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不是“作”!患病率達2.1%,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披露

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高達2.1%

作為一種常見病

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但是能接受有效治療的患者卻不足一半

抑鬱症不是“作”!患病率達2.1%,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在很多人的眼裡

抑鬱症是承受工作、戀愛等多重壓力的

成年人才會患上的心理疾病

其實不然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

《全球青少年健康問題》指出

在10至19歲的青少年中

抑鬱症是致病和致殘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而且年紀越來越低。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療的人群中,青少年約佔四分之一。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心理諮詢師劉歡歡提醒,青少年抑鬱症的表現往往比成人抑鬱症更具有隱蔽性,產生的負面情緒以及導致的嚴重後果卻容易被忽略,“家長一定要有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識,注意儘早識別孩子心理狀況的異常,學會與他們相處的正確方式。”劉歡歡說。

抑鬱症不是“作”!患病率達2.1%,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為何青少年容易被抑鬱症“盯上”?

為什麼青少年在無憂無慮的年齡,反而抑鬱症頻發?劉歡歡介紹,青少年患抑鬱症的原因有很多,如體內激素水平變化、自我意識急劇發展以及學業等各方面的壓力,都能影響情緒,從而誘發抑鬱症。以下這三方面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為深重:

原生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青少年抑鬱症是由於童年創傷、不良家庭關係或者父母教養方式問題而造成的

有研究表明,成長於不良家庭關係和家庭環境中的中學生表現出較多的抑鬱症狀。青少年抑鬱與父母婚姻關係破裂之間存在明顯相關,與男孩相比,女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情緒。

抑鬱症不是“作”!患病率達2.1%,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此外,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的抑鬱情緒也有重要影響。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干涉和保護、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等等,這些都可能引起青少年抑鬱症狀。相反,父母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溫暖,能夠減輕青少年的抑鬱情緒,減少其患抑鬱症的概率。

學業壓力過大

孩子們的壓力究竟有多大?2019年發佈的《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顯示,我國60.4%的兒童參與課外班,中小學生睡眠不達標率為78.30%。

調查發現,作業多、課外班多、睡眠不足幾乎成了中學生的常態。很多家長表示除了週末,孩子很少在晚上11點前上床睡覺。

再加上在很多家庭裡,父母望子成龍心切,不斷給孩子施壓,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一旦學習不好,孩子會產生嚴重挫敗感,無法接納自己。如此“高壓”之下,孩子產生情緒問題在所難免。

抑鬱症不是“作”!患病率達2.1%,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同伴關係不良

青少年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良好的同伴關係對於其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在他們面臨挫折時,和諧穩定的同伴關係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安慰與幫助,能夠消除個體的孤獨感,有效地避免抑鬱情緒的產生和惡化。

相反,同伴關係較差的青少年與具有良好同伴關係的青少年相比,更易患抑鬱症。

學會和孩子形成平等的交流關係

如何儘早識別孩子心理狀況的異常,如何正確與他們相處,提前預防青少年抑鬱症?劉歡歡提醒廣大家長及老師,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情緒上的明顯低落、易怒,同時伴隨成績下滑、睡眠問題,建議帶孩子儘快到精神心理科就醫。醫生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是幫助孩子應對抑鬱症的最有效方法。同時,劉歡歡提到,“只有醫生的治療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日常配合。”

做學習型的父母

學習與青少年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瞭解他們在每個關鍵階段的心理需求。不迴避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切忌諱疾忌醫。

樹立主動求助的意識。一旦發現問題,應主動向精神科、心理科醫生尋求幫助,幫助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嘗試與孩子做朋友

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關係,並以開放的心態傾聽他們所說的一切。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需要表示足夠地支持、理解。

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注重孩子的情緒及行為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出現異樣情緒或行為,則應及時溝通,尋求解決方案。

劉歡歡特別提醒廣大家長,青少年雖然表現得叛逆抗拒,但其實內心非常渴望得到關注和尊重,渴望在痛苦時能得到支持與幫助。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形成一種平等的交流關係,給予孩子自由探索的一定空間。

抑鬱症不是“作”!患病率達2.1%,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希望各位大朋友、小朋友

都能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來源丨廣東衛生在線

抑鬱症不是“作”!患病率達2.1%,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