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被算法支配的可怕

數據時代下,私人數據“被迫”存於平臺之中,如果要每一個用戶都保護好自己的數據隱私不被濫用顯然不現實。要杜絕大數據殺熟,必須解決個人數據私有化問題。反科技“狂人”希爾多·卡辛斯基曾在《工業社會及其未來》一文發出警告:“工業化時代的人類,如果不是直接被高智能化的機器控制,就是被機器背後的少數精英所控制。”如果數據不私有化或未建立對算法的有效管控,算法就是剝削。

比較中國與美國的互聯網生態,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不同。中國互聯網形成了兩大系,這兩大系都熱衷於終端的橫向擴張,勢力範圍囊括零售、醫療、消費金融、網絡支付、出行、住房、媒體、旅遊、商業服務、物流。由於美國的反壟斷法是條高壓線,Facebook、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公司不敢過度橫向擴張,只能往縱深領域發展,如操作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無人駕駛、通用芯片、導航系統、編程語言、機器人、基礎科學等。

中國互聯網公司極少進入這些領域,而這些縱深領域才是核心技術所在。不可否認,中國互聯網巨頭在大數據、雲計算及算法領域投入巨大。但是,這些領域所獲得的成果,目的是為了在終端獲取最大的“交易剩餘”。在終端領域的擴張,中國互聯網巨頭獲得了巨大資本紅利,大量冠以大數據、雲計算概念的終端消費公司上市套現。終端橫向擴張的互聯網生態至少造成三大問題:一是資本、人才無法進入縱深領域,核心技術創新不足;二是我們的生活被一個個強大的算法支配、包圍和鎖定;三是平臺算法上下通吃,攫取了全社會的“交易剩餘”,製造了財富集中及貧富分化,甚至出現有效需求不足。

價格歧視理論揭示了被大數據、雲計算“偽裝”的算法剝削。中國的價格法規定,價格歧視是不正當價格行為。同時,即將在10月1日實施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禁止了大數據殺熟行為: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旅遊者消費記錄、旅遊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

近些年,美國及歐洲掀起了數據民主化運動。歐盟議會於2016年通過《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該條例規定,任何收集、傳輸、保留或處理涉及到歐盟所有成員國內的個人信息的機構組織均受約束。這條例明確了個人數據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2019年7月8日,英國信息監管局發表聲明,英國航空公司因為違反《一般數據保護條例》被罰1.8339億英鎊(約合15.8億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