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科学理论吗?

活动中心17653708


中医相比时下所构建的现代科学,其精神内涵比你相象的来得要高,且看现代科学的三个要素,

1, 目的:发现规律

2, 精神:质疑、独立和定量化

3, 方法:逻辑化、定量化和实证化

看看几千年前的古典科学,医圣张仲景的医学论证巨著「伤寒杂病论」,从他观察到当时的流行疫病中,总结归纳了六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医圣仲景观察这病的总规律症状。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他质疑这个规律下,有另外一些特别现象,于是命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医圣认为这个有汗的太阳中风,又经验证只有桂枝汤最适合,所以用上[主之]结论,而桂枝汤的药量,是必需一定的比例及定量。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同样在太阳病的总规律下,在不同逻辑的思维发现又另一方向,名为[伤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也是经医圣反复验证得出,发热无汗的规律,最有效是麻黄汤,故主之。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这个「太阳病」特别之处是发热而不恶寒,医圣经观察而提出太阳病的第三个分类。

综观医圣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整本著作充满严谨的论证,由观察到太阳病在人体身上,疾病发展规律下出现不相同的病症,实证其有发热恶寒,有汗或无汗不同方向,有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及发热而不恶寒的温病等等。单单辨识太阳病的条文已达一百七多条,而所用主方有五十多个。

而在检测验证的手段,是辨「脉」的技术,故「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必是伤寒杂病论的起首!因每味药都反映在脉的表现,如太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浮为肺脉,用桂枝及生姜辛温辛散寒入肺,阴弱在脾脉,甘草和大枣味入脾实之,白芍苦平属阴引回阳浮之气。


古道中醫


中医是蝴蝶,西医是毛毛虫或蛹。双方不在一个维度上,蛹看不懂蝴蝶很正常啊!

中医是从形而上去分析疾病的起因和解决办法,是整体观,用小鸟的视角看大象,一览众山小,所以是全科治疗,因为道是用之四海皆准的法则。

西医是治疗形而下的具体疾病,就像是用跳蚤的视角看大象,看到的大象也是没错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需要把所有的西医科室合并才能得出一个完整的大象。缺乏了的整体的统一观,往往就容易把这个地方的疾病治好了,另外一个地方又出现了问题。不断循环,因为破坏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体自我免疫体系。所以西医治病快捷有效,但很累,很快又有新的问题。唯有中医是系统解决问题,才是恢复人体免疫系统的科学方法。

因此中医是“道”,而西医是“术”。科学理论只代表目前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认知,说明中医的医理远远高于目前人类的认知,所以科学没法解释中医就理所当然了。

随着西医不断发展,越来越证明中医是对的!


汪氏九型性格大数据


如此怀疑中医,中医那么多名著,那不是科学理论是什么?不但是科学理论,而且深奥得很哪!一般人理解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