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洋:人工智能賦能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引領大灣區新高度

“任何時候、任何挑戰都可以通過創新走出自己的道路。”11月1日,在五洲賓館舉行的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理事長、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表示,面對老齡少子化趨勢、人口紅利減退、產業鏈重組等帶來的挑戰,必須要通過發展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為代表的數字生產力,才能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的道路,而人工智能是賦能所有產業,推動數字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一環。

“真正的智能離我們還很遠。”在演講中,沈向洋首先向大家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的看法。沈向洋表示,近十年來,我國人工智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以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為代表的感知智能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認知智能仍是目前的短板和下一代AI科技的關鍵。“懂語言者得天下,下一步我們應該注重自然語言處理,認真對待人工智能認知模型自然語音處理帶來的機會。”沈向洋說。

發展人工智能,離不開人才。數據顯示,201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800萬,其中有一半是理工科生。“如何把這些學生培養成非常優秀的工程師或研究性人才?”沈向洋認為,至少要具備兩項技能,一是個人技能,如讀論文、做實驗,二是團隊合作精神。

回顧過去40年中國科技取得快速發展的原因,沈向洋認為離不開互聯網和開源,互聯網讓國人最快地看到了世界最新的消息,開源則讓科研工作者們可以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得更高更遠。

“未來,開源仍然很重要。”而中國的開源該怎麼做?沈向洋指出,開源是文化的問題,我們的工程師、科學家要不斷進步,既要建設自己的平臺,也要和國際平臺接軌,從以前的抄代碼發展到貢獻代碼,甚至未來能引領代碼,走出一條自己的開源道路。

沈向洋特別提到,近期,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已正式成立,並聚集了一批來自產業界和學術界的世界一流科學家和工程師。接下來,研究院將聚焦幾個大的研究方向,比如以智能製造業為代表的“藍領”人工智能,以提高企業效益流程自動化為代表的“白領”人工智能,以金融科技、信用經濟為代表的“金領”人工智能等,在深圳打造更多數字經濟產業,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發展走到新高度。

(深圳商報供稿)

編輯 劉欣怡

(作者:讀特記者 袁靜嫻 鍾華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