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致歉信承认涨价错误,海底捞“捞”回了什么?

刚刚,海底捞发布致歉信:海底捞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对此我们深感抱歉。自即时起,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发致歉信承认涨价错误,海底捞“捞”回了什么?

在此次道歉之前,海底捞涨价的事已经在网上发酵了一周多。

比如,一位北京食客在微博晒出菜单说,原本海底捞线下重新开灶,令他激动不已,但一看价格顿时傻了眼——

“人均220+,血旺半份从16元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涨价涨得满脸问号,过分了啊。”

有网友表示,最近两个人在海底捞就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以前,算上折扣,两个人消费不到200元。

海底捞官方的回复说,涨价的幅度在6%。但是从网友们的吐槽来看,涨价幅度都快有50%了。

海底捞以服务著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非常不错。正是得益于这种良好的形象,海底捞几乎开遍了全国各大城市,甚至还开到了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截至去年10月份,海底捞上市公司市值超过两千亿港元。

可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海底捞的命脉。很难想象,一旦企业形象,或者用个更时髦的词儿——人设崩塌,海底捞还怎么生存?

发致歉信承认涨价错误,海底捞“捞”回了什么?

去过海底捞的朋友都知道,与普通火锅店的价格相比,海底捞是偏贵的。但是因为有海底捞有良好的服务,有强大的品牌,有比较好的人设,所以消费者愿意支付这个溢价,愿意排队去吃一个相对更贵的火锅。

但是,溢价是有限度的,商家绝不能恃宠而骄,滥用溢价。消费者心中有杆秤,溢价一旦超过了限度,就会极大地伤害品牌,极大地透支企业的未来。

显然,海底捞疫后复工,这一波涨价就超过了限度,于是引来了消费者普遍的抱怨。

好在海底捞作为从底层一步步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还是非常敏感的。在消费者的抱怨刚刚发酵一周之后,就立即发布了致歉信,并把菜价调回到停业前的标准。

我注意到,对于海底捞的致歉信,消费者的反应非常积极——截至我写这篇稿件之时,海底捞火锅官方微博发布的致歉信,已经获得了将近40万个点赞,3万多条评论;评论的第一条是“能直说是管理层的错误,算是不错了,支持一下吧,武汉门店啥时候能恢复”,这条评论获将近6万个点赞。

确实,直说是“管理层的错误”,海底捞这个道歉诚意满满。诚意满满的道歉,自然是得到了诚意满满的回应。中国的消费者还是非常通情达理,非常容易满足的。

发致歉信承认涨价错误,海底捞“捞”回了什么?

实际上,不仅仅是海底捞,包括个人、企业,以至政府、组织,谁都有做错的时候。错了不要紧,真诚道歉,全心改正,只要你诚意满满,都会得到诚意满满的回应,都会得到大度的谅解,甚至是真心的称赞。

海底捞一封道歉信,短短300字,就一把“捞”回了正在受损的品牌。这个典型的危机公关案例告诉我们:一定要敢于道歉,善于道歉。对于真正的强者,道歉不丢人,反而会成为加分项。

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组织,出了错都能勇敢地、真诚地道歉,并迅速地、真心实意地改正,那么我们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更快,社会也会更和谐、更文明。

在道歉这方面,我想真诚地说一句:向海底捞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