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看完《长安十二时辰》结局之后

1.最好的营销是产品本身——虽然在这种时候不应该这么功利性地考虑这个问题,但还是本能地在内心弹出了这句话:比起市面上所有的营销,《长安》的营销矜持又体面,也最有效。“长安式”营销最有效有且仅有的一个原因:产品本身太过硬了。

2.“不退”,对。

3.去年延禧式古风刷屏之后,有些客户会说,延禧给中国人的审美上了一课。这话对错先且不论,但《长安》播出之后,被影响的除了国人的审美,大概还有很多人的初心。都说初心不改,但知易行难,愿心中有火之人,都能好好的、完整的护住那段火,待燎原之势一起,自己仍是有用之人。

4.虚火和实红,还是有区别,这个夏天,和朋友能私聊起来的剧情仅限于《小欢喜》和《长安》。

5.无论是因为科技变革,还是因为经济走势,还是因为这独生子女症候群的90后终于开始接触社会话语权,现代人过得太孤单了,且孤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是寂寞,不是孤独,只是形单影只,只是无所皈依,这样的态势引发了很多社会现象,其中之一便是有关理想的困惑:

付出有用么?奋斗有用么?一个人在暗处默默行善有用么?做长期有益自我与他人但短期看不到收益的事情有用么?深藏功与名有用么?不在社交网络上表彰自己、高亮自己的生活进度条而是坚定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有用么?没有点赞的生活有用么?

《长安》:有用。

6.今天的热搜,很历史性,再对比《长安》的剧情,原来“国泰民安”这个词汇中包含的祝福是如此的深重与真诚、务实又美好。

7.十年前,校内网经常会有一些题目如《英国的青年在关注XX事件而中国的青年都在偷菜、购物、抢车位》。如今,焦点轮到这片土地了。

徐宾最后一段骂张小敬的话,听得让人心酸,你张小敬人微言轻官小钱少,放在朗朗乾坤之时代应是振臂一呼万民响应的英雄,为何还要为这根上都坏了的长安鞠躬尽瘁。张小敬回答徐宾的话并非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大约懒得解释了吧,这十二时辰里,多少人因为他社会地位太低下所以嘲笑他螳臂当车的救城行为——什么时候,自救也是要排资论辈了,这也是《长安》在48集的剧情里一直在反问观众的一个问题。最后张小敬回答圣人的话,才是回答整个电视剧的命题“为什么要救这个让你绝望、给你伤害的城池”的答案:“长安不止是你的,也是所有长安人的。”

是,所有,长安人,的。

8.有些事情是做给受众、大众、消费者的,有些事情是做给时间的。希望那些做给时间的事情,都能像《长安》一样,有这样一个有所得、有所归的好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