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融基·金融研究院:用“夜經濟”催生洛陽的“雙循環”

鑫融基·金融研究院:用“夜經濟”催生洛陽的“雙循環”

洛陽的副中心城市建設如何由消費引領?

洛陽的國內、國際的“雙循環”如何催生?

“夜經濟”,或許可以另闢蹊徑!

一、由來已久的“夜經濟”

“夜經濟”一詞來源於古時的“夜市”。一般是指在酉時以後遊客在目的地所進行的如逛、吃、觀、遊等形式的體驗活動,儘管古人信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作息,但依然不妨礙古代“夜市”的發展,而這些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被稱之為“夜經濟”。

據史料記載,“夜市”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在唐朝中後期得以快速發展,到了宋代,隨著宵禁制和坊市制被打破後,“夜市”的發展開始逐漸興盛。而在隨後的明清兩代,在當時一些大城市裡,“夜市”數量已然星羅棋佈,成為人們日常活動中的一部分。

有古籍描述為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

想必那時的洛陽,華燈初上的“夜市”也會是一番繁華盛景。

二、越“夜”越“經濟”

“夜經濟”可以按時間段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大約是晚餐時分到晚十點左右,下半場是晚十點至凌晨兩點左右。其中上半場大多屬於大眾消費,下半場則屬於小眾人群的高端消費。

從消費內容上看,上半場主要集中在“吃”上。若將“一日三餐”的花錢進行細算,大多數的晚餐花費至少佔到60%以上。“舌尖上中國”主要就是在這個時段上體現。這是一個極為廣博的消費市場,也是一個很易啟動的夜生活,只要放開了餐飲市場,它就會快速繁衍成長。

下半場的消費內容主要是“玩”。主要場所是KTV、酒吧、夜總會等。消費群體高端,消費偏好是“花錢”,消費目的是“個人價值的實現”。

從晚餐開始到深夜,消費遞變的規律是:越“夜”越“花錢”。若洛陽成為24小時的“不夜城”,那麼,洛陽的繁華將永恆。

三、 “夜經濟”與“雙循環”

在“吃、住、行、遊、購、娛”中,最能產生聯動效益的是“住”。一個城市能讓遊客“住下來”,就一定能夠“吃在這”和“購在這”。但要讓“住下來”,前提是“有得玩”,也就是必須要有“娛”。“住”和“娛”就構建出來了“夜經濟”。

這個夜經濟一旦形成品牌,那麼,大家就會慕名而來,很多的城市便是因為此成為了國際旅遊的目的地城市。例如:法國的巴黎、泰國的曼谷、美國的拉斯維加斯、中國的澳門、昆明、西安、上海、重慶等。

當前的洛陽,如果能在 “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設的政策紅利加持下,打出極具洛陽特色的“夜經濟”這張牌,提高“千年帝都”的國際影響力,讓更多國外的公司、遊客等從關注洛陽,到前往洛陽,消費在洛陽。這不僅可以拉長外地遊客駐留的時間,填補洛陽旅遊的季節空白,而且會進一步讓他們投資在洛陽,實現洛陽的“雙循環”。

四、洛陽的“不夜城”應該是“多而散”和“小而精”

不同於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宏偉,上海“外灘夜經濟”的前衛。洛陽應根據自身的區域和文化特色,打造“多而散”和“小而精”的“不夜城”。比如:

1、將洛邑古城或麗景門打造成“夜經濟”前半場的“神都不夜城”,儘可能的還原並向遊客展示洛陽城的最真實的歷史風貌。多樣化展示老洛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遺手藝人,在晨鐘暮鼓的日夜交替中,觀美景、品美食、切實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洛陽人最真實的人間煙火。

2、將老城的十字街打造成“夜經濟”前半場的“美食不夜城”,如適合商務宴請或者招待親朋的洛陽水席,或者適合三五好友聚會的地攤或大排檔,再或者是夜班人群的宵夜聚集體,讓人們可以在這裡品嚐到各種洛陽的傳統美食,滿足不同的需求的食客。

3、將天堂、明堂打造成“夜經濟”前半場的“現代不夜城”,通過現代的科技手段和直播的形式,以商圈和仿古建築為載體,讓遊客能夠在應天門的燈光秀中領略武皇執政時期的大美洛陽,感受到歷史上的神都與現代洛陽的完美結合。

4、將廣州市場的步行街打造成“夜經濟”後半場的“社交不夜城”,通過開設高端的娛樂場所,讓這裡成為人們私人社交的主要消費場所,並配套相關周邊設施,滿足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具體不同情感訴求的消費群體。

5、將中央百貨、王府井商圈、泉舜購物廣場等購物中心打造成“夜經濟”前半場的“購物不夜城”,主要針對國外遊客。像倫敦、巴黎、東京等城市都是類似的“不夜城”,以商圈為中心,聯合周邊的各種商家,如書店、電玩城、電影院、咖啡館、健身房、零售店等,延長開放時間,讓遊客們體驗到一站式消費娛樂新體驗。

6、將龍門石窟或者白馬寺打造成“夜經濟”前半場的“文化不夜城”,通過夜間實景演藝、舞臺話劇、參與沉浸式旅遊演藝等形式,讓遊客在遊覽散心的同時也能夠切實感受到中華瑰寶和世界文化遺產背後所蘊含的文旅價值。

結束語:

歷史上神都的繁華已如過眼雲煙,

現如今洛陽的新顏正向世人訴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