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典型】敬老愛幼 大愛至善——向黃久生同志學習什麼系列評論之三

敬老愛幼 大愛至善

——向黃久生同志學習什麼

系列評論之三


辛正平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


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文明的象徵。時代越進步,越需要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讓大愛的光輝照耀全社會。


學習黃久生,就要學習他富而思源、助人為樂,敬老愛幼、大愛至善的真情篤行。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一個人從小到大,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培養。黃久生幾十年如一日,在家鄉敬老愛幼的善舉,在社會上大愛至善的奉獻,說明了“一個共產黨員按共產黨人的覺悟辦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按共產黨人的覺悟辦事”。


這種覺悟,就是悟出愛的內涵,自覺付諸行動,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雷鋒同班的戰友小周父親得了重病,雷鋒知道後以小周的名義給家裡寫信又寄了10元錢。黃久生從《雷鋒的日記》中看到了“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郭明義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20年獻血6萬毫升,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180名特困生。黃久生從郭明義身上看到了新時代雷鋒精神的薪火傳承。


孔繁森三次援藏,把生命獻給了雪域高原。黃久生相信孔繁森所說的,“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是的——“共產黨員是由特殊材料製成的”。


黃久生早年喪母,他把家鄉的700位孤寡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讓他們享受到子女般孝順的愛;黃久生與弟妹幼年靠吃“百家飯”長大,缺少父輩的疼愛,他為家鄉200多名貧困生捐資助學,讓孩子們享受到如山的父愛;黃久生因家貧中途輟學,沒有真正體驗到老師的嚴慈,他捐資村裡興建希望小學,讓更多的下一代享受到老師的關愛……


把一件好事做到底,把能做的做到最好,黃久生就是這樣——把個人奮鬥成長、事業發展與社會需要緊密相連,把為人民服務、承擔社會責任刻在心上,激發奉獻的力量。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黃久生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樹高千尺也不能忘了根:一個共產黨員只有根植於人民、回報人民,才能行穩致遠,收穫人生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