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文:餘鳳

編輯:秋刀魚

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喜苑人文餐廳創始人邱林芝深諳此理。因為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她選擇沉下心來,深入研究個人喜好,便誕生了喜苑品牌。而慢下來,和時間做朋友,更是成為了喜苑想要做好人文餐廳品牌的經營理念。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喜苑品牌創始人:邱靈芝

庭院情懷式的“收藏館”

從車流如梭的街道路口駛出,沿著一條樸實無華的小路前行,就到了喜苑人文餐廳市府店的停車場,一座古樸、典雅的庭院格外令人矚目,已然有了別有洞天的欣喜。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青石小徑、流水潺潺,琴聲綿綿、古韻悠悠的氛圍中,迎賓人員如同博物館的講解員般,從進門開始一直到包廂,每一件物品都如數家珍的給我們介紹著。創始人邱靈芝說,這是喜苑的特色之一,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2016年9月,喜苑人文餐館市府店成立。作為融合喜文化與湖湘文化的人文餐館定位,在創建的初期,其設計團隊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跑遍大江南北收集歷史悠久的老物件和建築材料,再根據每個物件和材料量身定製,以新中式的方式呈現出來。其中一磚一瓦、一梁一柱,從窗欞門扉、案几櫃椅到字畫瓷件,乃至每一個小擺件,都來自老藏家們的私人收藏,所有構件與色調都順從了歷史曾有的溫度。“希望每一個來喜苑的人,不僅僅只是吃飯,還能享受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邱靈芝說。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不是去創造故事,而是去講述故事”作為中高端中式會所,創始人對於文化餐廳的理解有著自己的喜好與要求。尤其在服務體系上,對於喜苑來說,每一個員工就是文化的傳播載體,所以邱靈芝在要求員工瞭解品牌文化的同時,更關注員工的成長。喜苑屬於包廂式預約服務,每一次顧客的來訪,都是喜苑品牌文化宣傳的好時機。顧客從邁進大門開始,就仿若進入了“收藏館”一樣。

湘菜,也可以很精緻

提起精緻,大家想到的多是粵菜、浙菜,但我要做的是精緻的湘菜”邱靈芝在談論起喜苑的目標時表述,要在湘菜中擁有自己的調性,得實實在在的練內功。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待賓客入座後,服務員便開始講解包廂的詩詞文化,情境之中,給人別樣的體驗。無獨有偶,當餐飲上桌時,服務員口中的菜品故事以及詩詞金句也信手拈來。“這些菜品詩詞都是我自己寫的”從一塊桌布,到每一套器皿的選擇,菜品命名甚至於每道菜品的故事,都展現著創始人邱靈芝對於生活美學以及喜苑品牌文化傳遞的思考與理解。“入口好吃,賣相好看,故事韻味”。師從湘菜泰斗王墨泉的創始人說,想做湘菜中的精品,急不得,慢慢來,得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久旱逢甘霖

這道名為“久旱逢甘霖”的菜口感濃郁,海參、蝦仁、鮑魚、炒米配上鮑魚汁給舌尖滿滿的幸福感。據服務員講述,相傳慈禧太后晚年是出了名的奢靡、殘暴,至今都流傳她一頓飯要吃上百道菜,有一天,慈禧太后吃膩了清宮的滿漢全席,就命令御膳房第二天一定做出新花樣,一位年長的御廚硬著頭皮將海參鮑魚用秘法醬燒入味,配以從來不敢在慈禧太后面前出現的粗糧,精心製做了這道菜,沒想到慈禧太后對這道菜甚是喜歡,每餐必吃。也因海參鮑魚是低脂肪、高蛋白的天然養生佳品,“久旱逢甘霖”也成了顧客必點的菜之一。同樣,像東安雞,金榜題名、醬香雪花牛肉等等其他菜品,也都不禁讓人感慨,此行不僅大飽口福、眼福,更是一次少有的美食與精神文化之行。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金榜題名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醬香雪花牛肉


喜苑:人文餐廳,要和時間做朋友

東安雞


隨著人們文化素養的提高以及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文化”也愈發被消費者關注和重視。越來越多餐飲品牌注入文化,直接呈現著品牌獨有的品位與價值,同時也讓產品有了更高溢價。而人文餐廳能否追趕上網紅餐廳成為下一個趨勢,這也得等待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