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一机,从零件到装甲,揭秘15式主战轻坦组装全过程

走进内蒙一机,从零件到装甲,揭秘15式主战轻坦组装全过程

当前世界上,拥有完整坦克生产能力与技术的国家,大约不超过10个。拥有三代主战坦克的国家仅在20个左右。其实和平时期很难看出坦克的价值,也的确是战争赋予了坦克最初的生命——一战时期,英国率先研制出了第一台坦克,法国紧跟其后,两国共建造了坦克数千辆,但当时德国没看出坦克的作战潜力,只造了20辆。事实证明,陆战中装甲车与坦克对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

而在当前略有些紧张的局势中,还未到真正剑出鞘的时刻,我们自然不会做出曾经原子弹试爆这样的大事。但是,展现我军实力的时候到了。央视《视点》近期节目,带我们走进主战坦克工厂“内蒙一机”,从零件到装甲,向我们一一展示了轻型坦克15式部件及流水线组装作业。

据介绍,内蒙一机对坦克数以10万计的零件,都需进行高精度的精加工处理,保证绝大部分零件误差在头发丝以下,而关键部位零件,如传动齿轮,则精度需达到微米级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坦克对机械精密度的要求,如不达标,将会是一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般的悲剧,上了战场则更拖垮。

走进内蒙一机,从零件到装甲,揭秘15式主战轻坦组装全过程

15式轻型坦克生产车间

此外,内蒙一机还向我们展示了,3D打印技术的正确使用方法:让一流的主战坦克设计不再局限于纸面,而是在数据建模后,通过3D打印直接造出1个按比例缩小版模型,用于验证设计结构,能够预示一些潜在设计问题,从而绕过许多弯路,向最终正确的答案大跨步前进。

“陆军认可”网曾集中展示,到今年4月为止,全球前15名最先进的重型主战坦克样式,这份名单无疑向我们展示了,各国对于陆战部署有几分把握。我国建造的坦克,在前15的名单中占了2个名额,分别是VT4,99A,均属于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

虽然15式主战轻型坦克只有33吨至36吨的体重,但是15式的小身板因其特殊的高强度装甲钢材质,而具备传统主战坦克所不具备的密度与坚韧程度。这种特殊钢材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坦克的材料重量,因此运-20按照预设荷载量装载,能够装上2辆15式。节目中也首次曝光了15式轻坦的车顶厚度,仅3至4厘米,相当于2个手指的厚度。

走进内蒙一机,从零件到装甲,揭秘15式主战轻坦组装全过程

15式轻坦炮塔吊装

此外,同样首次与公众见面的,还有不加任何修饰的炮塔本塔,相比此前的旧式炮塔设计,15式的炮塔正面和侧面的倾斜角度似乎更大,外形设计也有了些许适应性改变。而炮塔的厚度必然不是车顶盖所能比较的,从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深深的箱式结构背板槽,背板槽上方红线,才是炮塔正面装甲的厚度。

而从炮塔表面密集的螺旋栓,我们能够看出,15式的生产是基于具备模块化设计理念,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和操作可行性更换不同的装甲模块,不同的装甲模块也有不同的科技含量,主动式、被动式、电磁型。而节目中我们看到的是基础款装甲,如果换装重型反应装甲,15式正面杠印度T72早期1125毫米穿甲弹的说法,就找到了依据。

走进内蒙一机,从零件到装甲,揭秘15式主战轻坦组装全过程

同时曝光的还有一个“小心机”设计,就是坦克上的“黑豹”标记,是一种贴片工艺。黑豹,象征着速度与暴击,这与15式的设计理念一拍即合。15式作为当前世界上唯一一款高原作战坦克,必须具备猎豹一样的爆发力,和一击必杀的强大战力,才能扫平高原动荡。据了解,1辆15式的总装时间能够控制在3个月左右——我国造坦克的技术和产能水平再次得到认可。

我们可能会好奇这些国之“重”器的更多细节,但不管是不是重型坦克,其零部件细节都涉及到真实战场的胜负,属于高度机密——因为我们都生活在陆地上,没有哪个国家建在水底。当然,洲际导弹这类的远程战略武器,或许能直接捣毁一整个陆军基地,但各国一般不会做如此破釜沉舟的打算。(猫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