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義》講讀6.2(河圖洛書“中”論)

《周易本義》講讀6.2(河圖洛書“中”論)

圖6.2.1 清代明堂(天壇)

上堂課講了河圖洛書的中位數,我們可以藉助於中位數來解析“河圖”中數“⑩”的一種結構——《河圖》中數“⑩”相當於10個《洛書》中數“⑤”依次排列疊合而成。這節課講一講“中”的道理。在講“中”的道理之前,先擺一個光輝思想,

我們曾說,現階段的中國新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真正人民大眾的東西,現在一定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東西,不可能屬於人民大眾。新文化中的新文學新藝術,自然也是這樣。對於中國和外國過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和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我們是要繼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為了人民大眾。對於過去時代的文藝形式,我們也並不拒絕利用,但這些舊形式到了我們手裡,給了改造,加進了新內容,也就變成革命的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了。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現在我們改造一些封建文化觀點,加進去傳統文化認同的一些觀點,雖不是新內容,卻可以看作是革命的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了。首先看看“五”。這個數字雖然很一般,但在軍事、醫學、農業、天文地理等歷史知識中,“五”是格外受到關注的人文數字,例如“行伍出身”“五穀豐登”“五行八卦”“五臟”“五帝”“五嶽”“九五之尊”等,其中有一部分意義出自於易經,出自於河圖洛書。洛書之中為“五”。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這個“五”居於中央,《易學啟蒙》說:

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於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

這種學說是唯心主義的,不可取。今天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說:河圖洛書皆以“五”為核心,是河圖洛書明確建立數位“中”道的文化里程碑。什麼是數位的“中道”?古人對此有多種多樣的描述,例如《洪範》說: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洪範九疇,中道在於第“五”種事務——建用皇極。建用皇極可簡稱為“建極”,古籍庫有“建極 ”共檢索到 1082 條記錄。建極的目的在於“行中”。那麼行中目的何在,《洪範》沒有說。齊相管子說,行中目的在於“正理”(人主務學術數,務行正理;明主者,明於術數而不可欺;亂主則不然,聽無術數,斷事不以參伍,故無能之士上通。——《管子·明法解》)。正理場所在於類似於古代明堂制度的殿堂之上。因此,作為術數的中位數“五”,應當蘊含著建築結構方面的“中樞位置”。作為傳承,自三代由之。三代之前也有線索,古書記載“精一執中,堯、舜、禹相授之心法”。不論這話有無毛病,事實證明堯舜禹是有文化脈絡傳播至今的。若依一般觀點,心法可認為是“連山易”。那麼三代是如何變化的,古書記載“建中建極,商湯周武相傳之心法”。不論這話是不是指建都建國,實際情況與開國承家密不可分。這就指向了西周“何尊”銘文“宅茲中或,自茲乂民”。到了“何尊”銘文時期,確鑿可知是建洛邑作為東都,《洛誥》之類的史料較為豐富了。

《周易本義》講讀6.2(河圖洛書“中”論)

圖6.2.2 西周時期何尊銘文(宅茲中或)

在前面幾堂課裡提到了幾個建築學的歷史概念,例如“明堂”“辟雍”等,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建極”的含義。不獨建築學如此,造車、造船等大型工程項目也有建造的關鍵環節,例如鄭和寶船的“舵”,黃帝指南車的“輪”or“轅”。這些關鍵環節,可視為是整個項目的中心部件,製造這類部件的人往往具有方向感和全局意識。以至於後世常常用“掌舵”和“駕轅”來指代核心人物代把握未來方向。

回顧一下,《河圖洛書》中央區域的內容可以看作是“建築學的核心區域”,它的誕生可視為古代建築學最早的“法式”,具有深遠的人文方面的“精一執中”“建極大同”意義。《洛書》“中道”可看作是三皇五帝時期建築學方面的明堂制度論,自三皇五帝甚至更早期的遠古領袖建制以來,經歷三代,至西周時期仍然是一脈相承的。“精一執中”在古籍庫出現了180條記錄,而“建中建極”只有21條記錄。其間的差別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例如:①對於“精一執中”,“一”是“建極”的大極嗎?“執中”是“允執厥中”的簡稱嗎?②對於“建中建極”,“中”是“上甲微歸中於河”的“中”嗎?“建極”是“皇建有極”的簡稱嗎?請讀者朋友繼續深入思考。

下一課講解“河圖洛書”的數學原理(十進制與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六十進制)。

《周易本義》講讀6.2(河圖洛書“中”論)

圖6.2.3 延安寶塔山(2010年)

為讀者獻上幾句光輝思想:

我們討論問題,應當從實際出發,不是從定義出發。如果我們按照教科書,找到什麼是文學、什麼是藝術的定義,然後按照它們來規定今天文藝運動的方針,來評判今天所發生的各種見解和爭論,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我們現在討論文藝工作,也應該這樣做。——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