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對父子,父親老網癮兒子新網癮,難道這就是“表觀遺傳”?


杭州這對父子,父親老網癮兒子新網癮,難道這就是“表觀遺傳”?

我們不妨先像醫生診療那樣瞭解一下這對父子的“病症”:

父親今年四十五六了,他出生在小城條件比較優越的家庭,他的父母十分寵他。幾十年前,當生活中“電腦”這高級玩意兒剛出現的時候,就給他買了一臺。從那開始,他的生活沒有離開過電腦。開始,父親在電腦上打撲克、搓麻將,後來,越玩越高級,他愛上了網遊。

他的生活極其簡單:走出家,上班;回到家,上網。

再後來,他結婚了,並且生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

從此他們家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可愛的小孫子。小孫子,從小喜歡看爸爸玩遊戲,可是等小孫子大一點就不滿足於看爸爸玩遊戲了,他自己也要玩。於是他跟爸爸有了搶電腦的矛盾。怎麼辦?爺爺奶奶有辦法。於是,小孫子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擁有了自己的電腦。

就這樣,慢慢的這小孫子不吵不鬧了,在家裡變得安靜了。等到他讀初一的時候,問題也出來了。小孫子不愛讀書,就愛呆在家裡玩電腦。他常常讀三天書,在家裡玩上兩天。剛開始還假裝身體不舒服,後來乾脆裝都不裝了。

杭州這對父子,父親老網癮兒子新網癮,難道這就是“表觀遺傳”?

從初一開始,他老是曠課,到校讀書的時間,已經沒有在家裡玩遊戲的時間多了。

他母親還是一個小學老師,但對兒子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初二,他上學的時間更少了。

初三,他一天都不想上學了。於是,他媽媽想辦法到醫院打了證明,讓兒子休學一年。

當時有人勸她,還是不要休學,因為根據孩子的情況,估計過一年變化不會很大,還不如按時畢業,讀一個合適的高中算了。

但這位母親堅持為孩子辦理休學。母親肯定這樣想:過一年,孩子大一歲,懂事了,會好好學習。

但現實是殘酷的,第二年,母親想要孩子復學,兒子不肯。

耽擱了一年後,又中考了,這一次母親到校替他報了名。兒子也參加了中考。

成績出來,當然很低,但有幾所職業高中還是可以讀的。但他不要讀。

直到今天,他的同齡人馬上就要讀高三了,他卻還在家裡專職玩遊戲。

我們可以想象,這戶人家的日子是怎麼過的:兩個老人,整天守著兩個坐在電腦前的沉默男人。

最苦的,一定是那個無助的母親的心!

……

症狀瞭解了,問題也出來了:父親網癮,兒子也網癮,這網癮難道也會遺傳?

哎,真有人說,這就是遺傳,是“表觀遺傳”。

表觀遺傳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並最終導致了表型的變化。

瑞典科學家拜格林的研究非常通俗易懂地詮釋了“表觀遺傳”現象:如果爺爺輩在9到12歲時有大吃大喝的經歷,那他們的孫子的壽命就比較短,得糖尿病的幾率會增加。而在青春期前捱餓的男性,其孫子就較少得心血管病。同樣,在青春期前曾大吃大喝的祖母,她們的孫女的壽命也會明顯縮短。這說明爺爺奶奶輩的生活狀態對身體的影響可以遺傳給他們的孫子,而且爺爺奶奶輩在進入青春期之前的那段時間對於這種能遺傳的印跡最為重要。

根據拜格林的研究闡釋,似乎“表觀遺傳”都是隔代的,所以,我們不好斷定父親網癮,兒子也網癮,就一定是“表觀遺傳”。這需要有關專家深入研究,揭示謎底。

但有一點,完全可以肯定,即上一輩的不良生活習慣會給子孫後代帶來消極影響!

退一步講,即使不是“表觀遺傳”,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家庭環境、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

所以,我們為人父母者,不要光對孩子說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還要經常提醒自己:為了子孫後代要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

杭州這對父子,父親老網癮兒子新網癮,難道這就是“表觀遺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