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下的黑暗面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由于距离现代的时间比较近,所以对近代历史的影响比较大,人们对其也颇有争议。

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盛世之下的阴暗面是否能够小于当时的光辉一面,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但是在笔者眼中,他的阴暗面并不一定就小于其光辉面。

皇帝权威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皇帝的存在在一方面是代表着皇帝对于民间的领导,另一方面也是皇帝与上天的沟通的桥梁。

在夏商时期,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主要的责任就是负责与神灵进行沟通。

无论是战争、娶亲,甚至是种庄稼,都是通过占卜的形式在预测吉凶,从而进行行动。

而且当时的君王被称为天子,也就是上天之子的意思,这就意味着在某一程度上皇帝成为了上天派下来统治人间百姓的使者。

因此,皇帝的作用十分重要,于是这也在侧面上证明了皇帝的权威。

康乾盛世之下,疆域多次扩大,使得清朝的疆域面积成为除去元朝时期最大的,国土面积的不断扩大,也为康、雍、乾三朝的盛世之象增光添彩。

可是在疆域扩大的背后,也隐藏着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

军机处的设立

在清朝,皇帝权威达到了顶峰,清朝顺应明制,并没有设置丞相之职,于是皇帝权掌六部,并且皇帝的权威达到了顶峰。

康乾盛世下的黑暗面

由于清朝时少数民族入关统治中原地区,在清朝正式成为中国统一政权政权之后,还保留着当时在关外的习俗,也就是所谓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在当时皇帝虽然是最高决策者,一个国家的象征,但是最高权力并不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而是掌握在那些拥有八旗士兵力量的王爷手中。

而那些王爷也被称之为议政王,其中就以多尔衮等一众亲王为主。

后来,顺治皇帝将八旗中的上三旗实力统一到自己手中,因此,也成为军事实力最强的,自然,皇帝的权威也成功确立,但是依旧受到其他亲王掣肘。

直到康熙皇帝继位亲政之后,将八旗分而治之,这才彻底摆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不过,康熙皇帝那个时候宠信殿阁大学士的力量,也就是当时所说的内阁制度,内阁大臣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日常政务,但是后期内阁权柄过重,导致百官串联,尾大不掉。

雍正皇帝借口西南用兵,特意设置军机处,由皇帝亲自任命军机大臣,但是他们的职责只能是跪奏笔录,后期军机处也就渐渐取代了内阁的职责,但是皇帝的权威从此无人敢质疑,皇帝乾纲独断。

密折制度

康乾盛世下的黑暗面

如果说军机处是皇帝处理政事的特殊机构的话,那么密折制度绝对是皇帝处理政务游刃有余的原因之一。

密折制度起源于康熙皇帝,只不过那时候的康熙皇帝所给的密折权力只有少数几人。

比如说时任江南织造的曹寅、两江总督等人,他们不是封疆大吏,就是皇帝从小就信任的人,这样的密折之中,他们可能会和康熙皇帝聊聊家常。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相当于皇帝的耳目,将所在地的一切变化都要在密折中告诉皇帝,这也是密折的主要作用。

到了雍正时期,密折的密报作用大大加强,这不仅是皇帝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也是对于皇帝权威的加强,当然在这时候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罪名,毕竟皇帝会用人不善。

吏治

康乾盛世下的黑暗面

其实无论哪个朝代,从开国的时候都比较清廉,但是在中后期,可能是国家机制的问题,官员都开始变得昏庸,变成各种各样的贪官污吏。

比如说明朝,明朝绝对是一个高开低走的朝代,虽然说明朝十分有气节,天子守国门,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明朝后期官员贪污的本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严刑酷法,就是为了避免官员贪污,但是这样的制度并没有很好的执行下去,在朱元璋驾崩之后,这项政策已经开始慢慢退化。

但是在清朝雍正时期,雍正皇帝为了解决贪腐问题,设置了养廉银这一政策,他从根本上解决了贪腐问题。

官员贪污就是为了要钱,那么好,钱国家给,而且国家给的还不是一点半点,甚至是官员工资的十倍,于是在国家的奖励下,官员也就开始逐渐清廉起来,而且雍正皇帝也加大政策遏制贪腐事件的出现。

但是在乾隆晚期,宠信和珅,和珅虽然贪,但是他是明目张胆的贪,而且乾隆也是为了给后来的嘉庆皇帝留下了一份巨大的财产。

文化

在文化上,乾隆盛世之下虽然编纂了《四库全书》,使得更多的古籍得以流传,但是对于天下读书人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康乾盛世下的黑暗面

在当时,乾隆皇帝下达修书的诏命之后,皇宫中就开始出现专门的编修局.

如果要编书,那么就需要很多的书籍资料,当然大内有很多藏书,这一点能够给编修局的官员们使用时毋庸置疑的。

但是还有大内没有的书籍,怎么能把这些书籍弄到手,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在皇权之下,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于是国家又下达了征书令,将民间藏本或者古籍孤本都需要献到皇宫中。

然而这样献出去的书自然就没有返还的道理,于是,民间古书就这样被劫掠一空。

可是真的是为了编书吗?

当然有这一方面,但是更大的一方面还是存在于满清的一组统治,想要让老百姓、读书人听话,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认同满人治国的思想。

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掐断他们反叛的可能性,于是异端书籍的销毁自然也就成了第一步。

科举考试中的四书五经、忠君爱国的思想也就成为了必考的题,于是乾隆皇帝就开始了另类的"焚书坑儒"。

贪腐

贪污腐败的官员历朝历代都会存在,因此,历代皇帝都将治理贪腐作为施政的重点之一。

原本乾隆皇帝前期,施政宽严相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但是在乾隆皇帝晚期的时候,开始宠信和珅,当然和珅确实有能力,但是和珅提出的议罪银制度,虽然使得国库充裕,但是却让贪腐更加严重。

康乾盛世下的黑暗面

和珅认为一个官员从小念书不容易,并且能够为官多年,也是深谙官场之道,如果因为一点错误就被免职下狱,对于他们来说数十年的辛苦就都白费了。

或许给他们一个机会改过之后还是一个好官,于是乾隆皇帝就听从了和珅的建议,开始让那些犯错误的官员根据犯错的等级,缴纳不同的银钱。

就这样,国库为之充裕,不过那些缴纳钱财的官员却重新获得了官位。

其他官员看到这样的情景,自然是放心大胆的做坏事,毕竟只要交钱就不会受到惩罚,于是清朝的官员从大到小,都开始贪腐,一时间无官不贪。

兵祸

虽然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一直走的都是满汉一家的路子,但是还是有许多汉族人不满于异族的统治,开始频繁发生起义。

这也是金庸先生《鹿鼎记》中的重要描述背景,康熙时期的"红花会"、"天地会",乾隆时期的"白莲教",嘉庆时期的"天理教"等等。

这些对于当时朝廷的冲击都相当大,毕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从来不怕外部战争,唯一怕的就是内乱,如果有内乱产生,那么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于是,在康乾盛世之下,虽然表面上一切平安喜乐,但是内里的兵祸却不少。

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康乾盛世下的黑暗面

虽然闭关锁国这项政策并不是在清朝的时候就出现的,但是闭关锁国对于清朝的影响是最大的。

当时整个世界都已经进入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但是清政府由于闭关锁国,导致与外界信息往来不畅。

更何况本身虽然有许多的西方国家前来朝贺,他们所进贡的一些充满技巧的新奇物品也并没有受到当时皇帝的重视,而是将他们当作玩物或者直放置在库房之中蒙尘。

在这样的的条件下,清政府依然盲目自大,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八国联军炮火直接对准了这个闭目塞听的清政府。

总结

在康乾盛世下虽然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各式各样的其他的赋税形式;

虽然有航线畅通的外界通商口岸,但是仅剩的几个已经无法保证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融合,更何况,皇朝内部自上而下都没有认识到大清国已经落后于世界,依然以天朝上国的形象自居;

国家没有钱,自然要想办法弄钱,贪官滋生,国家贪腐,凡此种种,终于在盛世阳光的遮掩下,躲藏在深处,终有一天,这个强大的王朝会因此覆灭。

我是小楚,一个有态度°的文史科普作家。欢迎您的关注、点赞、收藏、评论四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