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感覺很多人做不好短視頻?

農村李哥V生活


大家好,我是星星影視,雖然現在做短視頻的人非常多,但是短視頻依然在高速發展期,只是現在開始做短視頻,思維方式和成本,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了。但現在短視頻的質量也是一直在降,主要原因還是:

(1)創作者的數量多了,優質內容的競爭大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經不可避免。

(2)很多人都發現短視頻市場現在存在的潛力,更多不專業的人也想分一杯粥,開始在別的平臺搬運,剪輯的視頻沒有新意.

(3)很對作者自身的閱片量不夠,對電影情節的解析不夠,導致剪輯出多餘片段,讓觀眾是去信心


萬能的飛豬



有一個即將準備從事新媒體的同學對我說,抖音火了,

可是自己不會短視頻製作,沒有趕上這個風口,感覺自己又錯過了好幾個億。

所以現在要不要去學習短視頻製作?

我的答案是,不要!

因為熱點真的和你沒關係。

幾年前,微信公眾號剛火的時候,大家都在做,總共有幾千萬個公眾號在運營。到了2017年11月,月活的公眾賬號僅僅只有350萬個。

說幾個做公眾號做的很好的人:咪蒙是南方都市報深圳雜誌部的首席編輯,王左中右是記者、朝日新聞的編輯,六神磊磊是新華社的記者,張佳瑋讀中學的時候就得了新概念作文比賽的二等獎,入江之鯨也是新概念作文比賽的得獎的選手。

KnowYourself背後的編輯團隊,都是受過高等教育,心理學專業畢業的人。

現在,抖音火了,並不是說你比別人早一個月下載使用抖音app你就能成為大V。

抖音上跳舞火起來的小姐姐,是舞蹈學院畢業的。

無臉男是魔術師出身。

抖音上有一個很有名的動畫小和尚,不用查我也知道,這背後是一個專業的編劇和動畫製作團隊。

2014年的時候整個移動互聯網剛起來,大家都在搞O2O,然後做了好多app,那個時候UI設計師真的是一個急缺的崗位,我有一個朋友,當時職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和我說要去學UI設計,我勸他說,不要說你沒學過素描,就是別的小孩在作業本上畫小人兒你都沒畫過,你學哪門子設計?

他不聽……

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一敗塗地……

後來據他說,他的同學中最後學的好的找到了好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平面設計出身或者以前學過美術畫過畫的。其他沒基礎的大多做了炮灰。

最近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也很火,順帶就帶火了python,知乎上有個教人python的挺有名的人叫黃哥,有次他收到了一個人的諮詢說是想要學python,

黃哥一問那人的情況,30多歲,高中學歷,之前一直在工廠裡面上班的,想要學python去做人工智能。

笑了,黃哥算是有良心的,勸那個人趕緊洗洗睡,醒來好繼續搬磚。

(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關注了黃哥,這個故事是黃哥自己說的)

真正的大佬轉型都很快,而且是不會受限於平臺的。

我工作中遇到的第一個老闆是做SEO出身的,並對包括雙微在內等整個網絡營銷都有一定研究,後來自己出來做線下娛樂,因為之前積累了大量的營銷經驗,所以他的公司做的很好。我也有幸成為他的手下。

有一個做理財話題的內容輸出者,我最開始知道她的時候她是在百度傳課上面分享自己的免費課程(現在很少聽到這個平臺了對吧)。其實她在做百度傳課之前,就已經寫了很久的豆瓣,後來微信公眾號火了,她又把自己的理財公眾號做成了大號,現在又成了知乎的大V。

如果她要玩抖音,以她現在積累的理財知識,相關領域的話題敏感度和粉絲基礎,成為抖音大V也是分分鐘的事兒,就看她是否願意去做了。

總結一下,轉型成功的案例,在轉型之前一定是有所積累,而轉型失敗的案例,都是在沒有積累的情況下盲目的轉型。這也是一種精要主義。

作為一個立志從事新媒體內容運營的人,

如果你:

寫東西總是卡殼,沒有靈感,成文困難,腦海中缺乏素材和選題,

在文章中很難把一個故事講的生動。

那麼還是先把文字功底練好,然後再去做短視頻也不遲,或者分享總結講故事的技巧。

因為雖然說從文字變為了視頻,但是講故事的能力是核心能力這是沒有變的。

做好了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屬於你的機會總會出現的。


徐華建


就像西瓜視頻,我是影視領域的,因為自己沒有電腦,所以一直學習用手機剪輯製作,差不多已經一個多月收入的話也就十幾塊,申請了一次原創也失敗了。然後最近發佈的作品都顯示跟其他作者作品相似,但是這是我自己辛苦製作的視頻。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講,可能是一直使用手機的原因,但是日常總要奔波,手機制作比較方便,為什麼一定是要電腦?還有就是現在做短視頻的太多推薦卻很少,只能靠粉絲閱讀和觀看獲取收益,所以好像粉絲成了核心。

所以沒有恆心的人是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去繼續創作,有的人就是放棄了遠有的工作,心想能在自媒體短視頻有所收穫,可是結果事與願違,所以很多人會選擇放棄吧,就算是在堅持,可能作品也會很枯燥乏味,大不如前。所以不管怎麼樣,還是堅持下去,總會看到成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