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曆史,悟人生智慧!若不懂這些道理,真是惘讀三國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三國演義》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宏大的世界觀和細膩的筆法,生動展示了東漢末年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英雄形象,深受大家喜愛。之所以《三國演義》數百年來經久不衰,我想,除了精彩的戰爭場景、尖銳的明爭暗奪,更是由於書中充滿了立身的智慧、處世的哲學。正如金庸先生所講:《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那麼,《三國演義》究竟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對我們有何現實意義?從今天起,小確幸將以連續行文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探尋三國的奧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品三國曆史,悟人生智慧!若不懂這些道理,真是惘讀三國

人生得意須盡歡,人生得意更需低調

俗話說: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方能行穩致遠。在《三國演義》中,既高調做事,又高調做人,最終身敗名裂、不得善終的例子比比皆是。最為典型的就是楊修,出身世家豪門,才學見識超群,年紀輕輕就深受曹操器重,可以說是年少有為、前途似錦。就是在這眾星捧月的氛圍中,楊修逐漸忘記了自己姓甚名誰,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不僅仰仗著小聰明,一次次說破曹操的用意,更是膽大包天的摻和奪嫡之爭,最終被身死命隕。

品三國曆史,悟人生智慧!若不懂這些道理,真是惘讀三國

楊修猜破“闊”字謎

同樣的典型還有飛揚跋扈的董卓、雄霸一方的孫策、威震華夏的關羽、不可一世的袁紹,等等。他們的人生軌跡都非常相似,那就是當他們走上人生巔峰,就在掌聲中迷失了自我、喪失了理智,最終犯下致命失誤,葬送了卿卿性命。今天,我們的處境何嘗不是這樣。有的人,在公司幹出了一番業績就四處顯擺,自以為升職加薪指日可待,殊不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有的人,靠運氣闖出了一片天地就洋洋自得,自以為天下皆在我手,殊不知禍兮福所伏,福兮禍所依。所以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也是一個人最根本的倚仗。

欲速則不達,驟進祗取亡

天下間,凡事都講究規律、講究秩序,如果做事一味追求速度,結果可能會與目的背道而馳。《三國演義》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諸葛亮三氣周瑜,有人說,周瑜敗在心胸狹隘,也有人說,周瑜敗在驕傲自滿,我卻認為,周瑜敗在急於求成。

為何?當劉備已經在荊州扎穩了腳跟後,周瑜沒有采用魯肅鞏固江東、靜待時變的穩妥方針,急於奪回荊州、一雪前恥,這才搗鼓出了美人計和假途滅虢兩條蹩腳的計策,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輸了戰場還喪命。

品三國曆史,悟人生智慧!若不懂這些道理,真是惘讀三國

周瑜去世

現實生活中,我們所有人的通病大概也是太急了,寫稿子我們急著交稿、打遊戲我們急著練級、下了班我們急著回家,總之,就是和時間賽跑。在這樣對快的極致追求下,我們錯失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我們本來是想用快節奏的工作,換來高質量的生活,但不幸的是,我們只得到了亞健康的身體,以及充滿焦慮的情緒。所以,朋友們,適當讓自己慢一點吧,慢一秒不會輸掉整個人生。

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三國演義》的主角是劉備集團,絕大部分時候正派與反派、忠義與奸詐的界限非常清晰,唯一的灰色地帶,就出在劉備與孫權身上。說劉備和孫權是朋友吧,他們刀兵相向、你死我亡,說是敵人吧,他們一見如故、相敬如賓,可以說,劉備集團由興、到盛、再到衰的軌跡,與劉備、孫權相識、相知、相殺的軌跡是基本一致的。把他們撮合到一起的,是共同的敵人——曹操,而把他們拆散的,則是衝突的利益——荊州。所以,我們看《三國演義》,最濃墨重彩的篇幅始終緊扣著孫劉亦敵亦友、敵友變換這條主線在進行。最終,劉備和孫權分別在亦敵亦友中克成帝業,蜀漢和東吳也在亦敵亦友中走向滅亡

品三國曆史,悟人生智慧!若不懂這些道理,真是惘讀三國

隆中對

今天,我們聽過、見過太多朋友、兄弟甚至夫妻、親人為了利益反目成仇的例子,人性的善惡在利益面前暴露無遺。所以,我們立身處世,面臨利益抉擇時,請時刻謹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無。

從今天起,小確幸將持續為大家奉上品味《三國演義》,感悟人生智慧系列文章,如果大家喜歡,請點贊關注!也希望大家與我留言互動,暢談你心中的三國智慧,謝謝鼓勵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