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孝莊皇后像慈禧管控光緒那般管控康熙,清朝在那時會不會亡國?

囈語君


這道“假設”的雙方管控答題,時間相隔200多年,得先了解雙方的基本情況。為了一目明瞭,現列出如下。


可以看出,兩後都管控(輔助)過兩代幼主,其基本情況十分相似,無須贅言。所問的是否會亡國?先看看實際導致亡國的慈禧的一方概況。

慈禧出生在滿族家庭,無特殊背景。經選秀入宮後,1852年為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同治帝),加晉懿妃、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同治帝繼位。慈禧與慈安兩宮並尊,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1875年同治帝崩逝,由於載淳無子,圍繞帝位繼承人問題,宮內紛爭劇烈。慈禧最終廢棄了恭親王、慈安太后的主張,立載湉以繼位,是為光緒。載湉是慈禧的親侄子和親外甥,使得她再度垂簾聽政。

1886年,光緒皇帝已成年,按“成例”慈禧該撤簾歸政,由皇帝親自主持政務。慈禧頒旨宣佈次年歸政、表面令欽天監選擇皇上“親政”的“黃道吉日"的同時,卻暗示王公大臣上書反對歸政。一時間,歌頌慈禧“盛德”、懇求她“俯順”民情,繼續主政的上奏不斷。接著她打著“順從民意”的幌子,表示“勉從之",由“聽政”改為“訓政”,繼續當實際上的女皇帝。


1889年,光緒皇帝19歲,該“成家立業”了,慈禧如果繼續“訓政”,顯然有違“祖宗家法”。此時,她又耍了一個“親上加親”的花招,把自己的內侄女指婚嫁給光緒皇帝作皇后,再正式“歸政”。即先由皇帝過目,再請“懿旨”定奪,大權依然緊抓不放。

宮中的慈禧,無論梳妝美容、服飾佩戴乃至洗浴食用,均極盡奢華。上早朝及結束後,伴隨她的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喧囂異常。其實,從寢宮到到金鑾殿之間,走路僅需數分鐘,但她卻喜歡顯擺,等於宣稱自己才是真正的皇帝。連她的心腹太監李蓮英,也權傾朝野,無人敢得罪。


儘管光緒皇帝希望自己有所作為,一些正直大臣主張皇帝既然親政,就應該行使皇權,因此逐漸形成了帝、後兩黨之爭。1898年,鬥爭最高峰時,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遭到後黨集團強大實力的抵制。結果,為時103天的變法運動,被鐵血手段摧毀,光緒被幽禁在瀛臺孤島,從政治舞臺上消聲匿跡。

慈禧進一步獨裁專政後,義和團運動興起,八國聯軍攻佔紫禁城,她挾持光緒帝等西遷逃難。1901年簽定辛丑條約後,慈禧也曾開啟一些新政,如修築鐵路、預備立憲改革等,以圖挽回危局,但已無濟於事。


1908年11月,光緒帝駕崩於慈禧太后的死前一天,享年38歲,據考證因中毒而逝。慈禧死後,3歲的溥儀成為新帝,僅3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帝制,建立中華民國。


再比較一下孝莊皇后。她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之次女,是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流淌著成吉思汗後代的血液。1625年,年僅13歲的她與姑母一同,嫁給了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為妻。1636年皇太極稱帝后的崇德三年,她生下福臨,被尊為皇太后,史稱孝莊文皇后。

孝莊後天生麗質,相貌魅力無窮,被譽為國色美人,且她臨事處置充滿了沉靜和果敢、剛毅與智慧。早在皇太極時期,她就“贊助內政”為之出力。清太宗崇德七年(1642),清軍攻陷松山,明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孝莊協助誘降洪承疇,後來洪承疇引清兵入關,明亡。

在清軍揮兵南下逐鹿中原的關鍵時刻,皇太極卻突然病逝。福臨繼位為順治帝,遷都北京,尊孝莊皇后為太后,以皇叔多爾袞攝政。孝莊較多爾袞年幼兩歲,當時依然貌美年輕,風姿不減當年,儘管有太后下嫁皇叔之說(後世未能證其真偽),但按滿族“兄死則妻其嫂”的習俗,也無可厚非,更無損她的人格形象。

由於孝莊的調停,保住了順治的皇位。順治七年(1650)冬,攝政王(後稱皇父攝政王)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此時清朝大權已穩操在順治帝手中。乾隆帝評價多爾袞“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順治十八年(1661),福臨病死(又有出家之說),8歲的康熙繼位,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 4位大臣輔政。作為保守勢力的代表,特別是鰲拜自恃功高,結黨營私,專橫跋扈。孝莊太皇太后在民族矛盾及滿洲貴族內部鬥爭十分複雜的形勢下,統理穩住朝綱,至康熙六年 (1667),14歲的皇帝親政,未滿兩年即將鰲拜擒獲,保守勢力快速崩潰。


此後,康熙帝樹立了權威,顯出他勵精圖治的雄才大略,為發展大清江山的恢弘偉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些都和孝莊太皇太后的引領是密不可分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8)孝莊崩逝,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雍正皇帝評價她“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

孝莊生前毫無個人野心,只以一位妻子(妃)、母親(皇太后)、祖母(太皇太后)的自然身份,在幕後默默奉獻心血、智慧和才能。不論她做出什麼樣的貢獻,都全部歸功於丈夫、兒子和孫子。


由此看來,孝莊和慈禧,都是絕頂聰明的女人。一個原先即身份顯赫,一直胸懷坦蕩,淡泊名利;一個居心叵測,奪位爭權,最終步步攀升。孝莊提倡節儉,多次把宮中省下的銀錢賑濟災民;慈禧極盡奢華,醉心個人享樂,國庫虧空在所不惜。儘管清初與清末的內外環境、種種條件不盡相同,但個人的品性,肯定會影響到操控的結果。因此,無論孝莊如何的管控康熙,都不可能出現慈禧那樣的亡國後果。


爾安說史


如果非要這樣如果的話,筆者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覺得如果孝莊像慈禧那樣管著康熙的話,無非有兩種結果,康熙是一個好皇帝,或者說康熙會成為一個無實權的傀儡皇帝,但這兩種結果都不會讓大清滅亡的。

歷史上,康熙從小是被孝莊培養長大的,孝莊就是他的第一任老師,就這一問題,孝莊如果像慈禧管控光緒那樣管控康熙的話,首先要看管教者的三觀是否端正,如果當時的孝莊一心想要掌權的話,康熙一定會成為一個傀儡皇帝,假使當時的孝莊一心為大清朝著想,她嚴管康熙,只會讓康熙帝越來越優秀。

由此可見,這個問題的結果只會帶來康熙帝是一位怎樣的皇帝,有權的或無權的皇帝,但不能說明大清朝是否能滅亡。

加之康熙帝登基以後,雖然有內憂也有外患,但是這段時間清朝不管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都是最繁華的時期,如果被孝莊培養的康熙是一個優秀的皇帝,這樣最好,如果她培養的是一個無權的皇帝,之後孝莊集權於一身,清朝同樣不會滅亡的,因為孝莊太后根本不是普通人,她的才能比一般男子高很多。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最後得出的結論,只能說明康熙帝會成為一個怎樣的皇帝,而非清朝是否繼續或滅亡。最後,不管是康熙掌權還是孝莊掌權,大清朝都不會滅亡的。


韓奈戴


清朝的滅亡不在於慈禧對於光緒皇帝的管控,而在於國家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僵化,各地方開始有了穩固的實力派,逐漸與中央抗衡,所以才會造成最後的分崩離析。

孝莊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在政治上實際都是很有主見的女中豪傑,只是後期慈禧太后貪圖享樂,自私自利將整個國家視為自己的私產才會造成國庫負擔沉重。而且,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慈禧與光緒帝后失和,各懷心思,互相猜忌。這才是晚清滅亡的最大因素。孝莊皇太后雖然也是垂簾聽政,但是皇帝畢竟是他的親孫子,加上康熙八歲喪父九歲喪母,孝莊皇太后是他童年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所以這兩個人無論是誰執政,實際上權力都沒有徹底遠離他們。

可是慈禧不同,光緒皇帝不是她親生的兒子,加上光緒皇帝的親生父母都還在世,這就會讓慈禧從根本上對於光緒皇帝有所忌憚。一旦慈禧太后交出了所有權力,那麼她真的就可能徹底淡出權力中樞。所以,她才儘可能地控制著光緒皇帝,並且牢牢掌握權力。這樣就導致中央逐漸出現了兩個司令部,大臣各選陣營,中央的統治力才會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