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家长怎么做会更好呢?

衣衣布舍43


首先,“管教”这个词,就会让孩子更叛逆。好孩子绝不是“管教”出来的。

管教是家长站在权威的位置高高在上的姿态,而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ta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当家长以权威的姿态来对孩子说教的时候,就已经把孩子推开了,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第二,家长自己也说了是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自我概念的发展是,有别人先肯定ta,ta才会间接肯定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肯定而非管教。

第三,青春期认知发展的特征是,

  1. 思考的自我中心化。
  2. 认知发展进入“形式运思期”:可以做多层面的思考与判断;开始思考未来;可以根据更现实的方式来思考自己与其所处世界。
  3. 思考判断力尚未成熟,过度理想主义。
  4. 身体像大人了,但心智远没有大人那么成熟。

青春期情绪发展的特征是,

  1. 负面情绪类型为主,情绪反应强烈。
  2. 说话阴阳怪气、脾气差、态度不好,容易引起父母的误会或指责。
  3. 抗压能力差,遇到挫折,容易消极、悲观、愤世嫉俗。
  4. 情绪表达比较直接,给人口无遮拦讲话难听的感觉。
  5. 意见不合货没顺他意,容易与人冲突或争吵。

以上,如果父母老师可以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或许就可以多理解孩子的行为感受,从而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心理咨询师Elaine


作为中学教师,当了多年班主任,谈一谈我的看法。我们是过来人,也有过叛逆期,深知对孩子的叛逆处理不当会给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危害,以致孩子不能成才、家长悲伤、学校被拖累、社会被危害的恶果,家长必须探索孩子叛逆期的处理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会出现叛逆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不当,有的家庭父母、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关系不和都会造成孩子的叛逆,而且这要占绝大多数。

第二,在校期间,特别是到了初二、初三正当孩子的生理逐渐发育时,叛逆期就随之而来了,但由于学校老师忙于升学压力,急于提升学生成绩而忽视叛逆的事情,没有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关心帮助,也没有和学生家长沟通,造成孩子叛逆。

第三,部分孩子受所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而家长及学校听之任之,孩子经常接触不良人群,经常与不三不四,不男不女的人搅在一起,导致与家长吵架斗嘴,甚至打架,长期旷课,从不完成作业,成绩直线下降,经常到社会上鬼混,打架斗殴。

对于叛逆的孩子,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用包容、理解和关心爱护的心去对待和处理,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多与他们沟通,多谈心并进行心理输导,取得他们的信任,那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具体该怎么办呢?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积累多年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抓早抓好

孩子叛逆期初期应该通过家庭教育进行调整和处理,这样会有缓和一些,千万不能让事态扩大了,让学校和社会上都知道了,孩子年龄小又不理性,会使孩子掉入叛逆的深渊,后续处理会愈发艰难。家长们应该注意这种周期会比较长,我们家长要有耐心和学习处理叛逆的能力,我们家长也应该多看多学处理技能,甚至可以到专门学校培训,因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应当负第一的主要责任,千万不要推给学校。

二、学校管理和教育应重视

学校不能仅因为重视升学率而轻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两个方面并重才能有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用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孩子,教会他们如何自主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只要孩子能自己学习知识而且成绩又好时,他们的兴趣会转移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来,叛逆行为会减少;另一方面对基础不好有叛逆的孩子只要我们老师认真为他们考虑的,把他们当朋友,向他们敞开心扉,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多沟通,多进行心理输导,最后孩子们可能会明白老师的苦心,那样就不会出现敌对思想敌对情绪,也就不会排斥学习甚至肯学习了,这样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之后老师的作用就是辅助辅助,在他们即将走弯路的时候拉他们一下,使孩子的叛逆制止于盟芽状态。

三、政府进行社会坏境的治理

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必须政府出面进行干预,电视台、电影院、网络媒体等应当用正能量的东西占据主阵地,杜绝黄、赌、毒及带情色的、暴力的影视和文字。只有这样,社会上的老百姓的三观才会正,成人的三观才会正,孩子们在社会上受到的不良污染也少了,孩子的叛逆肯定会减少。

孩子既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我呼吁家庭、学校及政府应该把中学生叛逆期的教育及管理放在首位,早重视早预防,特别是希望政府出面整肃电视台、电影院、网络媒体,让公安机关整肃社会上的一切不良风气,才能标本兼治。


独寒老师


老规矩,先找关键词:叛逆期、孩子、家长、管教。

1. 叛逆期。其实严格上讲,这只是我们扣在孩子头上的帽子。本质上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过的烦恼(我们都会经历这一段,只是呈现形式因环境、个人原因不同罢了),这个时期,说”青春期“或”成长期“更合适;


2. 孩子。这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身体在快速发生变化,比如,男生长胡须、喉结凸显、遗精、说话变声等等;女生乳房长大、初潮等。面对身体出现的这些变化,还在们也有苦恼,也会有情绪的释放(大声说话、发怒、生气、回避家长等等)。若这个时候我们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引导会更好;

3. 家长。对于家长来说,青春期留给我们的印象,已经是渐行渐远,现实被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各种事件填充,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或多或少的缺失了关注。

4. 管教。建议换成”陪伴“和”引导“,会更好。我经常和身边的朋友、我的来访者分享两个观点(普遍也非常认同)

a. 适度的角色转换。在陪伴和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暂时抛开户口本上标注的关系,把亲子关系设想成兄弟姐妹,放低自己原本家长的身段,像孩子一样思考,认真倾听,好好的说话,和谐的相处。

b. 都需要学习。在我们的生命里,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第1次也是唯一1次做他们的家长;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第1次也是唯一1次做我们的孩子。既然都是第1次,都是没有经验的,既然是没有经验,与其跌跌撞撞的摸索、耽搁,还可以一起学些,相互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