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它们都是我人生(身为读书人、身为作家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小说。倘若只让我从中挑选一本,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小说家,我把它看做是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是看清自己位置的一件标志,然后时而叹息,时而全身紧张,好像命中注定一样始终牵扯着我。”——村上春树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这是奇迹的时代,这是艺术的时代,这是放纵的时代,这也是讽刺的时代。”
——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回声》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一举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出身低微的小伙儿盖茨比长大后参军,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他爱上了上流社会的姑娘黛西。盖茨比身上笔挺英武的军装掩盖了他一名不文的经济状况,让他能够有机会和黛西相爱。

后来,盖茨比参加一战,上了战场,和恋人分开。当他从战场回来后,他依然身无分文。他自知这样的自己无法娶到公主般的黛西,于是跑去赚钱。而当他通过贩卖私酒等一系列不合法的手段真的赚到大钱,并踌躇满志地归来准备迎娶心上姑娘的时候,发现黛西早已嫁作人妇,成了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南的太太。

为了心爱的姑娘,盖茨比一掷千金购买了海湾这头的豪华别墅,为的就是能从平台上眺望到黛西家的那盏绿灯。而且,盖茨比的别墅里夜夜笙歌,每天都在举办狂欢Party,全城的人都可以免费前来参加。为的就是某一天黛西能够也来到他的舞会,和他相见。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那边,黛西的生活也不尽如意。黛西的丈夫汤姆经常闹出花边新闻,还在外面寻到了一个修车铺老板的女人梅朵作为自己的情妇。对这些,黛西也只能视而不见。她好像汤姆豢养的一只金丝雀,为自己悲哀,却又没有冲破牢笼的勇气。

终于,盖茨比在黛西表兄尼克的帮助下如愿见到了黛西。二人旧情复燃。盖茨比择机当面向黛西的丈夫摊了牌。可是,他却忽略了一点:黛西的态度一直都是游移不定的。后来,当盖茨比带着黛西离开的时候,不小心撞死了汤姆的情妇梅朵,而驾车的是情绪崩溃的黛西。

这边,为了黛西,盖茨比隐藏了真相,等待黛西给他打电话,好带着她一起离开。而那边,黛西和丈夫“冰释前嫌”,打算将罪过嫁祸给盖茨比,自己逃离这里。

汤姆阴险地告诉梅朵的丈夫,是盖茨比杀死了梅朵。梅朵的丈夫因而找到盖茨比,将他杀死。可怜的盖茨比,直到临死之前还在等待黛西的电话。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盖茨比中枪后嘴里念的依然是黛西

阅读这部小说,我的心中不断浮起的两个字越来越清晰:执念。盖茨比的生命,成于执着,毁于执念。令人落泪的结局其实在最初就已经显现。

赢不得的永恒——对爱情的执念

“他以创造性的激情投身其中,不断加以完善,用迎面飘来的每一根华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再多火热的激情与纯真也不能与一个人心中聚集起来的无限渴望相媲美。”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自传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与他笔下的主人公盖茨比拥有着惊人相似的人生经历。他的成名和死去,都与爱情有关。

他同时代的好友海明威曾在《流动的盛宴》中写道:“菲茨杰拉德是被女人毁掉的。”

确切地说,是两个女人。

菲茨杰拉德的出生在美国一个中产家庭,但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破产了,从此,菲茨杰拉德变成了穷小子,过着窘迫的生活。

19岁时,这个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女孩杰内瓦,但是两人却最终还是被财富和地位的差距拆散。这些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情节如出一辙。那句:“穷人家男孩从来就不该动念头娶富家女(Poor boys shouldn’t think of marrying rich girls)。”正是出自杰内瓦的父亲。杰内瓦最后嫁给了另一位富商,也从此在菲兹杰拉德的人生轨迹上烙下了幻灭的烙印。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杰内瓦是一位优美高雅的贵族小姐,15岁时就已经成为上流社会交际圈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令菲茨杰拉德倾心不已。然而,多情却被无情恼,杰内瓦小姐终究成为了别人的太太。

1918年,菲茨杰拉德遇见了泽尔达。与杰内瓦一样,泽尔达也是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小姐。她出生于阿拉巴马州最优渥舒适的家庭,父亲是阿拉巴马最高法院法官。当一等中尉菲茨杰拉德在乡村舞会上邂逅被爱慕者围绕着的这位公主时,那光景几乎和身着军装的盖茨比与黛西的初遇如出一辙。1919年,菲茨杰拉德退伍来到纽约,搬到了曼哈顿的一个单身公寓里,以便能看见泽尔达的家。这与小说中盖茨比买下黛西家对岸的别墅也十分相似。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泽尔达聪明高贵,精通芭蕾、法语、诗歌。她的聪颖连同家人的宠溺滋生了她格外的骄傲与叛逆。虽然后来,在菲茨杰拉德不懈的追求下,泽尔达答应了他的求婚,但她的条件是:他必须能挣到足够多的钱让自己过上习惯的优渥生活。为了博女神欢心,菲茨杰拉德不得不拼命追逐金钱,后来染上了酗酒的毛病,逐渐沉沦。

菲茨杰拉德文学圈的朋友大部分都认为是泽尔达毁了他,她讲究排场,喜欢交际,奢侈无度,给他带来沉重的负担。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死于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年仅44岁。仅有很少的亲友出席了葬礼,像极了孤独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将自己对爱情的执念和对不完美爱情的遗憾留给了盖茨比。盖茨比到死都束缚在与黛西的爱情里。其实,更确切一些,与其说他是束缚在对黛西的爱里,不如说是束缚在自己的幻想和渴望里。

黛西被认为是两个女人的合体。她自己就出身上流社会,但是却为金钱和享乐而生。她虽然外表美丽温柔,可内心却空洞而冷酷。盖茨比上战场之后,她先是紧张和绝望了一段时间,但是,

“随着社交季节的来临,黛西又活跃起来了。一时间,她又开始每天和五六个男人约会,直到黎明时分才昏昏沉沉上床睡觉,把缀着珠子和薄绸饰物的晚礼服和凋零的兰花乱糟糟地丢在床前的地板上。”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结婚后,她更是成了一只披金戴银被豢养的鸟儿,没有自己的主见,只关心眼前的锦衣玉食。对丈夫的出轨行为她也没有其他办法。

她对尼克说,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成为一个“漂亮的傻女孩”,一句话浓缩了她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尽管她和盖茨比重逢后又有过短暂激情,但在盖茨比的忠诚和执着面前,她所谓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这只金丝雀到最后也离不开那个精致的鸟笼。她没有勇气。

就像尼克看到的那样:“她看着我,可爱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丝明白无误的假笑,仿佛宣称她是某个秘密上流团体的成员,她和汤姆都属于这个社团。”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对盖茨比的仰望和热情,她充分享受,然而,当盖茨比希望她离开汤姆和自己结婚的时候,她又犹豫不定。

直到最后驾车撞人东窗事发,她马上将所谓的“爱情”抛之脑后,与汤姆统一立场,抛下苦等她并且很可能受到严厉惩罚的盖茨比。

电影中,黛西走之前有过犹豫,这一点小说中没有交代。我认为,这一分犹豫是更加艺术化的处理,是为了呵护观众心中那一息尚存的对温情的期待。而最终她放下了电话,给观众带来的却是更加残忍而决绝的冲击感。

我认为,黛西对盖茨比所抱有的并不是爱情,而是空虚时的一味调剂,或者是对被众星捧月的少女时代的缅怀,又或者,是对丈夫出轨的报复……她只在乎自己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那个有着所谓贵族气息的家庭和地位。

反过来,盖茨比真的那么爱黛西吗?其实,黛西根本不完美,盖茨比却依然用十二分的热情去拥抱她。盖茨比令自己深信,黛西是值得他追求的爱情。但我认为,在盖茨比的心中,只是对这份没有得到的爱抱有执念而已。或许,他深爱并痛惜着的终究是那个曾在底层摸爬滚打,怀抱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穷小子。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最后,还是旁观者尼克用优美而冷酷的笔触写下了真实的看法:

“那天下午,肯定在某些时刻,黛西远不及他所想象的那样美——这并不是她的过错,而是因为他的梦幻过于高大。那梦幻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创造性的激情投身其中,不断加以完善,用迎面飘来的每一根华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再多火热的激情与纯真也不能与一个人心中聚集起来的无限渴望相媲美。”
 

跨不过的阶层——对出身的执念

贫穷是如影随形的屈辱印记,阶级是无法撼动的壁垒高墙——电影《寄生虫》

盖茨比出身于中西部一个穷苦农民的家庭,但是,他不甘于向自己无法决定的出身所屈服。于是,他一直奋发努力,希望能够出人头地,改变这种窘迫的出身。

上世纪20年代,美国还在实行禁酒令,贩卖私酒不但是犯法的,而且是被人们所鄙视的——尽管许多人,如汤姆,嘴上将他们称为“私酒贩子”,行动上却在向他们购买酒精。

所以,当盖茨比通过贩卖私酒获得巨额财富,成功与名流并肩的时候,他更是处心积虑要和原生家庭,或者说原生阶级划清界限。

盖茨比暴富之后,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关于高贵家庭出身的谎言。他在认识尼克以后,向他介绍自己时是这样说的:“我来自中西部的一个富家子弟——家里人都去世了。我在美国长大,而在英国牛津受的教育,因为我家祖祖辈辈多年都在那里接受教育。这是家族传统。”

然而,出于自卑,他说话时毫无底气,含混不清,立刻就引起了尼克的怀疑。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仅有财富上的改变是不够的。盖茨比其实终其一生都希望摆脱他所属的阶级,包括他的父母。“他的父母经营农场碌碌无为——而在他的思想里根本就没有真正承认他们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小说中,盖茨比的父亲直到他死后才登场——他还是在报纸上才得知儿子的死讯的。

盖茨比的父亲拿出一张纸,上面是少年盖茨比写下的学习和训练计划。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个非常勤奋自律的青年,拥有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铁一般的决心,和一个炫美魔幻的“美国梦”。

他的父亲还对尼克讲了一件小事:盖茨比有一次说他父亲吃东西像猪,后来被父亲暴揍。这话里透着浓浓的对原生家庭的鄙视和不屑。所以后来,他与原生家庭虽然谈不上决裂,但是也是敬而远之,很少联络。

他曾经给他的父亲在老家购买了房子,也曾经将现在购买的豪华别墅的照片寄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将这张照片摩挲得四角卷边,然而第一次亲自来这里看一眼却是在儿子死后才能实现。

然而,他精心编织的关于出身的谎言像一根没有根基的芦苇,风吹即倒。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电影中有一个极为精彩的镜头:在向汤姆摊牌对峙的时候,汤姆故意用出身来激怒盖茨比:“无论你做什么,怎么粉饰,怎么窃取,怎么梦寐以求……都改变不了你的出身。”这显然戳中了盖茨比的软肋。盖茨比恼羞成怒,砸碎杯子,青筋暴起,揪住了汤姆的衣领。

观众若此时注意观察,不难发现,汤姆的嘴角是一丝阴谋得逞的微笑。没错。他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要激怒盖茨比,让盖茨比在黛西面前显露出另外一面,更重要的是,提醒黛西那颗虚荣的心。他的诡计显然得逞了。和老辣的汤姆比起来,单纯的盖茨比还是上当了。这个事件也直接导引了黛西的情绪崩溃,以及后来的撞人事件。

盖茨比想要的是真正的阶层跨越。所以,当黛西希望跟他私奔的时候,他对私奔这个词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排斥。他希望黛西跟他的丈夫分手,光明正大地跟他在一起,一起生活在现在的豪宅里。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穷小子不配娶上流社会的姑娘”这句话曾深深刺痛了他。因此,在他的心里,黛西其实象征的不仅仅是一份爱情,更是他改变出身、改变阶层的证明。盖茨比的“美国梦”从此固执地依附在了黛西身上,定格在她金子装点的高高在上的美丽面孔上。穷极一生,盖茨比都再也没能从这个美梦中醒来。

可惜,他远远低估了阶层的鸿沟。

最终,盖茨比用自己生命的悲剧性终结证明了社会阶层的不可逾越,也证明了美国梦的破碎。

“他的梦似乎尽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身后,抛在这个城市那片无垠的混沌之中。”

猜不透的人心——对声望的执念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提出阶层划分的三个标准:财富、地位、声望。三者缺一不可。

仅仅拥有财富是不足以奠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盖茨比了解这一点。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所以,他一掷千金、大宴宾客,我相信绝不仅仅是为了黛西。他内心深处希望实现阶层的跨越,也希望获得人们的认可,获得与自己的财富相匹配的声望。他希望改变人们贴在他身上的“私酒贩子”、“暴发户”的标签。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在与黛西旧情复燃之后,他换走了原先所有的佣人。他并不惧怕汤姆知道,反而想要尽快和他摊牌。他惧怕的是人们的流言和中伤,以及对他辛苦建立起来的声望的损害。

他所编织的关于家庭出身和高等教育的说法在宾客间流传,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在英国牛津受教育的”。这是他希望树立与财富相称的名望的另一个佐证。

然而,这个希望再次落空。宾客们尽管蜂拥而来,毫不客气地享受免费的舞会和美食,却对主人没有表现出相匹配的尊敬。他们一直在私下流传着关于盖茨比的各种谣言,有人甚至怀疑他杀过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他从来就没有在这歌舞升平中拥有过一个人的真心,除了尼克。

他的葬礼,不仅是那些昔日成百上千到他家里来的宾客,就连他的生意伙伴都不愿参加。甚至有人在不知道喝了多少他的酒后,却对他毫不关心,甚至暗示他的死是咎由自取。那些虚假、伪善的人们以各种理由搪塞对参加盖茨比葬礼的邀请,不愿和这个曾经慷慨的主人扯上任何关系。

文章的最后,那场空荡荡的寂寞葬礼,与昔日别墅里豪华派对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残忍地告诉我们,盖茨比从来都没有成功地将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他没有成功的可能。

《了不起的盖茨比》:你听到爱情在高歌,我却听到执念在嘶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