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新冠肺炎病毒爆發至今已經快一個月了,全國確診數量已達68584例,而病毒源頭——武漢就達到了39462例,可謂相當嚴重。各省的精銳醫師都在這一個月內陸續趕往湖北武漢及周邊城市,治療病患,控制疫情。

沒想到這兩天寒潮來臨,各地氣溫下降,而疫情源頭——湖北武漢已經開始下雪了。有援鄂醫生拍了去上班的視頻,表示沒有預料到武漢氣溫會斷崖式下跌甚至下雪,只能冒雪去醫院上班。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冒雪上班的援鄂醫生們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前兩天有一張照片上了微博熱搜,是一個在風雪中守崗檢查的基層工作人員,白雪在他身上蓋了滿滿一層。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武漢市一個外賣小哥,在這樣嚴重的疫情下還在堅持送外賣,他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存在而讓大家知道武漢沒有停下來。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還有無數像他們一樣的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對抗疫情而努力著。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與凝聚力。

除此之外,作為職場人,我們還應該看到他們身上高強的抗壓力。如果在平時,面對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大部分人都會怨聲載道。但關鍵時刻,他們靠著自己超強的抗壓力,在危境中發揮著自己的職業作用。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職場中一項關鍵的能力——抗壓力。

抗壓力——職場人逆境生存的關鍵能力

想具備抗壓力,就要先搞清楚抗壓力是什麼。

《抗壓力:逆境生存法則》一書中,作者久世浩司以日本人在泡沫經濟崩潰後的表現來對“抗壓力”做出解釋:“在出現困難和新事物時,他們不想‘勉強自己’,不敢向前邁步,而是恐懼失敗,逃避挑戰和困難。”

導致日本人恐懼和逃避的真正原因就是抗壓力的缺失,而所謂的“不想‘勉強自己’”其實是他們不敢向前的藉口。

事實上,不只是日本,也不只是在經濟崩潰的時代,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都存在那麼一批缺乏抗壓力的人,而這批人中,不乏一些精英人才。

在書中,作者把職場精英分為兩類:石頭型精英和玻璃型精英。

石頭型精英並非指他們身體強健,而是在精神上擁有耐高壓性和在情感上擁有自律性,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抗壓力。

而玻璃型精英雖然一樣優秀,平時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可一旦事情變得困難,超出他們的控制範圍,他們就會很快崩潰,不敢去對抗這種超過控制範圍的麻煩,導致職場生涯進入下落期。

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成功的鑰匙是責任,是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責任是萬事之源,成功不在於地位在於責任。”

每一件困難事件的背後都有很大的責任需要承擔,而在責任背後,就是巨大的壓力。石頭型精英不懼怕責任帶來的壓力,即便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才能獲得好的結果,也會帶著自己的信念去承擔責任。我們應該以石頭型精英為目標導向,做一個具備高強抗壓力的職場人。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缺乏抗壓力,會給職場人造成什麼影響

1、容易恐懼失敗,引發“自我無力感”

缺乏抗壓力會導致職場人對工作上的失敗感到恐懼,進而引發心理問題。比如當自己接手一項重要工作時,會忍不住想要逃避,便一味地找理由拖延進程或者交給別人來做。

這就是由於恐懼失敗而產生的“自我無力感”。它會讓職場人進行“行動迴避”,也就是會無意識地選擇迴避有失敗風險的行為。

老李是一家外資企業的人力經理,因為能力強而很被上司欣賞,將他外派到國外的分公司工作。

可沒想到,本應是一次大好的發展機會,老李卻因為語言和風俗習慣的問題而適應不了海外的工作,整個季度的工作表現都非常差,還錯失了幾個優秀的高級職位應聘者。

隨之而來的壓力和疲勞讓他的精神狀態一落千丈,他開始失眠頭痛,只好申請調回國內。可回到國內後,老李依然沒有擺脫糟糕的狀態,並開始拒絕參與高級人才的招聘工作,最終導致他無法再勝任人事經理的職位。

老李的表現就是“自我無力感”帶來的影響,因為在海外的工作出了差錯,對自己產生懷疑,所以回到國內後,依然無法順利工作,反而選擇迴避可能會出錯的高級人才招聘事宜。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2、“自我無力感”變成“習得性無力感”,引發離職危機

“自我無力感”是由於恐懼失敗所產生的,同時無力感又反過來加大了失敗的概率。

而在反反覆覆的失敗中,很容易“習得”這種無力感,導致“自我無力感”變成“習得性無力感”,也就是類似條件反射一樣的存在。“習得性無力感”會讓職場人形成“受害者意識”。

比如,如果工作進展不順利,就會認為自己在其他領域也會失敗;跟某個同事關係產生矛盾,就會覺得自己跟其他同事朋友也相處不好;工作失誤被老闆批評,就會覺得周圍的人都在對自己評頭論足。

當“受害者意識”在腦中蔓延,擁有這種意識的職場人就會變得越來越消極,工作效率非常低下,甚至會覺得自己無法再勝任當前的工作或不再願意從事當前的工作,從而引發離職危機。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塞利格曼教授曾在研究生時期見過一個實驗。實驗對象是一些狗狗,目的是讓狗學習恐懼情緒。實驗員將狗狗圍在一個圍欄裡,然後給予狗狗輕微的電流刺激,想要觀察狗會不會因為刺激而跳出圍欄。


開始的時候狗狗會跳出去,可實驗了幾次後,狗狗只會哼哼幾聲,並不會再次跳出圍欄。實驗人員本以為是電流強度不夠,可即便增加了電流強度,狗狗依然待在圍欄裡不動。


塞利格曼看了這個實驗,得出一個結論:狗狗並不是不害怕電流刺激,而是因為每次跳出籠子後還會被抓回來重新進行實驗,它們知道自己跳出去也無法擺脫控制,索性不再跳出,也就是“無力”行動了。

習得無力感的職場人就如實驗中的狗狗一般,因為失敗了過,便覺得自己還會再次失敗,索性就不再進行當前的工作,選擇離職。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3、容易喚醒“思維定勢犬”,引發消極情緒

在《抗壓力:逆境生存法則》一書中,作者提出了“思維定勢犬”的說法。思維定勢犬分為七類,分別是:批評犬、正義犬、投降犬、放棄犬、憂慮犬、內疚犬、冷漠犬。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它們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代表著某種思維形態。當相對應的事情發生時,這些“定勢犬”就會被喚醒,引發消極情緒。

阿青在公司是老闆的得力干將,老闆對他非常親近。有一天早上,阿青到了公司樓下遇到正在等電梯的老闆。他笑著說了聲老闆早,老闆卻只是微微點頭,沒有說話,而且面色不太好看。

阿青變得慌亂起來,心想老闆是不是因為自己之前的工作出現差錯而討厭他了。這種焦慮的情緒持續了一整天。直到晚上下班時,老闆跟他說,早上跟老婆鬧了點矛盾,所以碰到他的時候樣子不太友好,讓他不要介意。阿青才冷靜下來。

阿青的焦慮就是因為喚醒了“投降犬”。“投降犬”非常介意自己的短處,遇到事情很容易自我否定,從而產生焦慮、恐慌等不安的情緒。

對職場人來說,“思維定勢犬”是非常致命的,而壓制它們醒來的關鍵就是抗壓力。當我們具備高強的抗壓力時,就能在遇到這些對我們不利的事情時保持冷靜並尋找解決方法。

職場人應該如何培養和提升抗壓力

久世浩司在《抗壓力:逆境生存法則》中畫了一個職場曲線圖。橫軸代表職場幸福感(幸福感影響職業生涯的發展),縱軸代表開始工作至今的時間。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工作到某個時間點時,幸福感會大幅度下降,這說明在職場中遇到了困難。而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又開始上升,這是抗壓力在發揮作用。(1階段)


利用抗壓力頂住困難,慢慢朝正軌出發。進程雖然緩慢,但一直都呈上升趨勢。(2階段)


幸福感越升越高,職場發展也會越來越順暢,最終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可以毫不畏懼地面對任何困難而不影響職場幸福感。(3階段)

幾乎每一個職場人都會經歷這樣的職場曲線,而要順利走完它,抗壓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那麼應該如何獲得和增強抗壓力?

1、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於20世紀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提出,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擁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具備的素質,也是獲得抗壓力的重要基礎。而“自我效能感”就反映了這種信念——在達成目標的行動中,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只要努力就能做到。

提出“自我效能感”的班杜拉博士的研究內容,就是通過模仿榜樣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來獲得成長,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職場,領導是我們榜樣的最佳選擇。模仿他們解決問題的行為和方法能夠我們快速成長,然後再改進模仿得來的技能或思維,形成帶有個人印記的能力。

寶潔是美國一家大型跨國企業,市值排世界第六。在寶潔公司內,有一個將所有文書都歸納到一張紙上的“一紙彙總”的傳統:每一個員工都要在彙報工作時,將自己的重要決定和想法寫在一張紙上。毫無疑問這是很有挑戰性的,幾乎每一個寶潔的新員工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寫出一張合格的“彙總紙”。

所以這些新員工的“彙總紙”往往都會先交由領導審核,領導幫助他們訂正,同時給予他們修改建議。一方面,是領導在幫助新員工做調整,另一方面,新員工們是在模仿領導書寫“彙總紙”的方法和思路,從而快速進步。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2、挖掘併發揮自我優勢

全球知名諮詢公司蓋洛普有一句名言:優勢能夠促使員工始終保持近乎完美的工作表現。

在《抗壓力:逆境生存法則》中,作者指出,抗壓力強的人有三個共同特徵:把握自己的優勢;堅持磨鍊自己的優勢;關鍵時刻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

所以,能否發揮自我優勢,是獲得職場抗壓力的關鍵所在。而想要發揮自我優勢,首先要找出自我優勢。

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自我優勢指導”來尋找。“自我優勢指導”是通過一系列問題來挖掘自己的優勢,它的前提是我們要有“聚焦優勢”和“關注發展型”的思維結構。

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會聚焦於自己的短處和弱點,希望通過解決它們來提升自身。但這就違背了挖掘優勢的初衷,所以必須要形成關注於優勢的思維,才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進行“自我優勢指導”前,要先理解五大優勢原則:

  1. 所有的人都有優勢
  2. 聚焦優勢是取得成果的秘訣
  3. 我們最大的可能性在自我優勢中
  4. 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力所能及的小事上會帶來大不同
  5. 很多成果來自於充分發揮自我優勢

從這五個原則中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都擁有自我優勢,相較於解決自己的短處與弱點,發揮自我優勢才是我們成功的關鍵。

而在進行“自我優勢指導”時,要問自己以下五個問題:

  1. 什麼是你最大的成就、成功?
  2. 你最喜歡自己哪個方面?
  3. 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開心?
  4. 什麼時候才會感到“這才是真正的自我”?
  5. 自己的最佳時刻是什麼時候?

通過這五個問題,我們可以知道自己傾向於做什麼事情,在什麼時候能夠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以及哪件事情讓自己覺得最為成功、最有成就感。最後綜合這些答案,分析出自我優勢。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3、做好時間管理

雖然時間管理與抗壓力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做好時間管理能夠大大減少我們的工作壓力,讓我們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自我效能和挖掘自我優勢。

在《吃掉那隻青蛙:博恩·崔西的高效時間管理法則》一書中,作者博恩·崔西認為,時間管理的本質,是集中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他把職場事務比作青蛙,青蛙是吃不完的,重點應該是先吃那些最大、最胖、最醜陋的青蛙。

在這件事情上,他給我們提供了三個法則:

1)設定目標

美國作家史蒂芬·維柯曾說:“在你開始攀登成功的階梯之前,首先要明確你的梯子沒有打錯地方。”

有研究表明,大約只有3%的成年人擁有明確的目標,並把目標用書面化的方式記錄下來。而那些寫下自己目標的人,比沒有寫下自己目標的人的成就高出5-10倍。

所以最開始,我們要給自己樹立明確的目標並將其寫下來,共分為七個步驟:

a.明確自己的目標:究竟想要什麼。

b.把目標寫下來:寫下來才能加深印象和目的性。

c.為目標設定完成期限:有時間限制才能推動我們去完成目標。

d.把實現目標需要完成的事項列在清單上:仔細思考,不要漏掉任何一件事項。

e.依照先後順序將清單整理出具體的計劃:事項是為了完成目標,計劃是為了完成事項。

f.根據計劃採取行動:不要拖延。

g.每天解決一部分問題:不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每天有計劃性地完成一部分。

目標設定以後,我們就能清楚自己該吃什麼樣的“青蛙”,有選擇地下手。

2)每天提前做計劃

亞力克·麥肯齊曾說:“不謀而動,是所有失敗的原因”。

提前制訂工作計劃,是職場人克服拖延症、提高生產力的最有效手段。原理很簡單,就是在開始工作之前,把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逐條寫出來。

博恩·崔西在書中寫到:“如果你一直堅持先列出清單再開始工作,那麼,從一開始你的生產力就能提高25%,相當於每天節省出兩小時”。

在提前做計劃這方面,我們可以這麼做:

首先擬訂一份總計劃,在這份計劃上把能想到的、未來能做的每一件事情寫下來。之後對計劃中的事項做進一步整理。

其次,在每個月月末為下一個月要做的工作制訂一份每月計劃。

接著,在每週工作開始前,基於我們對整週工作的統籌制訂一份每週計劃,細節可以在進行具體工作時進行修改。

最後,把每月計劃和每週計劃上列出的事項分配到每日計劃上,並在每日計劃上寫出第二天需要完成的所有工作。

這或許會花費我們一些時間,但卻可以快速推動工作進程,也能讓我們明白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進行單個項目時,可以遵循與此類似的10/90法則。即整個工作前10%的時間用於制訂計劃、組織工作,那麼就能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將節約90%的時間。

3)將“二八法則”用於工作任務

“二八法則”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弗雷多·帕累託在1895年首次提出:在社會中,20%的人佔據著社會上層,擁有極大的財富和影響力,剩下80%的人則處於社會底層,財富和影響力都微乎其微。後來,這項法則被用於社會的方方面面。

在職場中,“二八法則”的意思是指我們每天都有大量工作任務要完成,而真正重要的且能給我們帶來足夠回報的任務只有20%,其餘80%的工作任務則不怎麼重要或者可以交給其他人來做。

這個道理看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很多職場人每天都傾向於先去完成容易下手的工作,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這些簡單的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可這些工作帶來的價值往往並不高,沒什麼意義。

小文新入職一家房地產企業當銷售,因為是淡期,來看房的客人並不多,銷售員們需要自己打電話對客人進行回訪和邀約。可小文卻由於打電話的拒絕率很高而排斥它,總是忙於做其它如整理文件、彙總客戶數據等沒什麼意義的事情。

結果整個季度小文的業績都是倒數,那些無意義的工作也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很快她就被老闆辭退了。

美國成功勵志大師奧裡森·斯韋特·馬登說過:“偉人之所以偉大,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把全部的力量集中在一點上”。

要明白,當我們拒絕那些重要有難度的的事情時,我們也在拒絕它們背後的高價值和高回報。所以在進行工作時,要先把那些重要的事情給做了,雖然它們可能很困難,但當我們完成後,會獲得十足的成就感與自信,剩下的工作也能夠輕鬆完成。

最後

抗壓力對職場人來說是一項強有力的武器,掌握了它,我們才能在遇到困難時邁開自信的第一步。萬事開頭難,邁開了第一步,後面的路就會好走許多。

如今疫情形勢仍然嚴峻,我們這些職場人也要頂著壓力開始上班,越早掌握抗壓力,越能讓我們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正常的工作節奏。

同時,也希望那些為了對抗疫情而還在努力的人們,能夠藉著他們高強的抗壓力,繼續堅持下去。待風雪過後,便是晴雨彩虹,萬物復甦。

醫生冒雪上班,檢查員雪中站崗:疫情之下,不得不提的職場抗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