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笔尖写字课堂


小楷《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所书,被誉为"小楷极则″,雍容华美,飘逸爽朗。用外拓法,笔势伸展。顾盼生情。

(玉版十三行原石)

王献之是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作品。

(玉版十三行原石)

虽然他随父学书,但风格各异。王羲之小楷书法内敛含蓄,如君子藏器。而王献之笔势开张外肆,飞动潇洒而奇险。

(玉版十三行原石)

此帖用笔轻快灵活,干净爽利。骨力劲健。结构欹侧取势,变化多端。章法布白十分灵活,打乱安排,横不成列,竖不成行,都未对整齐,参差错落,通篇自然,气韵足。有气质、有风度。

(玉版十三行原石)

张怀瓘评:"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徽人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为王献之书。)


神韵轩书法


王献之的书法特点,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丹穴凤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他的隶书和楷书也是相当有功力的。王献之的传世名作有《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献之自幼跟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后期兼取张芝,別为一体。王献之天资聪明,胸有大志,学书刻苦,善悟,并有创造精神,他创造的“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多个字,这些在他的《中秋帖》中表现最为突出。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很容易看出他对家学的传承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



以上为回答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也谢谢你的邀请。王献之的书法,是王羲之之后重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我们从一个方面来说,就足以证明,王献之的重要贡献。这就是王献之的“一笔书”。


什么是“一笔书”?有的说是一个书法作品,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如一笔写出一气呵成。

有的说是一个字映带牵丝如一笔写成。

我们不管这些说法对不对,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写字如何更快一点,王献之的书法作品,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书法家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


王献之能够在书法上有这么一点重要的贡献,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所以,他能够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在历史上的书法家中,只有他们父子能够并列成为“二王”,足以说明王献之的成就,不在父亲之下。


为什么写得快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在王献之这个时代,中国书法还在实现伟大转变的路上。

这个时代,已经有草书,也有行书,其中草书是书写速度最快的。

所以,王献之就赶上这个时代的需要,对草书是非常痴迷的。


草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与思维速度保持一致。

而在王献之之前甚至更早,我们汉字的写法,都没有比较快的方法。这对记录思想是很大的一个限制。

所以,汉字能不能有快速的写法,就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所以,汉代末年,已经出现了草书。但是,这种书写方法,只有很少一些书法家才能做到,一般人还是做不到的。

王献之老爸王羲之,也对草书非常痴迷,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龙飞凤舞地写字。

但是,王羲之也只能做到“小草”的程度。

什么是小草?就是每一个字都是草书,但是,是独立的草书。

到了王献之,为了加快书写速度,几个字连起来的写法,逐渐突出了。

这是草书重要的发展。因为,几个字互相连缀而书,明显会加快书写速度。

今天我们看到的《鸭头丸》、《中秋帖》虽然不是王献之的真迹,但是,王献之的书法特点已经与王羲之有很大的不同了。

王献之的书法特点,前人认为是“外拓”。什么叫外拓?拓就是“推”的意思。外拓,就是向外开张。

王献之的书法,确实有一种向外奔去的感觉,这可能是他敢于突破前人的最大勇气了,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据说,米芾对王献之有特殊的研究,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学习二王,不要忘记王献之的厉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