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視角丨安徽宿松:扶貧車間精準發力助脫貧

媒體視角丨安徽宿松:扶貧車間精準發力助脫貧
媒體視角丨安徽宿松:扶貧車間精準發力助脫貧

宿松縣位於皖西南邊陲,與江西、湖北交界,2019年5月份摘除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摘帽後,該縣把貧困戶就業作為穩定增收不返貧的重要手段。把建好、管好、服務好就業扶貧車間作為檢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標準,著力在發揮扶貧車間的帶貧減貧作用上狠下功夫,讓眾多因為不能外出務工或就業技能不高的貧困勞動者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圍繞建設條件選點。在佈局選點上,堅持實事求是,嚴格對照政策標準,採取“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兩上兩下”方式,確保建設任務分解符合實際,不盲目追求“遍地開花”和全覆蓋。目前,全縣共建有就業扶貧車間51個,分佈在全縣44個村(社區)。宿松縣大數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在家陪讀的現象比較普遍。該縣在扶貧車間的建設上重點考察建設地的經濟條件、貧困人口數量、交通條件和企業建設意願、建設條件、吸納帶動就業能力等關鍵因素。為方便當地群眾就業,扶貧車間儘量建在人口相對密集的集鎮、街道或學校周邊,既方便貧困勞動者就近就業,又有利於扶貧車間招收員工,同時照顧了學生家長務工就業,實現了“陪讀務工兩不誤”。

圍繞帶動就業選企。該縣既注重就業扶貧車間數量,更加註重車間工作質量。對入駐車間的企業從嚴把關,確保扶貧車間帶動就業功效。一是嚴把產業關。入駐企業必須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尤其是與當地特色產業相結合的企業。如佐壩鄉王嶺村天天香食品就業扶貧車間從事鴨產品加工,不僅吸納了11名貧困勞動者就業,還直接帶動了當地養殖業的發展。涼亭鎮三德村佳興米業就業扶貧車間,帶動13名貧困勞動者就業,還促進了當地水稻種植業的發展。二是把好經營關。把生產經營好、發展前景好,有穩定銷售渠道等優質企業建設的車間作為認定的優先條件,尤其是把企業負責人的社會責任感、發展理念和管理能力作為首要因素。為開拓企業負責人的視野,提升管理能力,今年該縣還組織了部分紡織服裝類扶貧車間負責人到上海東華大學參加了企業家高級研修班。三是把好就業關。今年,宿松縣根據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整改要求,將車間認定帶貧標準調整為帶動貧困人口就業比例不低於15%或吸納貧困人口就業不少於5人。調整後帶貧標準更好地激發了企業建設車間的積極性,就業扶貧車間帶動就業的功效進一步突顯。2019年就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人口就業936人,較2018年增加了411人,車間帶貧率由2018年的44.88增加到47.23%。

圍繞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該縣組織專班深入就業扶貧車間調研,聽取意見建議,為進一步激發企業負責人和貧困勞動者的動力,將就業扶貧車間獎補資金的申報發放由原來的半年一兌現調整為一季一兌現,車間運營補助和貧困勞動者就業崗位補貼兌現更加及時,進一步提升了車間吸納就業的積極性和激發貧困勞動者就業增收脫貧的內生動力。獎補資金的發放到賬通過公示、手機短信等渠道實時提醒,也更加提升了政策的知曉度和滿意度。該縣還立足縣內情況,結合省、市政策和工作要求,進一步細化和明確就業扶貧車間建設和運營機制,突出就業扶貧車間的帶貧減貧功能,減少認定的人為障礙。建立健全了督查指導機制,注重加強扶貧車間的日常管理和服務。縣人社、財政、扶貧等部門開展“四不兩直”常規性檢查暗訪,縣人社部門還建立了領導幹部包保車間暗訪制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縣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每季、鄉鎮人社所每月到車間巡迴辦公制度,指導車間開展工作、掌握就業情況、檢查基礎臺賬、開展安全檢查和宣傳扶貧政策等,不斷提升全縣就業扶貧車間的規範化水平。

來源:中國扶貧

編輯:汪媛 審稿:江柏佐

主辦:中共宿松縣委宣傳部

運營:宿松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