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新冠肺炎病毒爆发至今已经快一个月了,全国确诊数量已达68584例,而病毒源头——武汉就达到了39462例,可谓相当严重。各省的精锐医师都在这一个月内陆续赶往湖北武汉及周边城市,治疗病患,控制疫情。

没想到这两天寒潮来临,各地气温下降,而疫情源头——湖北武汉已经开始下雪了。有援鄂医生拍了去上班的视频,表示没有预料到武汉气温会断崖式下跌甚至下雪,只能冒雪去医院上班。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冒雪上班的援鄂医生们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前两天有一张照片上了微博热搜,是一个在风雪中守岗检查的基层工作人员,白雪在他身上盖了满满一层。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武汉市一个外卖小哥,在这样严重的疫情下还在坚持送外卖,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存在而让大家知道武汉没有停下来。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对抗疫情而努力着。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凝聚力。

除此之外,作为职场人,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们身上高强的抗压力。如果在平时,面对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大部分人都会怨声载道。但关键时刻,他们靠着自己超强的抗压力,在危境中发挥着自己的职业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职场中一项关键的能力——抗压力。

抗压力——职场人逆境生存的关键能力

想具备抗压力,就要先搞清楚抗压力是什么。

《抗压力:逆境生存法则》一书中,作者久世浩司以日本人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表现来对“抗压力”做出解释:“在出现困难和新事物时,他们不想‘勉强自己’,不敢向前迈步,而是恐惧失败,逃避挑战和困难。”

导致日本人恐惧和逃避的真正原因就是抗压力的缺失,而所谓的“不想‘勉强自己’”其实是他们不敢向前的借口。

事实上,不只是日本,也不只是在经济崩溃的时代,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那么一批缺乏抗压力的人,而这批人中,不乏一些精英人才。

在书中,作者把职场精英分为两类:石头型精英和玻璃型精英。

石头型精英并非指他们身体强健,而是在精神上拥有耐高压性和在情感上拥有自律性,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抗压力。

而玻璃型精英虽然一样优秀,平时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可一旦事情变得困难,超出他们的控制范围,他们就会很快崩溃,不敢去对抗这种超过控制范围的麻烦,导致职场生涯进入下落期。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成功的钥匙是责任,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责任是万事之源,成功不在于地位在于责任。”

每一件困难事件的背后都有很大的责任需要承担,而在责任背后,就是巨大的压力。石头型精英不惧怕责任带来的压力,即便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得好的结果,也会带着自己的信念去承担责任。我们应该以石头型精英为目标导向,做一个具备高强抗压力的职场人。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缺乏抗压力,会给职场人造成什么影响

1、容易恐惧失败,引发“自我无力感”

缺乏抗压力会导致职场人对工作上的失败感到恐惧,进而引发心理问题。比如当自己接手一项重要工作时,会忍不住想要逃避,便一味地找理由拖延进程或者交给别人来做。

这就是由于恐惧失败而产生的“自我无力感”。它会让职场人进行“行动回避”,也就是会无意识地选择回避有失败风险的行为。

老李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人力经理,因为能力强而很被上司欣赏,将他外派到国外的分公司工作。

可没想到,本应是一次大好的发展机会,老李却因为语言和风俗习惯的问题而适应不了海外的工作,整个季度的工作表现都非常差,还错失了几个优秀的高级职位应聘者。

随之而来的压力和疲劳让他的精神状态一落千丈,他开始失眠头痛,只好申请调回国内。可回到国内后,老李依然没有摆脱糟糕的状态,并开始拒绝参与高级人才的招聘工作,最终导致他无法再胜任人事经理的职位。

老李的表现就是“自我无力感”带来的影响,因为在海外的工作出了差错,对自己产生怀疑,所以回到国内后,依然无法顺利工作,反而选择回避可能会出错的高级人才招聘事宜。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2、“自我无力感”变成“习得性无力感”,引发离职危机

“自我无力感”是由于恐惧失败所产生的,同时无力感又反过来加大了失败的概率。

而在反反复复的失败中,很容易“习得”这种无力感,导致“自我无力感”变成“习得性无力感”,也就是类似条件反射一样的存在。“习得性无力感”会让职场人形成“受害者意识”。

比如,如果工作进展不顺利,就会认为自己在其他领域也会失败;跟某个同事关系产生矛盾,就会觉得自己跟其他同事朋友也相处不好;工作失误被老板批评,就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对自己评头论足。

当“受害者意识”在脑中蔓延,拥有这种意识的职场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消极,工作效率非常低下,甚至会觉得自己无法再胜任当前的工作或不再愿意从事当前的工作,从而引发离职危机。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塞利格曼教授曾在研究生时期见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些狗狗,目的是让狗学习恐惧情绪。实验员将狗狗围在一个围栏里,然后给予狗狗轻微的电流刺激,想要观察狗会不会因为刺激而跳出围栏。


开始的时候狗狗会跳出去,可实验了几次后,狗狗只会哼哼几声,并不会再次跳出围栏。实验人员本以为是电流强度不够,可即便增加了电流强度,狗狗依然待在围栏里不动。


塞利格曼看了这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狗狗并不是不害怕电流刺激,而是因为每次跳出笼子后还会被抓回来重新进行实验,它们知道自己跳出去也无法摆脱控制,索性不再跳出,也就是“无力”行动了。

习得无力感的职场人就如实验中的狗狗一般,因为失败了过,便觉得自己还会再次失败,索性就不再进行当前的工作,选择离职。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3、容易唤醒“思维定势犬”,引发消极情绪

在《抗压力:逆境生存法则》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思维定势犬”的说法。思维定势犬分为七类,分别是:批评犬、正义犬、投降犬、放弃犬、忧虑犬、内疚犬、冷漠犬。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它们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代表着某种思维形态。当相对应的事情发生时,这些“定势犬”就会被唤醒,引发消极情绪。

阿青在公司是老板的得力干将,老板对他非常亲近。有一天早上,阿青到了公司楼下遇到正在等电梯的老板。他笑着说了声老板早,老板却只是微微点头,没有说话,而且面色不太好看。

阿青变得慌乱起来,心想老板是不是因为自己之前的工作出现差错而讨厌他了。这种焦虑的情绪持续了一整天。直到晚上下班时,老板跟他说,早上跟老婆闹了点矛盾,所以碰到他的时候样子不太友好,让他不要介意。阿青才冷静下来。

阿青的焦虑就是因为唤醒了“投降犬”。“投降犬”非常介意自己的短处,遇到事情很容易自我否定,从而产生焦虑、恐慌等不安的情绪。

对职场人来说,“思维定势犬”是非常致命的,而压制它们醒来的关键就是抗压力。当我们具备高强的抗压力时,就能在遇到这些对我们不利的事情时保持冷静并寻找解决方法。

职场人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抗压力

久世浩司在《抗压力:逆境生存法则》中画了一个职场曲线图。横轴代表职场幸福感(幸福感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纵轴代表开始工作至今的时间。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工作到某个时间点时,幸福感会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在职场中遇到了困难。而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又开始上升,这是抗压力在发挥作用。(1阶段)


利用抗压力顶住困难,慢慢朝正轨出发。进程虽然缓慢,但一直都呈上升趋势。(2阶段)


幸福感越升越高,职场发展也会越来越顺畅,最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毫不畏惧地面对任何困难而不影响职场幸福感。(3阶段)

几乎每一个职场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职场曲线,而要顺利走完它,抗压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获得和增强抗压力?

1、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拥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每一个职场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获得抗压力的重要基础。而“自我效能感”就反映了这种信念——在达成目标的行动中,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努力就能做到。

提出“自我效能感”的班杜拉博士的研究内容,就是通过模仿榜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获得成长,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职场,领导是我们榜样的最佳选择。模仿他们解决问题的行为和方法能够我们快速成长,然后再改进模仿得来的技能或思维,形成带有个人印记的能力。

宝洁是美国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市值排世界第六。在宝洁公司内,有一个将所有文书都归纳到一张纸上的“一纸汇总”的传统:每一个员工都要在汇报工作时,将自己的重要决定和想法写在一张纸上。毫无疑问这是很有挑战性的,几乎每一个宝洁的新员工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张合格的“汇总纸”。

所以这些新员工的“汇总纸”往往都会先交由领导审核,领导帮助他们订正,同时给予他们修改建议。一方面,是领导在帮助新员工做调整,另一方面,新员工们是在模仿领导书写“汇总纸”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快速进步。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2、挖掘并发挥自我优势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盖洛普有一句名言:优势能够促使员工始终保持近乎完美的工作表现。

在《抗压力:逆境生存法则》中,作者指出,抗压力强的人有三个共同特征:把握自己的优势;坚持磨炼自己的优势;关键时刻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

所以,能否发挥自我优势,是获得职场抗压力的关键所在。而想要发挥自我优势,首先要找出自我优势。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自我优势指导”来寻找。“自我优势指导”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挖掘自己的优势,它的前提是我们要有“聚焦优势”和“关注发展型”的思维结构。

大多数时候,我们总会聚焦于自己的短处和弱点,希望通过解决它们来提升自身。但这就违背了挖掘优势的初衷,所以必须要形成关注于优势的思维,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进行“自我优势指导”前,要先理解五大优势原则:

  1. 所有的人都有优势
  2. 聚焦优势是取得成果的秘诀
  3. 我们最大的可能性在自我优势中
  4. 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力所能及的小事上会带来大不同
  5. 很多成果来自于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从这五个原则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都拥有自我优势,相较于解决自己的短处与弱点,发挥自我优势才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而在进行“自我优势指导”时,要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

  1. 什么是你最大的成就、成功?
  2. 你最喜欢自己哪个方面?
  3. 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开心?
  4. 什么时候才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自我”?
  5. 自己的最佳时刻是什么时候?

通过这五个问题,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倾向于做什么事情,在什么时候能够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以及哪件事情让自己觉得最为成功、最有成就感。最后综合这些答案,分析出自我优势。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3、做好时间管理

虽然时间管理与抗压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做好时间管理能够大大减少我们的工作压力,让我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我效能和挖掘自我优势。

在《吃掉那只青蛙:博恩·崔西的高效时间管理法则》一书中,作者博恩·崔西认为,时间管理的本质,是集中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他把职场事务比作青蛙,青蛙是吃不完的,重点应该是先吃那些最大、最胖、最丑陋的青蛙。

在这件事情上,他给我们提供了三个法则:

1)设定目标

美国作家史蒂芬·维柯曾说:“在你开始攀登成功的阶梯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梯子没有打错地方。”

有研究表明,大约只有3%的成年人拥有明确的目标,并把目标用书面化的方式记录下来。而那些写下自己目标的人,比没有写下自己目标的人的成就高出5-10倍。

所以最开始,我们要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将其写下来,共分为七个步骤:

a.明确自己的目标:究竟想要什么。

b.把目标写下来:写下来才能加深印象和目的性。

c.为目标设定完成期限:有时间限制才能推动我们去完成目标。

d.把实现目标需要完成的事项列在清单上:仔细思考,不要漏掉任何一件事项。

e.依照先后顺序将清单整理出具体的计划:事项是为了完成目标,计划是为了完成事项。

f.根据计划采取行动:不要拖延。

g.每天解决一部分问题: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每天有计划性地完成一部分。

目标设定以后,我们就能清楚自己该吃什么样的“青蛙”,有选择地下手。

2)每天提前做计划

亚力克·麦肯齐曾说:“不谋而动,是所有失败的原因”。

提前制订工作计划,是职场人克服拖延症、提高生产力的最有效手段。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开始工作之前,把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逐条写出来。

博恩·崔西在书中写到:“如果你一直坚持先列出清单再开始工作,那么,从一开始你的生产力就能提高25%,相当于每天节省出两小时”。

在提前做计划这方面,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拟订一份总计划,在这份计划上把能想到的、未来能做的每一件事情写下来。之后对计划中的事项做进一步整理。

其次,在每个月月末为下一个月要做的工作制订一份每月计划。

接着,在每周工作开始前,基于我们对整周工作的统筹制订一份每周计划,细节可以在进行具体工作时进行修改。

最后,把每月计划和每周计划上列出的事项分配到每日计划上,并在每日计划上写出第二天需要完成的所有工作。

这或许会花费我们一些时间,但却可以快速推动工作进程,也能让我们明白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进行单个项目时,可以遵循与此类似的10/90法则。即整个工作前10%的时间用于制订计划、组织工作,那么就能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将节约90%的时间。

3)将“二八法则”用于工作任务

“二八法则”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弗雷多·帕累托在1895年首次提出:在社会中,20%的人占据着社会上层,拥有极大的财富和影响力,剩下80%的人则处于社会底层,财富和影响力都微乎其微。后来,这项法则被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职场中,“二八法则”的意思是指我们每天都有大量工作任务要完成,而真正重要的且能给我们带来足够回报的任务只有20%,其余80%的工作任务则不怎么重要或者可以交给其他人来做。

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很多职场人每天都倾向于先去完成容易下手的工作,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这些简单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可这些工作带来的价值往往并不高,没什么意义。

小文新入职一家房地产企业当销售,因为是淡期,来看房的客人并不多,销售员们需要自己打电话对客人进行回访和邀约。可小文却由于打电话的拒绝率很高而排斥它,总是忙于做其它如整理文件、汇总客户数据等没什么意义的事情。

结果整个季度小文的业绩都是倒数,那些无意义的工作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很快她就被老板辞退了。

美国成功励志大师奥里森·斯韦特·马登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全部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

要明白,当我们拒绝那些重要有难度的的事情时,我们也在拒绝它们背后的高价值和高回报。所以在进行工作时,要先把那些重要的事情给做了,虽然它们可能很困难,但当我们完成后,会获得十足的成就感与自信,剩下的工作也能够轻松完成。

最后

抗压力对职场人来说是一项强有力的武器,掌握了它,我们才能在遇到困难时迈开自信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迈开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会好走许多。

如今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我们这些职场人也要顶着压力开始上班,越早掌握抗压力,越能让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正常的工作节奏。

同时,也希望那些为了对抗疫情而还在努力的人们,能够借着他们高强的抗压力,继续坚持下去。待风雪过后,便是晴雨彩虹,万物复苏。

医生冒雪上班,检查员雪中站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职场抗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