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镇构筑保障防线为特殊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近日,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记者走进构林镇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齐的院落,和老人们慈祥的笑容。在温暖的阳光下,敬老院的老人们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听豫剧,有的在院内菜园种菜……

这个镇构筑保障防线为特殊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以前在家做饭都费劲,到了这里,一天三顿,吃得好又及时。敬老院里还有菜谱,一天一个样儿,都是农村家常饭,很对俺的胃口。”说起自己在敬老院的生活,构林镇河湾村贫困户王德安赞不绝口。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构林镇全面动员、尽锐出战,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各项任务。该镇坚持以“有解思维”落实特困群体保障兜底政策,积极实施“四集中”兜底保障模式:对80岁以上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乡镇敬老院模式集中供养;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日间需要照料的特困人员,建设和改造独立厅院,以村级幸福大院的模式集中托管;对重度残疾人,采取入住社会养老院模式,集中托养;对重病患者、重度精神病患者,采取乡镇卫生院精神病科的“医养结合”模式进行集中康复。

这个镇构筑保障防线为特殊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特殊群体“四集中”兜底保障是彻底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又一重大举措。该镇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和脱贫责任组长为本村此项工作第一责任人,镇党委书记郑小涛每天下午亲自听取各村汇报工作进度,把任务细化到每天、把措施落实到每人,瞄准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较真碰硬抓好落实。同时,要求各村脱贫责任组长带领全体村干部认真学习“四集中”政策,逐户逐人走访调查,掌握真实生活状况,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张贴“四集中”宣传彩页,根据每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政策解读,使困难群众充分了解兜底保障政策,并在尽量考虑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分类,选择合适的兜底模式。

这个镇构筑保障防线为特殊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为确保“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如期完成任务,构林镇结合镇情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四集中”兜底工作稳步推进。该镇党委副书记赵银平带领民政所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户户到家、人人见面、拍照留影、调查登记”的要求,积极同“三类人员”及代养人、监护人等联系,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分析透彻入住的利弊,从思想上打消顾虑。积极探索试住机制,即让特困人员先到敬老院试住一星期,觉得满意了再正式办理入住手续,试住期间,不满意可随时回家,入住敬老院后,每人每月发放120元零花钱,使敬老院真正成为五保老人颐养天年的地方。“我们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敬老院居住及生活条件,美化优化养老环境,丰富服务内涵,保证生活质量,让集中供养人员住的放心、吃得舒心。”该镇主抓民政负责人说。

这个镇构筑保障防线为特殊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构林镇投资100余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提档升级,通过粉刷室内外墙壁、修缮厨房洗浴间、更新床上用品、安装扶手、更新健身器材、为老人定制服装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进一步优化了敬老院设施布局,提高了建设管理和五保集中供养整体水平,为五保老人提供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升级改造后敬老院现有房间28间,床位56个,专业医生2名,护工5人,厨师2人,并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定期考评机制,强化人员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镇“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按照全市特殊群体“四集中”兜底保障方案要求,目前该镇已入住乡镇敬老院模式集中供养30人、入住杨渠村幸福大院集中托管24人、入住高洼村幸福大院集中托管8人、入住乡镇卫生机构集中康复14人、入住邓州市乐济康养中心8人,彻底解决了“照看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的脱贫攻坚难题,确保特殊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让他们有尊严、更体面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