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径下“新基建”带动的投资规模测算

招商证券 研报作者:张夏,陈刚

根据发改委对新型基础设施最新的定义,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方面,5月即将召开的两会也可能会对“新基建”提出更加具体的措施。根据我们的测算,新口径下新基建未来五年的投资规模最高可达11万亿以上。新基建对经济的拉动将更具长效作用,建议关注新基建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一、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其中:通信网络基础设施:(1)5G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到2025年合计大致在2-2.5万亿之间,从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的带动来看,到2025年累计带动投资规模或将超过3.5万亿。(2)物联网:预计至2025年,物联网基础设施领域如芯片+感知+网络层(蜂窝模组)将带来超过10000亿新增规模。(3)工业互联网:预计2020至2025年历年新增投资规模合计在6000亿-7000亿之间。(4)卫星互联网:预计国内未来五年的在低轨卫星群方面整体投资规模在80-150亿美元之间,约560亿至1050亿人民币之间。
  新技术基础设施:(1)AI:相关底层硬件和通用AI技术及平台的基础设施投资至2025年累计规模预计达2000亿元左右。(2)云计算: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增速将持续领先全球。从投资规模来看,目前中国厂商每年投到云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大致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累计投资于云基础设施的规模将达到1.24万亿。(3)区块链:预计至2025年累计投资规模将达到986亿人民币。


  算力基础设施:(1)数据中心:预计到2024年,中国IDC业务规模达到2558亿,相较于2019年新增1160亿元,意味着从2020年预计至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的新增投资规模超过1100亿元。(2)智能计算中心:预计至2025年中国AI服务器累计市场规模将达409亿美元。而一个典型的计算中心的成本构成中,服务器的成本占比在60%以上。因此估算至2025年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规模累计将超过4800亿元人民币。
  二、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其中:(1)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未来五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预计至2025年中国智慧交通IT支出规模累计将达到4247亿元人民币。智慧能源:预计2020年-2025年我国电力信息化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7000亿,其中2020年和2021年增速超过10%,平均增速近8%。
  三、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目前,已经开始建设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大致在20-30亿之间,而一般此类重大项目建设周期大致在3-5年左右,粗略估算至2025年国家在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累计投资规模在1000亿-2000亿左右。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

新口径下“新基建”带动的投资规模测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