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有底气的活着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是由于时间、财力等等的限制,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全身心的去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去感受由此而带来的变化。所以,做不到“行万里路”,但我们可以读万卷书。

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有底气的活着


我​个人之前比较喜欢的是一些名著小说类题材的书,记得第一本看的书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现在记得的只是那个外表丑陋心却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后面第二本看的书好像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了,读完第一遍,完全没有厘清里面的人物关系,只觉得林黛玉香消玉殒那一章,很是惋惜。再到后面书又看了两遍,越读越觉得人生真是无常,感叹黛玉命薄,又为宝玉惋惜,只是仍然是不喜宝钗。

第三本书已经忘了是什么,反正陆陆续续的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漂亮朋友》、《牛虻》、《简爱》等等。总之只要是名著级别的书,基本都看过。只是看得有些囫囵吞枣,大多没有真正领会出书中的精华。

这些书也都是陪伴了我整个的学生时代,当时读书读的也很纯粹,只想沉浸在书里面,所谓的象牙塔大概就是如此。

等到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工作了,好像打开了一扇门,一个新的未知的世界展现在面前。

一时间眼花缭乱,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又仿佛刚刚步入社会,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想要好好大显身手一番。

所以从那时开始,书就读的少了,偶尔的只看一些网络小说之类的书。内容大多大同小异,主人公不是练武奇才就是绝世神医,要不就是穿越者在异世界如何从小人物逐渐走上巅峰,还有等等等等。你说它有营养吗?其实也没多少,只是读起来简单轻松而已。

但是大部分的时间也就此而浪费了。

重新拾起书本,还是在2018年。

莫名的就开始烦躁起来,觉得日子好像不能就这样过下去了,于是就开始报名一些学习班。

报的第一个课程是关于投资理财的,区别于其它的理财课程,授课老师从来不提个股,他经常给我们学员说的话就是:一定要多读书,哪怕每天就半个小时,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约束自己,慢慢的拾起丢失多年的读书习惯。

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有底气的活着


先后看了吴晓波老师的《激荡十年》、《激荡三十年》、白岩松的《幸福了吗?》、柴静的《看见》、周桦的《褚时健传》、余华的《兄弟》《活着》、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余秋雨的《山河之书》以及《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等吧,有经济方面、投资理财、传记、社会新闻,也有小说题材,现在正在看的是《人类简史》。

慢慢的好像读书的习惯又回来了,也一点点的拨开了挡在眼前的迷雾,的摸索到了自己要走的路,慢慢的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

就连儿子也渐渐的引导他开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大概也算是小小的成就了吧。

你看,读书也是有好处的。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因为学了不用,所以是骄傲的穷书生。

但你可曾想过,读过的书总会有一天反馈到我们身上,让我们越来越游刃有余,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俞加的深刻。

正如董卿所说:我始终相信我看过的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场合帮助我表现的更出色。

所以,一本书很轻,但是值得我们阅读。

拿起它,开始阅读吧。

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有底气的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