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前陣子我們介紹過了怎麼從小做好幾何思維的啟蒙——《沒想到,解決最困擾我的空間幾何思維啟蒙的,居然是一根火腿腸 》。今天來說說空間與幾何裡,另一塊重要的內容——測量

相信大家都已經從各種文章裡面或多或少的知道了,在數學啟蒙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玩一些測量的遊戲。比如說用回形針量一量長度、用積木去測一測高度等等。

但你可能不知道,帶著孩子玩這些遊戲到底有什麼用?

現實一點,從應試的角度來說,測量的啟蒙做的好,可以讓孩子更形象、更輕鬆的理解小學的很多知識點。

首先,可以更輕鬆的理解什麼是公制單位,以及測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1米等於10個分米,等於100個釐米,這在我們看來習以為常,很簡單。但這些單位,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對於幾歲的孩子來說,很難理解。這就需要我們運用遊戲的方式,把抽象的概念,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具象物體。

第二,可以更輕鬆的理解面積和體積怎麼計算,而不用死記硬背。

小學3年級就要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到高年級要學習體積計算。

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體積=長✖️寬✖️高,這麼抽象的公式,可能我們很多成年人都沒有想過,它們是怎麼推導出來的,靠的只是死記硬背。

今天我就想告訴大家,通過幾個測量遊戲,一步步深入,即使是學齡前的孩子,也能輕鬆、形象的理解包括體積、面積在內的這些小學高年級的知識點。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一、同一個物體,可以測量不同的屬性

首先,我們可以拿出幾本長、寬和厚度不一樣的書,問一問孩子:

“哪一本書最大? ”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妞妞的第一反應,是指著最大開本的繪本說:

“這本最大。”

這時可以把所有的書都直立起來,指著最高的一本說:

“可是這本最高啊,現在你覺得哪一本書最大呢?”

再對比一下厚度:

“這本最厚,那這本是不是最大呢? ”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一個物體有不同的屬性,要比較和測量一個物體,首先要確定的是,測量和比較它的哪一個屬性?是長、寬,還是高?

同樣的,我們還可以拿出一些大小不一樣的紙盒或者水瓶,問問孩子哪一個最大。

在這裡,可以引入一些對孩子來說比較新鮮的屬性。

哪一個紙盒能裝最多的積木?這指的是容積。

哪一個水瓶最胖?這引入的是周長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二、所有的測量,都要是公平的比較,並且可以進行換算

為了讓妞妞理解這個概念,我拿出了一支長的筆,和一支短的筆。

我先問妞妞:

“我用大塊的樂高積木來測量長的筆,小塊的樂高積木來測量短的筆,可以嗎?”

妞妞說:

“可以。”

結果,長的筆有3塊大樂高積木長,短的筆有4塊小樂高積木長。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我拿起短的筆說:

“4比3多,所以這支筆更長。”

因為肉眼可見不對,所以妞妞馬上表示強烈反對。

這時,就可以引導孩子思考:

“為什麼不對呢?”

妞妞想了想說:

“因為這個樂高積木更短!”

於是我告訴她:

“沒錯,當我們要進行測量和比較,一定要是公平的,要用同一種東西來進行測量。”

接下來,再把不同大小的樂高積木進行換算。

比如說,一支筆等於3塊大樂高積木那麼長,那麼,等於幾塊小樂高積木呢?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這樣形象的一比劃,小朋友很容易的就能理解測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同時,這也是等量代換的學習。

三、人們為了方便,所以發明了公制測量單位

這之後,我又引入一個問題:

如果一個美國的小朋友,想要和你比一比,你們倆誰的小熊更高,怎麼辦呢?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妞妞說:

“那我們買同樣大的樂高積木來量一量就行了。”

我說:

“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如果買不到一樣大的積木怎麼辦呢?”

妞妞說了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最後我引導她思考:

“我們能不能發明一種測量工具,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買到,大家就可以用同樣的工具來做公平的比較了。”

這時,可以給孩子講講測量的歷史:

“在古代,人們一開始也是用玉米、木棍來測量物體的。後來發現用這些東西測量不方便,也不準確,大家發現用身體的一個部位來測量最方便。但是呢,每個國家的人喜歡用不同的身體部位。

古埃及人用手腕和手掌來測量。他們用木條或者金屬條做成與手掌和手臂相同的長度,作為標準的掌尺和腕尺。

英格蘭人則用大拇指和腳來測量,一個大拇指的寬度叫做1“英寸”,一隻腳的長度,叫做1‘英尺’。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但是這樣,不同國家的人想要比較就不方便了,因為買不到一樣的測量工具。

所以法國人發明了一種新的測量工具——尺子。在尺子上,一小格是一個釐米,就像一個小樂高積木塊。100個釐米,是一米,就像一個很大的樂高積木塊。這樣一說,抽象的米和釐米,就變得具象化了。

全世界各地的人,都用這種工具來測量,這樣就能進行公平的比較了。米和釐米,就叫‘公制單位’。”

四、除了長寬高,我們還能測量什麼?

除了長、寬、高,能夠讓學齡前孩子很直觀理解的,還有這麼幾個屬性:面積、體積(容積)、重量。

1、面積

我告訴妞妞:任何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面積。桌子表面的大小,是桌子的面積;床表面的大小,是床的面積。再來一個思考題:還有什麼有面積呢?地球有面積嗎?

接下來,讓孩子比較一下兩本書的面積。怎麼比較呢?

一本書的表面,可以鋪上24塊樂高積木,另一本書的表面,可以鋪上50塊樂高積木。這樣一來,就比較出了兩本書面積的大小。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我們還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來測量不同物體的面積:用餐巾紙、硬幣、抱枕,來測量桌子、床、鏡子……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看了上面這些照片,就能理解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麼來的了。

像最右邊的長方形桌子,每一排有3個餐盤,放了4排,那麼一共有多少個餐盤呢?4個3。也就說,桌子的面積是“4乘以3”個餐盤。這就是“長方形面積=長乘以寬”的由來。

每個餐盤,就像平方米、平方釐米,是一個面積單位。

2、體積(容積)

我們可以拿兩個空盒子,讓孩子想想,怎麼比較這兩個盒子的大小。

經過了面積的測量,他們很容易會想到:往裡面放積木啊。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一個物體能裝下多少東西,這就是“體積”。(這裡我們就默認體積等於容積了)

現在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就很好理解了:長乘以寬,能算出一層有多少塊積木,一共有5層,再乘以5。這就是“長乘以寬乘以高”的由來。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這些遊戲玩過之後,孩子也更能理解平方米、立方米這種抽象的單位了。

最後讓孩子想想:水杯的體積怎麼測量呢?

這會是孩子很喜歡的遊戲,哪個孩子不愛玩水呀~

3、重量

在小學,有很多與重量相關的數學題。

前面說到的長、寬、高、體積、面積,都是看得見的。但重量是一個”看不見“的概念,它也可以測量嗎?

這是對孩子思維的一個很好的擴展:看不見的東西,也可以被測量。

我們使用的工具就是——小狗天平。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克、千克,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小狗砝碼卻是具象的物體。用小狗砝碼測量重量的經驗,可以讓孩子將來更好的理解重量單位。

首先可以讓孩子測量不同物品的重量,然後進行比較和排序。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也可以融入等量代換。

像妞妞就發現,一個樂高積木塊的重量等於兩隻小狗的重量。那麼,一個小人偶等於6只小狗重,它等於幾個樂高積木重呢?

這就是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今天這篇文章,把測量涉及到的核心內容都說到了。這些內容,不能指望孩子在短時間內全部理解吸收,而是要用不同的物品、遊戲,讓孩子不斷的去感受。數學學的好,是一個長時間、少量、高頻積累的過程。

大家也能看出來,在遊戲的過程當中,我遵循了兩個核心點:一是用問題引發孩子自己的思考;二是把抽象的概念,變成看得見的實物。

這是數學啟蒙裡一以貫之的原則。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超前學,不是指在幼兒園學小學的知識,而是指學孩子不能具象理解的內容。超綱不可怕,怕的是硬灌、死記、刷題。

別被乘法、除法、面積、體積這樣的詞嚇住了。家長教的好,孩子就能學的好。

最後,再給大家和帝呱呱的孩子們留個思考題吧:

還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被測量的呢?怎麼測量?

歡迎給我們留言哦~

圖:狐公子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謝謝你關注帝呱呱星球,這裡有傳說中的海淀、順義媽媽。因為地域和工作的原因,我們得以接觸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育兒理念,希望和你分享雞娃時代裡不一樣的育兒新認知、帝都新生活。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我沒有死記硬灌,就教會了4歲半的妞妞算面積和體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