是有很嚴重的饑荒的,叫做丁戊奇荒。當時死了三千萬農民,農民之所以不抵抗,因為國難當頭,沒人挑頭。後來義和團一挑頭,天下大亂。說明李鴻章時期,農民已經和清廷有嚴重對立。只是八國聯軍打中國,義和團幫朝廷了。八國聯軍把義和團收拾了。

這個情況和明末一樣。

所以。沒有外族入侵,農民就起義和清廷作戰。

可以參考李自成。

李自成時代也有外族入侵,只是中國滅了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而已,對中國沒有影響。

沒有嚴重的外族入侵,就是明末李自成時代景象。


夢香寒冰


“假設”命題,了無意趣。不過,李鴻章一句“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值得咀嚼。

中國三千年,一以而貫之 —— “政者,正也。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子不為,百姓何從?”李中堂的悲慟,正是由朝廷覆滅,百姓又何以生存而來。

歷史不容臆斷。近五百年歐洲,歷經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紡織機、蒸汽機的轟鳴聲,徑直引導人類,叩響現代文明的門扉。

試問,俺古老中華,還能置身世外而獨善其身嗎?

試問,不期而遇“大變局”,豈容再度迴避三千年?

順便提醒,馬克思嘗曰,農耕文明被工業文明所征服,實乃歷史進步之必然規律。


聞魯生


歷史發展到一個階段,強者必然會滅掉弱者。西方列強入侵,只是一個導火索,或者說是清朝衰敗的集中體現,並不是清朝毀滅的根本原因。在強盛時期,固步自封,不肯接納發展新興技術,閉關鎖國。歷史是一個週期接著另一個週期,沒有“如果”這個情況,即使有如果,西方列強沒有入侵中國,也會有北方列強,南方列強出現。落後就會捱打,你不尋求進步,就會被淘汰,套用在一個單個身上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