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融基·金融研究院:用“夜经济”催生洛阳的“双循环”

鑫融基·金融研究院:用“夜经济”催生洛阳的“双循环”

洛阳的副中心城市建设如何由消费引领?

洛阳的国内、国际的“双循环”如何催生?

“夜经济”,或许可以另辟蹊径!

一、由来已久的“夜经济”

“夜经济”一词来源于古时的“夜市”。一般是指在酉时以后游客在目的地所进行的如逛、吃、观、游等形式的体验活动,尽管古人信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作息,但依然不妨碍古代“夜市”的发展,而这些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被称之为“夜经济”。

据史料记载,“夜市”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在唐朝中后期得以快速发展,到了宋代,随着宵禁制和坊市制被打破后,“夜市”的发展开始逐渐兴盛。而在随后的明清两代,在当时一些大城市里,“夜市”数量已然星罗棋布,成为人们日常活动中的一部分。

有古籍描述为证:“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想必那时的洛阳,华灯初上的“夜市”也会是一番繁华盛景。

二、越“夜”越“经济”

“夜经济”可以按时间段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大约是晚餐时分到晚十点左右,下半场是晚十点至凌晨两点左右。其中上半场大多属于大众消费,下半场则属于小众人群的高端消费。

从消费内容上看,上半场主要集中在“吃”上。若将“一日三餐”的花钱进行细算,大多数的晚餐花费至少占到60%以上。“舌尖上中国”主要就是在这个时段上体现。这是一个极为广博的消费市场,也是一个很易启动的夜生活,只要放开了餐饮市场,它就会快速繁衍成长。

下半场的消费内容主要是“玩”。主要场所是KTV、酒吧、夜总会等。消费群体高端,消费偏好是“花钱”,消费目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从晚餐开始到深夜,消费递变的规律是:越“夜”越“花钱”。若洛阳成为24小时的“不夜城”,那么,洛阳的繁华将永恒。

三、 “夜经济”与“双循环”

在“吃、住、行、游、购、娱”中,最能产生联动效益的是“住”。一个城市能让游客“住下来”,就一定能够“吃在这”和“购在这”。但要让“住下来”,前提是“有得玩”,也就是必须要有“娱”。“住”和“娱”就构建出来了“夜经济”。

这个夜经济一旦形成品牌,那么,大家就会慕名而来,很多的城市便是因为此成为了国际旅游的目的地城市。例如:法国的巴黎、泰国的曼谷、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中国的澳门、昆明、西安、上海、重庆等。

当前的洛阳,如果能在 “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的政策红利加持下,打出极具洛阳特色的“夜经济”这张牌,提高“千年帝都”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国外的公司、游客等从关注洛阳,到前往洛阳,消费在洛阳。这不仅可以拉长外地游客驻留的时间,填补洛阳旅游的季节空白,而且会进一步让他们投资在洛阳,实现洛阳的“双循环”。

四、洛阳的“不夜城”应该是“多而散”和“小而精”

不同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宏伟,上海“外滩夜经济”的前卫。洛阳应根据自身的区域和文化特色,打造“多而散”和“小而精”的“不夜城”。比如:

1、将洛邑古城或丽景门打造成“夜经济”前半场的“神都不夜城”,尽可能的还原并向游客展示洛阳城的最真实的历史风貌。多样化展示老洛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手艺人,在晨钟暮鼓的日夜交替中,观美景、品美食、切实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洛阳人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2、将老城的十字街打造成“夜经济”前半场的“美食不夜城”,如适合商务宴请或者招待亲朋的洛阳水席,或者适合三五好友聚会的地摊或大排档,再或者是夜班人群的宵夜聚集体,让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各种洛阳的传统美食,满足不同的需求的食客。

3、将天堂、明堂打造成“夜经济”前半场的“现代不夜城”,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和直播的形式,以商圈和仿古建筑为载体,让游客能够在应天门的灯光秀中领略武皇执政时期的大美洛阳,感受到历史上的神都与现代洛阳的完美结合。

4、将广州市场的步行街打造成“夜经济”后半场的“社交不夜城”,通过开设高端的娱乐场所,让这里成为人们私人社交的主要消费场所,并配套相关周边设施,满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具体不同情感诉求的消费群体。

5、将中央百货、王府井商圈、泉舜购物广场等购物中心打造成“夜经济”前半场的“购物不夜城”,主要针对国外游客。像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都是类似的“不夜城”,以商圈为中心,联合周边的各种商家,如书店、电玩城、电影院、咖啡馆、健身房、零售店等,延长开放时间,让游客们体验到一站式消费娱乐新体验。

6、将龙门石窟或者白马寺打造成“夜经济”前半场的“文化不夜城”,通过夜间实景演艺、舞台话剧、参与沉浸式旅游演艺等形式,让游客在游览散心的同时也能够切实感受到中华瑰宝和世界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文旅价值。

结束语:

历史上神都的繁华已如过眼云烟,

现如今洛阳的新颜正向世人诉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