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都觉得庸俗的花,刘禹锡写诗一顿夸,还夸成了千古名句

花,是大自然给予人间最好的馈赠,美丽、芬芳、妖娆、淡雅、幽静,花儿千姿百态。它们使得这个世界,充满了色彩。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生长季节和生长环境,而在中国古代的文人眼中,各种花的特性,便代表着各种品质。

文人都觉得庸俗的花,刘禹锡写诗一顿夸,还夸成了千古名句

梅、兰、菊,为何是古代诗人最常咏叹的花

或许梅花不是最名贵,不是最好看的,但却是诗人最钟爱的,古代咏花,梅花居首。

梅花开在风雪凛冽之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百花都沉寂的时候,梅花傲然绽放,点缀着单调寂寥的冬天,增添几分动人的色彩,和醉人的芬芳。它是四季最后的坚守者,又是新年的先驱者。

当温暖的东风来临之后,梅花又悄然隐退,零落成尘,不与百花争春。所以在诗人眼中,梅花具有许多良好的品质,有凌寒盛放的坚韧,有独守寂寞的孤高,有出尘脱俗的卓然,还有有默默奉献的无私。

文人都觉得庸俗的花,刘禹锡写诗一顿夸,还夸成了千古名句

林逋把梅花看作是自己的妻子,谢枋得说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

兰花则像是儒家所说,君子处于进退方面的“时机”与“位置”。

相传孔子曾写文章赞扬兰花“隐谷之中,香兰独茂”,感叹其王者之香,却以众草为伍。在诗人眼中,兰花是孤芳自赏的高士,是幽居空谷的隐士,屈原将兰花佩戴在身上,以显示恪守气节。

四君子中,兰花有竹之气节,有梅之芬芳,有松之青绿,三者兼备。可兰花又总是离群索居,所以兰花一直被看作是君子之花。

文人都觉得庸俗的花,刘禹锡写诗一顿夸,还夸成了千古名句

菊花不与春花斗艳,所以在诗人眼中,这是一种谦和的姿态,有不争的恬淡。然而菊花又不是一味的消极,它会在秋霜中盛放,不惧严寒。

在群花凋零之后,菊花独灿其芒,照亮了院落小径。这又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所以菊花在诗中,是种豆南山的隐士,也是鞠躬尽瘁的志士,更是恪守气节的高士。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文人都觉得庸俗的花,刘禹锡写诗一顿夸,还夸成了千古名句


春天那些鲜艳的花儿,诗人却很少用来自比咏叹,仿佛在春天盛开百花,它们争奇斗艳的,都是媚俗的,趋炎附势的,无君子之风,无高士之风,无志士之风。

刘禹锡咏牡丹成千古名句

然而豪迈的刘禹锡却与众多诗人不同,别人眼中媚俗的花,却是他赞叹的对象。试看《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开在暮春之际,花大而美,唐高宗、唐玄宗都十分喜爱牡丹花,所以长安城种植了许多名贵牡丹。

文人都觉得庸俗的花,刘禹锡写诗一顿夸,还夸成了千古名句

刘禹锡写诗总是不按常理下笔,就如写秋,其他诗人都是哀叹秋叶摇落,秋风萧瑟,他却称赞秋日胜春。这首七言绝句同样如此,刘禹锡没有正面描写牡丹有多么美,而是用了两种花来衬托牡丹。

芍药妖艳美丽,极具观赏价值,所以长安人在庭前种了不少,但是芍药格调不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纯洁清丽,然而却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寡情,可远观,不能亵玩。

言下之意,则是牡丹艳丽而有格调,纯洁而又热情,集众花所长。

文人都觉得庸俗的花,刘禹锡写诗一顿夸,还夸成了千古名句

后两句,刘禹锡又从侧面描写转为正面描写,称赞牡丹国色天香,但是它的“色”是如何美丽,它的“香”是何种味道,刘禹锡没有描写。因为诗词篇幅短小,只有短短的是十几字,无论怎么描写,都很难形容出牡丹具体是如何美艳动人。

所以诗人构造了一幅画面:牡丹花开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热闹了起来,人们纷纷跑到街上去观赏牡丹。读者看到这句诗,脑海不由得想起了万人空巷赏花的情形,“动京城”的场面,足以体现牡丹的“真国色”。

文人都觉得庸俗的花,刘禹锡写诗一顿夸,还夸成了千古名句

牡丹因为当时很常见,见多了便觉得庸俗,所以并没有多少人写诗咏叹,咏叹也很难写出好诗,因为牡丹没有凌寒盛放,没有幽居空谷,一般的诗人,很难提升牡丹的境界。然而刘禹锡写常人之不能写,这一首七绝,如今已经成了赞颂牡丹的千古佳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