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宋代诗人秦观把苏东坡比为“天上麒麟”,他作诗称:“不将俗物碍天真,北斗以南能几人?”时人对苏东坡的崇拜和赞美达到了顶峰。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轮明月。

这首《水调歌头》之后,其他的中秋词再难出头。词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朝大文豪苏东坡。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对苏东坡的了解程度要超过绝大部分古代诗人,还在于他对我们流传至今的生活有着杰出的贡献。

如今,“东坡肘子”或者“东坡肉”仍然作为一道名菜,成为宴席佳肴,“眉州东坡”作为一个品牌,也被许多人熟知。那么,它们是不是真的与苏东坡有关呢?这位生活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却在今天仍被后人传颂的大诗人,他的人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说实话,用30个字的标题来概括苏东坡,实在太难。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文学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通过苏东坡流传于世的一千七百多首诗词、八百多封信函、数不清的短记和题跋,还有许多的奏议、碑铭、杂文,以及为朝廷拟过的八百道圣旨,为读者全方位呈现了一个活泼灵动、才华横溢、乐观豁达、仗义执言又悲天悯人的苏东坡其人,且看他的描述,就可以暂且洞窥历史上的苏东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着,亲民的官员,大文豪,新派画家,大书法家,造酒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静坐冥想者,佛教徒,儒学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鬼,厚道的法官,坚持自己政见的人,月夜游荡者,诗人,或者谐谑的人。然而,这些恐怕都无法构成苏东坡的全貌。或许我可以这么作个总结——在中国,一提到苏东坡,总会让人露出真挚而钦佩的笑容。”

事实上,绝不仅仅是这些,今人提起苏东坡,都知道他是个大诗人兼散文家,大概因为诗歌口口相传,更容易被普通人接触到。

其实,他还是一流的画家和书法家,还是个大旅行家。

更重要的,他是个难得的好官。他的一生,宦海沉浮,至高曾官拜三品翰林学士知制诏,为皇帝制诏,也曾被贬到很多地方任地方官,甚至贬到当时尚处蛮荒的海南。但是,不论他走到哪里,总会为当地人做许多善事,赢得民众的喜爱。

01 生逢盛世,童年幸福安乐

宋仁宗时代,正值宋朝全盛之时,君主圣明,百姓安居,四海雍熙,八荒平静。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在四川境内,隶属古眉州的眉山小城年味酽浓,气氛祥和。位于纱縠巷的一栋中等住宅里迎来了一个新生的男婴,更是增添了无穷的喜气。

二十七岁的父亲苏洵给这个男婴取名苏轼——轼者,车上扶手是也,苏洵希望他的儿子长大后能安分守己,虽默默无闻,却能扶危救困。

然而,他未曾想到,这个男孩日后不但做到了扶危济困,还成为了最早施行慈善和社会福利的慈善人士,而且,为了反对暴政、拯救黎民,还几遭谪贬,颠沛辗转。

他更不曾想到,这个儿子日后以不世出的才华成为当代首屈一指的大文豪,更以精美诗文流芳百世。因为那个时候,苏洵本人还是个不知努力、没有功名的白丁一枚。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苏家是小康之家,苏轼的母亲出自大户,知书识礼,为苏轼和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进行了良好的知识启蒙和道德启蒙。

苏轼六岁入学,聪颖早慧,十岁的时候就曾写过不少佳句。在母亲的陪伴与督促下,苏家兄弟二人或博览群书,开阔心境视野,或练习琴棋,陶冶身性情操。

不需要做功课的时候,母亲还会教导两个儿子种树、爱鸟,做农活。兄弟二人常亲近自然,尽情嬉戏。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三苏祠中苏母教子蜡像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我看来,苏轼大半生颠沛流转,可谓不幸,但是,拥有这样一个幸福的童年却是最大的幸运。这样的童年塑造了他开朗乐观、随遇而安的性情,让他在日后艰苦的流放生活中仍能乐观自处,淡泊豁达,并始终从细微之处发现美,在逆境中仍然留下了许多精美传世的佳作。童年的幸福让他一生受用不尽。

02 年少成名,迎娶佳人良伴

十八岁那年,苏轼在为进京赶考做着准备。

当时流行“榜下择婿”的风俗,若两兄弟金榜题名,就会有很多人争相提亲。而苏家父母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不愿攀龙附凤,所以,决定在赶考之前为两兄弟定下亲事。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那一年,十八岁的苏轼迎娶了十五岁的王弗小姐为妻。父母的决定是正确的。王弗聪颖睿智,知书达理,贤德稳重,深得苏轼喜爱。二人婚后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始终伉俪情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一年后,十六岁的苏辙也娶了一个小他两岁的新娘。小儿成婚后,父子三人一同进京。兄弟两人参加了秋试,双双得中,并一起等待第二年春天的殿试。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在殿试中,苏家兄弟不出所料又都得中优等。而苏轼的一篇文章,更是被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大加赞赏。然而,因为是匿名阅卷,欧阳修误以为文章是他的好友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将第一名改为了第二名。

于是,公元1057年,苏轼被钦点为进士,年方二十。

然而,或许天妒这兄弟俩的年轻和才华,有意拖慢他们的青云之步。正当仕途之路开启,前途金光闪烁之时,苏轼的母亲去世了。

按照当时的规定,即使贵为宰相,也要立刻辞官,守丧二十七个月。于是,父子三人匆匆赶回家奔丧。

服丧期满后,苏家三父子再次入京,这一次,两兄弟又经过了两次“公务员考试”,他们的才华引起了仁宗皇帝的注意。这位贤能的君主说:“今日为子孙得二相才。”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不过,尽管苏东坡才华横溢,但他在仕途上还得从头做起。1061年,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署凤翔府判官事,正式开始了官宦生涯。

03 初入仕途 妻父先后辞世

凤翔府,古称雍、雍州、雍城,地处陕西省西部,在现在的宝鸡市东北方向。苏轼在这里任职三年,行文祈雨,留下了与神明斗法,与鬼怪辩论的事迹。

苏轼在凤翔为官之时,年资尚轻,性格也未成熟。王弗看出丈夫率性坦荡,说话做事不免不拘小节,甚至缺乏识人之明,交浅言深。

用苏轼自己的话说,遇到不爽的事情,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于是,王弗常常提醒丈夫要小心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对苏轼严加迫害的章惇。

三年之后,苏轼任满回京。新登基的皇帝英宗本有意重用他,破例升他为翰林,然而宰相韩琦反对,认为突升高位对苏轼并不好,应当慢慢历练。于是让苏轼到史馆任职。

由于这个职位,苏轼得以有机会看到皇家收藏的珍本,手稿和名画,内心非常高兴。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就在日子平稳美好的时候,噩运降临。五月,王弗去世了,年仅二十六岁。失去红颜良伴令这位深情的大才子悲痛不已。纵使日后再有续弦,但这位亡妻还是成了他心中不能碰触的伤痛。

第二年,苏洵也离世。苏轼兄弟将父亲和妻子的灵柩一起运送回家乡,与母亲葬在一处,并手植三万棵青松,所以就有了月夜下的松岗。

十年后,苏轼仍能梦到亡妻,在一次梦醒后,就有了那首哀婉凄绝的《江城子·记梦》。这首词寄托的万缕哀思令人断肠,被称为千古第一的悼亡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父亲离世,兄弟两人再次丁忧服丧。又是二十七个月。1069年,丁忧期满回京。当时二人不知,这次是和故乡的诀别。之后数十年,他们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

04 反对新政 多次遭到谪贬

1067年,只做了四年皇帝的英宗去世,神宗登上了大宝。他一上任,立刻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当年九月就擢升他为翰林。王安石抓紧机会,开始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以“国家资本主义”为核心,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其中最著名的是“青苗法”。即播种时节,由朝廷贷款给农民买耕具、麦种。收获季节再连本带利收回来。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这个方法类似小额贷款,在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曾经对湖州的丝农试验成功过。然而,问题出在王安石的性格上。

本来计划中写的是完全自愿,可是他过于执拗,竟然要求地方必须贷款,甚至以贷款来衡量政绩。于是,为了政绩,地方官吏开始摊派强贷。于是,很多人被迫贷款,几个月之后就要还三分利,还不上钱,家里的财务就被强行收走。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几年下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而且,王安石的新政里还包括市易法、免疫法、保甲制、所得税等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非但没有达到他所预想的国富民强的目的,反而令商业停顿,人民困苦。许多人不得不卖妻鬻子、流离失所。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人提出反对,然而,执拗的王安石排除异己,任人唯亲,刮起了一场政治风暴。

苏轼这样一位善良率性的文人,对此自然义愤填膺,不吐不快,大发反对之声。1070年,王安石正式拜相,朝中原来德高望重的贤臣几乎都已经不在朝了。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欧阳修辞去一切官职隐退,司马光被派往陕西的偏远地区任职。而苏轼则奋不顾身,上奏了一封著名的万言书,引经据典,直陈利害。

“内重之末,必有奸臣指鹿之患。外重之弊,必有大国问鼎之忧。”

他知道自己即使不遭大祸,也会被免职,但是,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果然,不久之后,苏轼第一次遭到罢黜,任杭州太守。面对御史的弹劾,苏轼连答辩书都懒得写,带家眷直奔杭州。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此后七八年,他分别在杭州、青岛附近的密州和江苏的徐州任职,政绩很好。他为当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善事,也写了不少优美的诗词。

特别是在杭州,号称“人间天堂”的地方,物阜民丰,美景温情,更是激发了诗人的诗情。他在此度过了非常幸福的三年。在这里,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咏西湖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然,即便如天堂般的杭州,也还是有许多民生忧患。有蝗灾要治,有盐道要疏通,有饥荒要调查……民间疾苦无时无刻不牵扯着诗人的内心。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读来令人叹息。诗句的意思是天空静谧详和,而受了伤的大雁还是收敛着翅膀不肯高飞;明月高挂,被惊起的喜鹊依然无法安心落在枝头上。体现了诗人内心对政局动荡的恐惧和对民间疾苦的忧虑。

杭州任满到密州,他亲眼看到免疫税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痛苦,于是,“洒泪循城拾弃儿”。在一封信里,他提到曾救了三四十个即将饿死的孤儿,把他们安顿在自己家里。这是一段沮丧的时期,他却写出了极佳的作品。

《水调歌头·中秋》就问世于他从杭州到密州的途中。当然,这是写给弟弟子由(苏辙字子由)的,而不是写给某一位女士的。

05 乌台诗案 再贬黄州 东坡横空出世

新政以来,不爽之事颇多。对这些,苏轼“食中有蝇,吐之乃已。”

在外做官期间,苏轼一直上表给皇帝,皇帝每次读完都公开大加赞口。再加上,他的文风鼎盛,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人人都以传颂苏东坡的诗句为自豪,很多诗句写出来很快就会传遍京师。这给他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此时,尽管王安石已经去职,但朝中掌权的还是王安石一派的人,他们觉得苏轼话太多了,是个危险人物,于是决定除掉他。于是,有御史弹劾苏轼,告他讽刺朝廷。

1079年,调任湖州太守的苏轼被革职,押回京师审问。据当地地方志记载,他走的时候,老百姓都出来相送,人民“泪如雨下”。这充分说明苏轼在为地方官的时候,宽仁善政,为当地做了很多好事。

到了京师,苏轼被关在御史台监狱,也就是“乌台”。在这里,他被要求对自己的诗进行说明解释。很多他随性而发的诗句被小人们拿来大做文章,说他“不敬朝廷”。眼看罪名就要落实,在朝廷奸小的推动下,苏轼有可能性命不保。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江疏影在电视剧中饰演宋仁宗皇后

好在,神宗并不想杀他。而且,此时,一向支持苏轼的仁宗皇后病死了。太后临终前对神宗皇帝说,先皇很欣赏苏轼。说他因诗获罪,是小人对苏轼的陷害,不能冤枉无辜,天神会动怒的。

于是,神宗最后决定,不杀苏轼,将他发配黄州。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湖北黄冈

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在这里,苏轼开始在东坡自己耕种,由此,他开始使用“东坡居士“的号,苏东坡横空出世。

也是在黄冈,他带着续弦——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以及后来成为东坡小妾并伴随他后半生的丫鬟朝云,过上了农夫一样的生活。一家人过得虽然清苦,却令他开始进行对生命真谛的思索,写出了许多成熟佳美、贯通灵性的诗句。

在黄冈,他自建屋舍,以及后来大名鼎鼎的待客雪堂。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

他引农夫、郎中、和尚为友,日子过得淡泊却惬意。他对生活的热爱巨细无遗。

苏东坡还自己煮饭菜。他曾经遗憾地说,当地猪肉很便宜,但可惜“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他写了一道炖猪肉的方子——用少量水煮开后加入酱油文火炖几个小时。这大概就是“东坡肉”的由来。除此以外,他还教人做鱼做羹,方法流传至今。

而且,他发现,当地有溺婴的恶俗,他于是上书给太守,并自己成立救儿会,救下了许多可能被溺死的婴儿。

超脱的生活使东坡的心灵产生蜕变,于是,在黄州的时候,他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以及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段时期,他的作品充满了光辉、温暖、亲切和宽容的幽默感,读来醇美而成熟。

06 太后执政,重回政治中心

1084年,神宗皇帝驾崩,他的母亲英宗太后开始摄政。太后同短命的英宗皇帝一样,欣赏苏东坡的才华 ,于是迅速召他回京复职。尽管苏东坡心中并不情愿,“岂意残年踏朝市,有如疲马畏陵坡。”他将自己比作巅峰已过的良驹,并不愿再卷入朝局。可是,皇命岂能违。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电视剧中的英宗皇后

到达京师八个月间,苏东坡迅速升迁,官位三变。元祐元年(1086年),他成为三品的翰林,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之后的几年里,他为皇帝起草了八百多道诏令。

尽管此时苏东坡位居高位,但他已然淡泊名利。对他来说,奢华的日子和简朴的生活在幸福程度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这段时间,他的名气更是达到了顶点。崇拜他的人非常多,很多人拼命收集他的亲笔题字。

苏东坡则利用手中的权利,加紧为民行善,废除王安石时期设立的青苗法,并要求朝廷免除贫民的债务。并力图用一己之力对抗朝廷的贪腐和无能。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然而,由于宋朝的制度加上之前的遗毒,现在的宋朝,党争风头渐盛。苏东坡一直想放弃这个受人羡慕的官职,远离党争。却没有立刻得到允许。

后来,政治风暴还是向他袭来,许多人弹劾他。他坚持上奏外放,终于获得批准,于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节制浙西路诸军。那一年,苏东坡52岁。

再次来到杭州,他将对家乡的感情付诸这里。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他就完成了供水系统、医院等公共健康和卫生方案,还疏浚盐道、修整西湖、平抑粮价,并且不顾朝廷和临近各省官吏的漠视,一个人热心赈灾。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苏东坡的画

他慷慨为官,敦和仁厚,古道热肠,赢得了百姓真心的拥戴。曾经有一个商人因债务受审,苏东坡要他说明原委。年轻的被告说:“我家以卖扇为生,去年父亲死了,留下一些债务。今年春天又连连下雨,大家都不需要买扇子。不是我故意不还债。”

苏东坡沉吟半晌,对年轻人说:“拿一堆扇子来,我替你卖。”年轻人回家拿了二十把白绢团扇。苏东坡就在扇子上作画,画枯木竹石,一会儿就都画完了。那人没想到自己这么幸运,连忙拜谢大人并抱着扇子走了出去。一跨出府门,扇子就被人们一抢而空。债务自然也就还清了。

这样的妙事还有很多。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苏东坡的另外一大手笔就是在杭州建立了一座医院——“安乐坊”,据林语堂考证,这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三年内曾救治过一千个病人。

苏东坡还着手解决西湖的问题,将西湖水引入其他水库,解决了全城的供水问题。他亲自设计了一道苏堤,疏浚西湖,消除水草,使西湖风景长存,杭州城供水充足,为杭州人民立下了千秋功业。

07 晚年流放 因病归去

树欲静而风不止,党争愈演愈烈,他远在京师的敌人也不愿放过他。

1093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两个女人先后辞世,一个是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另一个是太后。两个人都是他的守护神。苏东坡进入了晚年流放的惨淡年华。

亲政的哲宗皇帝喜好女色,任用奸小。英宗太后听政时期任用的大臣被称为“元祐党人”,苏东坡被列为第一个。政敌们自然不会放过他,,免职、流放和监禁的圣旨接二连三发了下来。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惠州的苏东坡雕像

1094年,苏东坡被贬到广东高山南部,调任英州太守。光是去途就有两千四百公里之远。没多久,他又被改派到惠州担任建昌军司马。到湿热的岭南,东坡并没有沮丧堕落。相反,他以发现美的眼光去欣赏南国风光,写出了“岭南万户皆春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豁达开朗的诗句。

在惠州,他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当看到大江的光影照入房中,他暗自心忖:真美啊!美得像清空的明月。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很关心本地的民生。在惠州,他建了两座桥,一座在河上,一座在惠州湖上。另外,他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建大冢,安葬无主的孤骨,并为他们写了一篇祭文。这件事令当地百姓对他万分感激。

当时的岭南,疟疾流行,苏东坡还想办法改善供水,减少疟疾的传染。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朝云墓

然而,正当他建成新居,打算长住的时候,一直陪他谪居,敬他爱他的妾朝云却染瘟疫去世了。东坡伤心地将朝云葬在城西丰湖边,后方是一片大松林,左右两边都是佛寺,每日可以听到傍晚的钟声和松林的轻唱。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风中飞蓬”正是苏东坡一生最好的象征。本以为晚年可以定居惠州,没想到,他突然又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当时的苏东坡已经六十岁了,生还内地之望甚为渺茫。

要抵达目的地,苏东坡必须上溯西江,走几百里到现在广西的梧州,然后南行到雷州半岛渡海。弟弟子由到雷州半岛送他,兄弟二人悲凄离别。此时的东坡妻子离世,兄弟无法同行,陪伴他的只有幼子。

他身负“麒麟之才”,旷达深情,仗义执言,一生颠沛终本色不改

海南儋州的东坡像

海南岛潮湿闷热,尚未开化。“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唯有一幸,无甚瘴也。”

但是,他不屈的灵魂和人生哲学让他即使处境如此,仍然不失生活的乐趣。他还是结交各路朋友,谈天说地,让自己不寂寞。并且,小儿苏过跟随父亲,接受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日后也成为了一个有地位的文学家。

1100年,哲宗驾崩,传位给弟弟徽宗。之前六个月,新太后神宗皇后摄政。本以为归途无望的苏东坡被赦免,获准自由居住。然而,多年的漂泊加上热带的酷热让他的健康受到了重创。

是年七月,东坡到了常州,病情越来越严重。七月二十八日,一代文豪结束了辗转颠沛的一生,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四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