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都覺得庸俗的花,劉禹錫寫詩一頓誇,還誇成了千古名句

花,是大自然給予人間最好的饋贈,美麗、芬芳、妖嬈、淡雅、幽靜,花兒千姿百態。它們使得這個世界,充滿了色彩。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生長季節和生長環境,而在中國古代的文人眼中,各種花的特性,便代表著各種品質。

文人都覺得庸俗的花,劉禹錫寫詩一頓誇,還誇成了千古名句

梅、蘭、菊,為何是古代詩人最常詠歎的花

或許梅花不是最名貴,不是最好看的,但卻是詩人最鍾愛的,古代詠花,梅花居首。

梅花開在風雪凜冽之際,“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在百花都沉寂的時候,梅花傲然綻放,點綴著單調寂寥的冬天,增添幾分動人的色彩,和醉人的芬芳。它是四季最後的堅守者,又是新年的先驅者。

當溫暖的東風來臨之後,梅花又悄然隱退,零落成塵,不與百花爭春。所以在詩人眼中,梅花具有許多良好的品質,有凌寒盛放的堅韌,有獨守寂寞的孤高,有出塵脫俗的卓然,還有有默默奉獻的無私。

文人都覺得庸俗的花,劉禹錫寫詩一頓誇,還誇成了千古名句

林逋把梅花看作是自己的妻子,謝枋得說感嘆:“幾生修得到梅花。”

蘭花則像是儒家所說,君子處於進退方面的“時機”與“位置”。

相傳孔子曾寫文章讚揚蘭花“隱谷之中,香蘭獨茂”,感嘆其王者之香,卻以眾草為伍。在詩人眼中,蘭花是孤芳自賞的高士,是幽居空谷的隱士,屈原將蘭花佩戴在身上,以顯示恪守氣節。

四君子中,蘭花有竹之氣節,有梅之芬芳,有松之青綠,三者兼備。可蘭花又總是離群索居,所以蘭花一直被看作是君子之花。

文人都覺得庸俗的花,劉禹錫寫詩一頓誇,還誇成了千古名句

菊花不與春花鬥豔,所以在詩人眼中,這是一種謙和的姿態,有不爭的恬淡。然而菊花又不是一味的消極,它會在秋霜中盛放,不懼嚴寒。

在群花凋零之後,菊花獨燦其芒,照亮了院落小徑。這又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正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所以菊花在詩中,是種豆南山的隱士,也是鞠躬盡瘁的志士,更是恪守氣節的高士。寧可抱香枝頭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文人都覺得庸俗的花,劉禹錫寫詩一頓誇,還誇成了千古名句


春天那些鮮豔的花兒,詩人卻很少用來自比詠歎,彷彿在春天盛開百花,它們爭奇鬥豔的,都是媚俗的,趨炎附勢的,無君子之風,無高士之風,無志士之風。

劉禹錫詠牡丹成千古名句

然而豪邁的劉禹錫卻與眾多詩人不同,別人眼中媚俗的花,卻是他讚歎的對象。試看《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開在暮春之際,花大而美,唐高宗、唐玄宗都十分喜愛牡丹花,所以長安城種植了許多名貴牡丹。

文人都覺得庸俗的花,劉禹錫寫詩一頓誇,還誇成了千古名句

劉禹錫寫詩總是不按常理下筆,就如寫秋,其他詩人都是哀嘆秋葉搖落,秋風蕭瑟,他卻稱讚秋日勝春。這首七言絕句同樣如此,劉禹錫沒有正面描寫牡丹有多麼美,而是用了兩種花來襯托牡丹。

芍藥妖豔美麗,極具觀賞價值,所以長安人在庭前種了不少,但是芍藥格調不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純潔清麗,然而卻有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寡情,可遠觀,不能褻玩。

言下之意,則是牡丹豔麗而有格調,純潔而又熱情,集眾花所長。

文人都覺得庸俗的花,劉禹錫寫詩一頓誇,還誇成了千古名句

後兩句,劉禹錫又從側面描寫轉為正面描寫,稱讚牡丹國色天香,但是它的“色”是如何美麗,它的“香”是何種味道,劉禹錫沒有描寫。因為詩詞篇幅短小,只有短短的是十幾字,無論怎麼描寫,都很難形容出牡丹具體是如何美豔動人。

所以詩人構造了一幅畫面:牡丹花開的時候,整個長安城都熱鬧了起來,人們紛紛跑到街上去觀賞牡丹。讀者看到這句詩,腦海不由得想起了萬人空巷賞花的情形,“動京城”的場面,足以體現牡丹的“真國色”。

文人都覺得庸俗的花,劉禹錫寫詩一頓誇,還誇成了千古名句

牡丹因為當時很常見,見多了便覺得庸俗,所以並沒有多少人寫詩詠歎,詠歎也很難寫出好詩,因為牡丹沒有凌寒盛放,沒有幽居空谷,一般的詩人,很難提升牡丹的境界。然而劉禹錫寫常人之不能寫,這一首七絕,如今已經成了讚頌牡丹的千古佳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