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具体装饰有哪些?(上篇)

什么是紫砂壶的‘彩釉装饰”?

在已经烧成的紫砂壶体上施加釉料(不是珐琅),然后低温二次烧成,称作紫砂壶“ 釉彩装饰”。大体有两种方式:在壶的局部施釉料称“画釉”;在壶的周身满施釉料称“ 满釉”

紫砂壶的具体装饰有哪些?(上篇)

点彩

什么是紫砂壶的“画釉装饰”?

用釉料在烧成的紫砂壶体上,堆出纹样的底层,再用异色釉料勾画后低温烧制,称作紫砂壶“画釉装饰” 俗称“画釉”。双层施釉的,称 双皮画釉”,常见于中小高档壶;单层施釉的,称“单皮画釉’

多见于低档大壶。创始于清康熙、雍正时期。

右图“瓜棱壶”,全器外施湖绿釉,并以深绿色地作纹饰彩绘,即为“双皮画釉”

有些画釉装饰是对残次品的一种补救措施 熔孔、 黑班、火疵、杂色,都可以用釉彩加以遮盖。

紫砂壶的具体装饰有哪些?(上篇)

点彩

什么是紫砂壶的“满釉装饰”?

宜兴J山古称均山,北宋宣和年间即生产带釉陶器,是在生坯上施釉,于1200C左右窑温烧成,釉色以天青、天蓝、云豆绿色居多,称作“宜均”

在烧成的紫砂壶坯,用低 温釉按 “宜均 法施釉, 再二次低温烧造(800C左右), 烧成后花纹有流淌变化, 胎骨和釉面膨胀系数的差异,会导致网状裂纹。因壶表满身施釉,俗称“满釉”、“上满釉”。紫砂壶用“满釉”装饰始见于清雍正、乾隆时期。

清代华凤翔制“汉方”壶,即为满釉装饰。色泽晶莹剔透,蓝晕如玉,纹式变化万干,如片片鹅毛,似飘飘雪花,流淌处旋转迥异,静止面斑斑雪痕,花片如飞如洒,精致飘逸。

满釉烧造使用圆筒状的“套筒烘炉” 俗称“红炉”, 为氧化气氛烧造,成品亦称“炉均釉”。

紫砂壶的具体装饰有哪些?(上篇)

满釉

什么是紫砂壶的“炉均釉”装饰?

炉均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御窑厂创烧的仿均釉品种,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清人《南窑笔记》载“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清唐英《陶成纪事》云:“清顺治、康熙前皆不见炉均制器,雍正至乾隆年间有东窑于宜兴挂釉。在木炭围绕中烧成之均釉名曰:炉均’,属低温铅釉,约八百度左右。先将紫砂壶‘本烧’ 成品再行以上釉,洒釉色彩丰富,以铅白釉与铜、钴发色,花纹流淌变化过之,属双挂釉,秀丽淡雅。

炉均釉以铜、钴等元素为呈色剂,釉呈红、蓝、紫、青等色,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形成彩斑或条纹,釉质或光润,或凹凸不平。

紫砂壶的具体装饰有哪些?(上篇)

炉均釉

紫砂壶的具体装饰有哪些?(上篇)

炉均釉

釉料和珐琅有何不同?

在陶器烧制过程中,燃料和泥料中的挥发物,在高温化学反应中会产生助熔物,结晶附着在室内壁上,其富含钙、镁、钾等氧化物,呈深灰或褐色,俗称“窑蜡’、“窑屎”、“窑汗”、紫砂壶体施用的釉料,是将“窑汗”加工成溶剂,按呈色需要,加入不同量的含锰、钴、铜、铁的原矿粉着色制成。须低温烧成,表面并不晶化。

紫砂壶的具体装饰有哪些?(上篇)

窑汗

紫砂壶的具体装饰有哪些?(上篇)

窑汗

隋唐时,中国把阿拉伯国家统称为“大食”(波斯语Tazi的音译)。大食有国名“拂秣”,其搪瓷工艺,因译名不统一而出现多种写法, 如“珐琅”、“佛秣嵌” “法蓝”、“富浪”等。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其与陶瓷柚、琉璃、玻璃料虽同属硅酸盐美物质,但成分并不完全一致。中国古代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将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将附着在金属表面的称为“珐琅”。珐琅须高温烧成,表面晶化。珐琅制器按工艺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内填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品类。成吉思汗进攻大食,虏押大食工匠到中原,精到的阿拉伯珐琅工艺才传入中国。明代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工艺达到高峰,后世称为‘景泰蓝”画珐琅技法于十五世纪中叶在欧洲成熟,随中西方贸易交往,清康熙年间从广州传入国内,也称“西洋珐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