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出彩故事多——洛陽副中心建設見聞

□河南日報記者 孫勇 田宜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娜

愛森生物研製的自動化核酸提取儀,一次可提取並檢測32個核酸樣本,僅需2到3小時;中科慧遠推出的全自動紅外測溫機器人,一次能秒測50個人的體溫,可精準識別體溫異常者;樂往科技開發的“網課神器”,能將老師直播時的語音實時轉寫為字幕,減緩了家長和孩子們的焦慮……

關鍵時刻,洛陽“智造”的一批“硬核”戰“疫”神器快速問世,彰顯了洛陽創新的實力和優勢,譜寫了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陽絢麗篇章。

“十三五”以來,洛陽市緊緊圍繞“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的戰略謀劃,全力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一群人一條心一股勁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洛陽深厚的土壤不僅養花,更養人。”採訪中,很多企業和研發機構負責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回家創業的感覺真好!”入駐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前,趙松波曾是一名“滬漂”,做過工程預算和IT行業。考慮到父母年邁,趙松波回洛陽創業,但初次創業由於缺乏經驗,公司開辦不到一年就倒閉了。趙松波反思,“何不重拾自己的老本行,搞互聯網+工程造價?”此時,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向趙松波伸出了橄欖枝,在科技園的幫助下,短短几年他的技術團隊就從5人發展到30多人。

“我們引進的外地人才,初來就對洛陽‘一見鍾情’、然後‘日久生情’,買了洛陽房子、娶了洛陽媳婦,生了洛陽娃子,成了新洛陽人。”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孫少波自豪地說。

“我們很多人是‘斬斷後路’來洛陽的。”原任清華大學機械系黨委副書記的馬明星,辭掉職務,來洛擔任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製造產業研發基地執行主任。

在馬明星的“遊說”下,清華博士後劉洪冰,不僅自己到洛陽參與基地建設,還“挖來”了岳父——曾在北車集團大連機車擔任副總工的耿標;馬明星帶的碩士安徽小夥何華,放棄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北京戶口在洛陽紮下了根,演繹了“打虎師徒檔、上陣父子兵”的佳話……

何華團隊的“激光增材製造鐵路道岔尖軌”項目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榮獲第五屆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製造行業總決賽團隊組第一名,該技術可讓鐵路尖軌使用壽命延長3倍,一年可為國家節省資金上百億元。

清洛基地副主任鄒怡蓉介紹,4年來馬明星和他的“明星團隊”,匯聚起150多人的研發運營隊伍,其中博士、碩士以上學歷的人才佔52%,來自省外的研發人才超過一半,豪華的人才陣容,有效推動了科技成果轉移和實現產業化。

“引進一個人才,帶動一片產業;種下一個苗圃,收穫一片森林”的故事,在洛陽還有很多很多。

一片雲一個夢一座城

4月19日,在位於洛陽大數據產業園的嘉芸匯財務大數據中心,一塊碩大的屏幕上信息不斷閃爍刷新,來自全國上百萬家中小企業的財務數據流,正沿著看不見的“數碼高速公路”汩汩彙集。

這是洛陽依託大數據產業園和前不久入駐的中國移動中部雲谷項目,打造“中原數谷”的一個縮影。

目前,洛陽“中原數谷”,已聚集上千家大數據和雲計算企業,從業人員3.1萬名。

為什麼是中原數谷,而不是洛陽數谷?

洛陽大數據產業園負責人自豪地表示,“中原數據谷,有三層含義:中原,代表國家一流水平;數據,代表產業優勢特色;谷,代表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

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廣場前,洛陽智造的全球首臺智能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走秀”。這臺科技範十足的智能拖拉機,有北斗導航、5G、雲計算等技術的加持,完全顛覆了傳統拖拉機的“人設”,不僅耕地、收割、測土施肥等農活樣樣拿手,還能編組協同集群作業,在短視頻平臺上出盡了風頭,網友在彈幕中稱之為“拖拉機中的特斯拉”。

“就像智能汽車將會取代傳統汽車一樣,將來智能農機也會取代傳統農機。在我們中心的大數據平臺上,智能農機日活數據量已經突破2萬臺。”該中心副總經理王雲飛透露,他們研發的二代產品超拖2號氫動力拖拉機已進入路試階段,不僅解決了續航問題,還可應用於更多場景。

中原智造工業共享雲平臺的發起人崔革軍,有個更為宏大的夢想:在雲端推倒企業的各種有形無形的牆,實現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發展。

他打了個很有意思的比方,描繪了一個軸承在雲端的“奇幻之旅”。

崔革軍說,比如有個中小企業想做一款特種軸承,靠自己做設計研發,將很難跨越研發和產業化之間橫亙的“死亡地帶”,大概率會死在“黎明前的黑暗裡”。如果將研發放在第三方雲設計平臺上,企業只需要輸入產品的核心數據指標,就能在線生成設計圖紙,並得知產品的預期壽命和是否符合標準,實現“所想即所得”。企業拿到圖紙,如缺乏相關製造設備,可以在雲平臺上找到閒置設備讓其代工;產品出來後,還可以進入下一環節,通過產銷對接平臺找到買家。

負責中原智造工業共享雲平臺運營的張璐介紹,共享雲平臺就像一個企業版的“阿里巴巴”,可以讓企業在雲上找到合適的資金技術、閒置設備、維修“醫院”、人才專家、供銷需求,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成本,讓中小企業輕裝上陣,實現輕資產運營不是夢。

“數谷”“雲谷”“裝備谷”,讓千年古都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夢工廠”。

“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科大訊飛研究院叫響“好聲音,洛陽造”,中信成像公司成立僅一年,研製出中國首臺高分辨工業CT,普萊柯生物培育孵化出30餘個高科技企業及團隊……“政產學研用金介”一體化鏈條越結越“緊”,一個產業與資本、技術、人才、文化、生態相融合的創新生態加速形成。這些都源於開放的洛陽,海納百川誠意滿滿地擁抱每一個夢想,開創每一個未來。

如今打開絢麗洛陽的新方式越來越多,刷新著世界對“洛陽速度”“洛陽品位”“洛陽特色”的認知。

隋唐洛陽城中軸線,北為定鼎門、南通應天門,直抵龍門,取定鼎中原、應天合勢、魚躍龍門之意,只有創造了燦爛文化的城市,才會如此渴望再創輝煌。

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千年帝都正動力澎湃,破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