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孩子为何把大人的嘱咐当成是管她?

冬天的太阳暖融融


笔者这里暂且把成年的孩子理解成还在青春期或者刚过青春期的孩子吧。

有两个观点,作为大人或者家长应该要认识到的。

1.青春期是孩子走向自我成熟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从青春期的心理角度来看,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一个人生八阶段理论,提出了青春期心理任务是:“获得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通俗而言,青春期时期的孩子会向内不断思考:“我是谁?外界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我以后在社会的定位是什么?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个时期,孩子渴望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想摆脱父母的控制,走向独立。甚至有的孩子宁愿自己多走弯路,也不想父母插手自己的事情,碰得头破血流也高喊“青春无悔”,因为孩子自我意识不断成熟,要求独立 。

2.有个观点说 :“真正的父母之爱不是您作为父母从一而终的付出和保护,而是在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您懂得用合理的方式得体的退出。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第二个任务就是懂得如何和孩子在恰当的时候分离。”青春期,恰好是孩子和父母在生理、心理上的分离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孩子渴望和父母分离,父母也应做好和孩子分离的心理准备。

一方面,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自主意识,应当看到孩子“长大了”,需要换种方式和孩子沟通,不能再是以前的指令式、命令式的语气,而应该是温和、建议的语气,凡事多听孩子的想法,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对话;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正在做和还没做的事情,要学会适当的放手,适当和孩子进行分离的过程。

综上所述,如果家长的嘱咐很啰嗦,或者仍然把孩子当成小孩子看待,没看到孩子成熟稳重的一面,孩子自然不喜欢,自然不愿听从。反过来说,如果家长的态度温和了,家里的氛围就变好了,孩子自然会和家长亲近,愿意和你们说话,把心里的疑虑拿出来和家长沟通,对于家长的建议和叮嘱,自然也会放在心上,避免成长路上的一些不必要的坑。


学生哥好温功课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提高,学历的丰富,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对好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而大人们又由于阅历的丰富,监管的责任,地位上的优势,对孩子也很容易居高临下,婆婆妈妈,而孩子呢?不但不领情,反而大行其道的大有人在。这就是代沟,需要沟通,需要沟通无限。把孩子当朋友,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融洽,其乐融融,无话不说,无问题不交流,长此以往,情况会大有改观。





辉县李合生


成年的孩子?为什么成年了还是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语言就等于命令,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他思想的成熟,他要独立思考要去自己做决定,父母也要随之成长,父母的成长在于逐步的放权给孩子,让孩子有成长的空间,他已经是成人了,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时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要远一点,再远一点,让孩子独立前行,你过多的嘱咐侵犯了孩子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