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淮军将领卫汝贵的资料?能否分享一下?

驻足小站看历史


卫汝贵

卫汝贵(1836—1895年),[1]字达三,安徽合肥人,晚清淮军将领,以镇压捻军起家,后因在甲午战争罪责严重,被清廷处斩。

早年随从刘铭传征捻军,累迁至副将,晋总兵。捻军平定后,授河州镇总兵官,李鸿章荐其朴诚忠勇,留统北洋防军。历授大同、宁夏镇总兵官,均未任官。光绪十七年李鸿章奏称“实系最为得力之将。”率盛军驻守天津附近的青县,共有步队12营6000余人,马队5营1000余人,合约8000人。

甲午战争爆发,卫汝贵奉命率军增援平壤,部队军纪很坏,沿途骚扰百姓,李鸿章曾警告他:“敌氛逼近,若酿成大乱,汝身家性命必不能保”。平壤之战中,卫汝贵指挥盛军在西、南两个战场激战,重创日军,惜此役清军溃败,平壤失守。卫汝贵被革职逮问,李鸿章为其说情,未成,后械送京师,处死于菜市口。[1]卫汝贵是甲午战争期间唯一被朝廷处斩的实授总兵。[2]其弟卫汝成官至总兵,于卫汝贵事败后不知所终。

菜市口受刑:

1895年1月16日,在日军即将大举进攻山东之时,京城菜市口却突然搭起了监斩棚,一时观者如堵,拥挤而不可近视。让围观者感到失望的是,棚子虽搭起来了,但要问斩的人却迟迟没有押到。其中,一位名叫孙宝瑄的士人等到日中后,回去吃了个午饭又邀集两位文友再去围观,但等到日暮时分,主角仍未出场。正当看客们以为“今日不复行刑”时,刑部尚书薛允升将人犯匆忙押至,半晌功夫即告完事,看客们这才心满意足,纷纷散去。

金圣叹曾说,“砍头至痛也”,但这位出身名门的孙宝瑄却有个“好观杀人”的怪癖,每次菜市口行刑,但凡有机会他都会亲临现场好生观摩,回家还兴致不减,必在当晚日记中大记一笔。这一次,他记录的受刑者不是别人,正是从中日战场上押解回京的前敌主将卫汝贵。



迩冬TL


您好,了解卫汝贵的历史可以参考《李文忠公选集》,这部著作包含了李鸿章的大量奏折和电报之类的资料,即是研究李鸿章的重要史料,同样对于李鸿章派系内的人物也有很好的考究实证,卫汝贵是李鸿章旗下的一个将领,曾深受李鸿章的信任,所以这部著作中卫汝贵出现次数不少。

卫汝贵的大致简历

据《李文忠公选集》记载,卫汝贵原本是淮军将领刘铭征的部下,光绪十年(1884年)当时梁州镇的周盛波提督因为家里目前过90岁,没有人孝敬,所以不能继续行军,于是在李鸿章的力保之下,还是记名提督的卫汝贵暂代凉州镇总兵,在这之前卫汝贵是淮军系里面盛军的小统领,李鸿章认为卫汝贵在盛军的时候纪律严明、能力很强,经历过剿灭太平天国和地方起义军捻军。这是当时李鸿章在举荐卫汝贵的时候简单介绍的卫汝贵的简历。和当时对他的评价。当时李鸿章本来是安排的周盛波招募新兵,驻扎到天津,随时的支援台湾的。

甲午之劫,奉命支援平壤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当时清朝军队海上路上同时作战,当时有三、四万倭寇由四面环攻击平壤,于是李鸿章派了卫汝贵、马玉昆两人的军队去支援。据说当时的在朝将领叶志超战略布置混乱,所以清军聚集在平壤,只是修建炮台防守。之后华军在大同江消灭了一股倭寇,获得小胜。清军开始主动出击,据说当时卫汝贵率领的盛军夜间出哨时,遇到毅军,相互以为是敌人,便相互炮轰,消耗了很多兵力。倭寇当时见有失利,所以分兵来攻打,当时马玉昆守在大同江东岸,卫汝贵参与了支援,将日军击退。但是另外一边的左宝贵驻守的元武门岭被日军战乱,而且当时的朝鲜人民很亲近大清军队,所以经常献酒肉犒赏清军,但清军经常抢夺朝鲜平民的财物,甚至强暴当地妇女,尤其是卫汝贵的军队名声更臭,最终平壤失守,蒋志超、卫汝贵被追究责任,同年十月光绪下旨将卫汝贵革职,十一月交到刑部问罪,十二月被问斩。

重点是李鸿章的老乡

众所周知,李鸿章本身是安徽人,也许正因为如此,对于同样是安徽人的卫汝贵非常的照顾,当时的其他人对卫汝贵的看法,和光绪十年李鸿章的保荐奏折中描述的形象完全是两个样,有记载卫汝贵贪腐严重,朝廷给他十六万两购买装备的转款,他能贪墨十万两,有没有给李鸿章上供就不好说了。所以有当时的人认为卫汝贵能上位,完全靠的是李鸿章的同乡情眷顾和利益关系,卫汝贵被革职后李鸿章曾为他说情,但是失败。卫汝贵成为甲午战争期间唯一被清朝处斩的总兵。

轶事:据说卫汝贵有一封他妻子写给他的家书流落在战场上,内容如下:

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春秋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

意思是说卫汝贵已经是统帅,不要正面去跟倭寇对敌,家里有钱足够颐养天年,这封家书最后被倭寇获得,并引用至他们的教材来警戒他们的后人。


参考:《中日兵事始末》《英雄泪》《清史稿》《李文忠公选集》《清德宗实录选辑》《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中日战辑选录》


历史风物志


卫汝贵(1836年-1895年),安徽合肥人,晚清淮军将领。

清朝末期,在太平天国的硝烟中诞生了湘军、淮军。在淮军中有一支以创始人周盛波、周盛传兄弟二人盛字得名的盛军,与周氏兄弟同为安徽合肥老乡的卫汝贵,自盛军创建开始,就投入了这支军队。

剿灭太平天国、捻军之后,李鸿章总督直隶,担当守卫京城门户的众人,要从淮军中挑选精锐奏调进驻直隶,最终盛军北上,驻扎天津。

但和平时间一久,队伍逐渐失去了朴素奋勇之态,暮气沉沉,人心思归,疲弱尽显,老将逐步凋零,战斗力直线下降。

1885年-1888年,随着周盛传、周盛波兄弟的相继去世,从底层干起的,一路升迁到副将、总兵、分统大将的卫汝贵被推倒历史前台,虽然李鸿章一百个不放心,但军队中却无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在1893年,生性憨直、的卫汝贵当上了盛军步队总统。

1894年朝鲜局势紧张,李鸿章调派四肢军队进入朝鲜,与日益增兵的日本对抗。花甲之年的卫汝贵亲自率领部队,疾行数百里,率先抵达平壤。但为朝廷政敌编制各种谣言,军队纪律涣散,军令不严,均生异志,奸淫抢掠。使得李鸿章也是彻夜难眠,谣言四起,他为了保住盛军、淮军以及自己的声名,开始舍弃被传的声名狼藉的卫汝贵。

及至平壤战败后,李鸿章自行上奏请求处分,清廷不以为过,但对于卫汝贵的流言依旧。李鸿章的政敌们施展全身之力奏折奉上,实为檄文,经过解职之后,随着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东北战事日益不堪,卫汝贵依旧得为兵败如山倒负责。更多的奏折进入清廷,找到替罪羊卫汝贵。

1895年1月16日,行刑。

当年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提及卫汝贵一案时,曾说:

甲午之役,吾身在军中,闻溃卒言:汝贵持刀立阵前,督军力战,日人颇失利;未几,援军大至,势不可当。其败也,譬如机器,以引擎、锅炉、马达速率之不敌,出货固宜不若。仅归咎于货出之一部,谁任其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