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qweg贊^

你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嗎?

“小孩子還是吃點苦好,不過孩子還那麼小,以後會嘗試。”爸爸說。

“我們曾經受過的苦,不捨得讓孩子吃啊!”奶奶說。

“小孩子需要吃什麼苦,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媽媽說。

這是一個街頭調查,結果是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吃點苦,但是又捨不得讓孩子吃苦。有了孩子後,我們總希望把這世間一切美好都給孩子,而吃苦教育對現在的很多人來說,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不值得一提。殊不知,有遠見、有格局的父母,總是那些捨得讓孩子吃苦、懂得逼孩子一把的人。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qweg贊^_^

01.

狠心的優勢

女生張錦彥剛上初一,在前幾個月收到了父母一份特別的12歲生日禮物——為期3個月的軍事訓練。

訓練的內容如下:

  1. 每天5:30起床,晨跑2000米;
  2. 跑步結束,參加跳繩,投球等各種體能訓練;
  3. 訓練結束開始做早餐,規定不得少於兩菜一湯;
  4. 早餐結束後繼續學習,中午準備一家人的午飯;
  5. 晚上負責做晚飯,完成功課後已經是凌晨以後;
  6. 最後,還要接受老爸的考核,按照任務完成情況打分。

女孩說爸爸太狠心了,其它人也覺得這位爸爸很狠心,這位爸爸只問了女兒這幾個問題:

“新學期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感覺學習苦不苦。”

女兒回答:“不苦。”

“累不累?”“不累。”

“快不快樂?”“快樂。”

“都沒有軍訓苦。”

這時,女兒突然流下了眼淚,好似明白了什麼。

為什麼對女兒狠心?

這位爸爸說:“看似是簡單的軍訓,卻是對人生更好的磨礪。你能堅持三個月,就能堅持初中三年,人生的30年。”

這是近期《少年說》裡的一位“狠心”總裁爸爸,他的做法也受到了網友的熱議。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裡有一個困難的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後,才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qweg贊^_^

02.

適當的逼一逼孩子,孩子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家有兒女》是我特別喜歡看的一部家庭情景劇。裡面有一段母子對話,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劉星和小雨怪媽媽劉梅小時候沒給自己報興趣班:

劉梅委屈地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迴:“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

媽媽劉梅瞬間啞口無言。

有時候,孩子過得沒一點壓力,長大了未必對父母心存感激,反而,他們也會後悔當初的輕鬆放縱,甚至反過來責怪父母。在家裡,孩子吃的是最好的,用的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孩子逐漸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和他人缺乏理解,自己遇到了挫折就衝父母發脾氣。甚至有的孩子成人了,也無法獨立。因為他們沒有過付出,自然也不懂得感恩。

鋼琴家郎朗的父親郎國任在《我和朗朗30年》中講述了兒子練琴的艱辛。郎朗2歲開始學琴,每天練習至少8個小時。即使有天賦,如果不努力,也不可能成就現在的郎朗。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qweg贊^_^

孩子不可能永遠是小寶寶,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而成長就意味著變化,孩子必然要經歷身體的變化、認知的變化、社會化以及情感的變化,而孩子只有適應這種變化,才能更好地成長。所以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兒,捨得讓孩子吃苦,才會讓孩子更有韌性和耐力;懂得逼孩子一把,孩子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03.

不要讓孩子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都崇尚快樂教育,孩子要的馬上滿足,孩子不高興了,馬上想辦法讓孩子高興。因為孩子得到的太多,太容易,往往很容易放縱自己。

我朋友的孩子現在3年級,因為孩子的成績常常讓家裡雞飛狗跳。我朋友兩口子都是快樂教育的堅定實施者,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報的鋼琴班,孩子只學了半年,不願意學就算了;孩子在一二年級不願意做作業,那就不做好了;只要孩子不願意做的,都可以不做。現在因為成績墊底,行為散漫,讓兩口子頭疼不已,家庭常常硝煙戰起。

有人說在中國,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太愛孩子,所以捨不得孩子吃苦,受挫折,總想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予孩子。殊不知,從小讓孩子沒有約束的快樂,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的不快樂。

一個小男孩在房間裡偷看踢踏舞表演被爸爸發現。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送給他一個盒子,小男孩興奮不已,以為是舞鞋,可沒想到,是一套跆拳道服。

隨之而來的是每天艱苦卓絕的訓練。

孩子不懂爸爸的用心,卻咬牙堅持,直到贏得跆拳道比賽那一天,爸爸又送給他一個盒子。

男孩打開一看,正是自己心心念唸的舞鞋。

很多人不理解這個爸爸的用心良苦,為什麼要逼孩子去學他不喜歡的跆拳道。

可爸爸的一句話揭開了真相:我尊重孩子的興趣,卻不想讓他覺得一切來得太容易。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qweg贊^_^

04.

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現在的孩子太苦了,整天要學習這個,學習那個......”經常聽到成人這樣的言論。

父母有時候總喜歡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有人覺得學習苦,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可是依靠興趣又能走多遠呢?

我家大寶在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因為跟她要好的一個小朋友在學小提琴,所以她回來跟我說也要學。孩子要學,總不能阻止吧。但是我跟她寫了一份聲明,就是選擇了學小提琴,就要堅持下去。孩子當時就愉快地答應了,大約上了半年,她就不願意學了,因為每天都要練琴。我什麼也不做,就把她簽名的聲明給她念一遍就可以了。跟我們同時報名小提琴的30多個孩子,現在還在學的也就2個。所以依靠孩子的興趣,真的不太靠譜,我們尊重孩子的興趣,但是也要幫助孩子去堅持。而孩子在這種堅持中也能得到一種快樂,那就是我可以做一件事情這麼久。因為很多成人覺得學習是辛苦的事情,所以把這種感受和想法也傳給孩子了。她有時候也不願意練琴,但每當我家孩子學會了一首新曲子時,她臉上流露出的快樂卻是真實的。

有時候成人認為勞動是件辛苦的事情,所以也不願意讓孩子去勞動。比如做家務,我家孩子要幫忙做家務我從不阻止。如果有安全隱患,我也會教她如何避免。當孩子把自己的房間收拾整齊,把襪子洗乾淨,把米飯蒸好了的時候,我也總能看到她臉上的成就感,所以相比孩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這點小辛苦真的不算苦。

而在生活中,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小,覺得孩子做不好就不讓孩子做。應該創造環境,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做,暫時不會做的教他們做,避免事事代勞。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qweg贊^_^

05.

讓孩子知道努力和堅持的價值和意義

伊能靜的兒子小王子,3歲的時候就愛上畫畫,也很有天賦。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時候孩子在畫得很累的時候,也會說想在家裡玩,不想再畫畫。

伊能靜嚴厲地告訴兒子:

“這個人生是你的,你負全責。神給每個人一樣的天賦,有人願意付出百分之百還心存感激,有人只願意努力百分之二十還喊累,收回這個天賦的人從來不是神,而是你自己。”

作家劉墉一直堅持嚴父教育,培養孩子鍥而不捨的精神,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兩個孩子也都很優秀。兒子劉軒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劉倚帆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材生。

他說:“成功需要很多因素,有些因素你無法掌控。比如你不能改變你的出身,人們的智商也是有差異的。但這些都不是成功最重要的條件,在我看來,許多人不成功的原因歸根結底只有一個:還不夠努。”

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我本可以。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讓孩子懂得努力和堅持的價值,才能讓孩子的人生更加光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qweg贊^_^

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是父母的遠見和格局,而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有遠見、格局的父母能讓孩子擁有高度的視野、廣闊的胸懷、厚度的理想,用格局的精神和智慧托起他們,他們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股神巴菲特曾經對孩子說:吃苦,會讓人一生受益。

人生的路,從不會一帆風順,所以有遠見的父母會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懂得逼孩子一把。

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捨得讓孩子吃苦!qweg贊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