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应该日元走强,甚至替代美元,为什么没有?

小卫医生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为了要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从1986年起,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这使得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从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那年深冬



Beepbug


因为啊,日本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国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内资源少,所以原料要外购,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也要外销。

这样的国家如果没有过多干预,在和平年代也能生活得很好。但偏偏日本是在在和平年代也笼罩在美国阴影下的国家!

日本的经济单纯靠国内是撑不起来的,所以命脉是外贸!那怎么针对日本呢?

很简单,让日元升值!

日元升值打击面最广的是外贸,因为你出口的产品的成本一定是上升的。

(人工、土地等成本都是用日元标价的,但是日元升值等于对外成本飙升)

成本上升—出口价值上升—东西卖不出去—打击出口贸易

这是第一阶段

日本出口企业关停—股市、房地产成为资金蓄水池—股市房市价格飙升—经济泡沫化

这是第二阶段

引爆泡沫—摧毁大批企业—经济循环被斩断

这是第三阶段

那日本有没有可能反制呢?

有机会,投资当时的低成本国家,用日元升值这个优势降低成本,虽然当时日本政府也有这样操作,虽然力度不大,但看得出日本政府看也是到了危机。

但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放任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疯涨,放任产业空心化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